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没见过老镐一幅像模像样的画作,问及原由,老镐答:目前还没想过。
用老镐自己的话说,他是科班出身的票友,在安徽美术界的大家庭里,他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幅不起眼的小品画。
我说我也是,从来就没写过超过一万字的小说。俩个搞“小东西”的假文人自然就比别人谈得来。 大学毕业后,老镐虽断断续续在画,却少有示人。
老镐说,画画太难了,要想画得好则更难。看到周围那么多“艺术家”到处泼墨挥毫巨制,老镐说:“着急,我替他们着急,更为自己着急”。 手绘插图 中国画,要真想画到来去自由,确实很难,中华民族是个喜欢诗歌的民族,中国人骨子里天生就有诗歌的情结,我们最初被中国画所吸引,实际上是因为画面上所呈现的诗意而产生好感,而老镐的小品画,人物稚拙,古淡生秀,人情世故,诗意浓浓。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在他笔下刻画得从容淡泊,松松透透,没有一丝丝的刻意造作,惟有超然物外的淡然和悠闲,笔墨灵性,真情毕现。在这里,略显笨拙的笔调,却变得灵巧之极。 手绘插图 手绘插图 老镐有着许多的关注对象,平常也喜欢收集他们的作品。话说某日,老镐去某画廊准备买一幅某大学教授的作品,打开原作,他却犹豫了。
怎么了,不喜欢? 这可是在全国参展的获奖作品啊!
“那又怎样?”老镐接着嘀咕道:画是好画,但不是我内心想要的东西。过后老镐说,那幅画他没看出所以然,好在哪里?不知所云,买它做什么呢?
究竟是画廊有问题,还是老镐有问题,一行人都说不清楚。近些年来,文化大繁荣,书画家也跟着出尽了风头,有如过山车到达巅峰,喝彩和喧嚣四起,艺术却无法挽回地贬值了,成为了大众的消遣品,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文化消费时代千娇百媚地走来了。 老镐的画从来不卖,倒不是不缺那几个钱,主要是他没觉着自己的画好。遇到有人求他的画,他往往自嘲:送你一幅画,再赠两桶油,走时提走油,别忘了拿上我的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这是出于不自信呢,还是担心别人揣摩不透他画里的“心”? 老镐就是这么个人。兴奋起来可以和朋友八匹大马、九老长寿,满嘴土话“拳来拳往”,一副不醉不归的豪气干云。更多的时候,酒桌上,他又是十分安静的,安静得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中科大现当代艺术中心杨重光先生在文章中这样描述他:他隐居在城市里,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却杳无音信,一点不好玩。当你快忘了他时,冷不丁丁地,他又出现在我家的大门口。走进来,坐那不说话,像只迷途的羔羊,愣愣地望着你。我知道,其实他是在撩拨我。于是,我从现今国内外的文化现象到个体的社会文化观,痛快淋漓地一顿宣泄。老镐这个人很礼貌,从不截人活茬,遇有同感便点点头,不认同的观点也不与你争,听过即听过了,抬抬屁股就走人…… 中国画的核心是文人心绪的物化,是画家对人生、对客观世界感悟的自我记录。杨重光教授说:老镐的小品画并不“小”,因为绘画,归根结底是在于表现思想,技法再高,思想平庸是无济无事的。老镐有思想,他的小品里也有思想,构图往往取一种常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或一般人不画的方式,非常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