我们学习团队与刘希娅校长(左三)合影 谢家湾小学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名校,的确有很多做法走在了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前面。一周的学习也让我对谢家湾小学的学校工作大体上有了一定的感知与了解。很多方面都值得学习。比如学校通过课程改革把十多门国家课程整合成六门课程。比如学生社团也很有特色,学校一百多个社团保证了学生人人有项目个个有特长。但最让我惊叹的要数四千人自助餐的推行与管理。面对一所四千多人的小学,学校食堂单次最大容纳量五百多人,但学校却坚持午餐以自助餐的形式进行。要分几轮吃才行?中午吃饭时间够吗?坐得下吗?不混乱吗?的确,在没走进谢家湾小学前我也会认为是天方夜潭,但是通过深入学习了解后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叹!谢家湾小学真牛!因为这是谢家湾小学的劣势(人数多场地小),但学校进餐策略的改变把劣势变成了优势,自助餐既提高了进餐效率又提升了学生素质,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按需所取的机会,不会让吃不完的浪费,吃不饱的饿肚子。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谢家湾小学四千人的自助午餐现场吧。 洁净典雅的进餐环境
整个餐厅充满着文艺的气息,走进餐厅有种置身画展的感觉。过道旁、立柱上全是学生和老师们的作品,此外还有六年影响一生的校园主题文化。 科学有序的进餐流程 为了确保进餐的有序进行,学校设计了较为合理科学的进餐流程。一是分批进餐,一到三年级在教室自助,四到六年级在餐厅自助并且错锋进餐。二是排队取碗,每个同学按照班级指定地点依次按餐盘、餐碗、汤碗、勺子的顺序拿好取餐用具,然后再以打菜、打饭、打汤的顺序取餐,最后就近找地方入座。整个流程除了打汤外其他的都是学生自助。此外为了照顾食量大的孩子同时又不影响其他同学打饭,学校还人性化的在餐厅中间独立设置了一个自助加餐点。 规范自助的用餐现场 整个进餐的过程非常安静学生们沟通都是低声细语。 严谨细致的回收要求 自助餐要求学生按需所取基本上每次同学都能光盘。吃完后学生不是一走了之而是按照流程分类清理。先是排队放汤碗、然后是倒餐余垃圾、接着是放菜盘和餐盘最后是勺子。每样都要求轻放而且要放得整齐。 全员参与的进餐管理 在谢家湾小学孩子立场已经深入人心,他们认为只要是对孩子有益的事情他们就会义无反顾的坚持。因此在自助用餐的过程中老师既是参与者也是引导者。在和值日老师们聊天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把餐厅也当成了育人的课堂,把生活的元素当成了育人的素材。有了这种育人的认知起点他们才不会把值日当成一种负担。 希娅校长和孩子们一起进餐(图片来自微信号:希娅分享) 安静文明的餐后休息 午餐后孩子们就自由的安排自己休息时间。有的在树下写生、有的在书吧看书、有的在操场玩耍……哪怕是自由休息但同学们都养成了轻声慢步的好习惯,四千多人的校园既显得生机勃勃又觉得安安静静丝毫没有喧闹嘈杂的声音。做为谢家湾小学的一名粉丝原本打算找几个同学聊聊天,但看到眼前这一幅幅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画面,我都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了。在谢家湾小学学习的几天里午餐后在一旁欣赏孩子们的快乐自由的活动也成为了我的一种向往和期待…… 刘希娅校长说:“谢家湾小学在“小梅花课程”建设进程中,午餐自助课程化的念想蠢蠢欲动好几年,总是被“人多地方小”的现实泯灭。今秋,依然困难重重,但终于在伙伴们、孩子们、家长们共同努力中开始了。午餐自助:一次变革,一些素养,一项研究,一种生活,一门课程”。 四千人的自助午餐带给我的不仅是感观上的震撼和视觉上的冲击。而是来自心灵深处对教育工作重新认识与定位。是啊!希娅校长说过“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自助午餐就是很好的课程元素。礼仪、文明、分享、互助……等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生成。
山城的深秋细雨蒙蒙凉风嗖嗖,但我的内心却充满了火热。看着墙上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真仿佛在告诉我“谢家湾的学生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