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豪情山水涧,含道应物寄笔宣。 ——山水画家亓延庆简介及作品赏析

约定

亓延庆: 男,1963年出生于山东莱芜,自幼学画,中学时期先后师从张一民、郭志光、解维础、杨耀等教授,2006年拜著名山水画大师陈玉圃先生为师,主修山水。现为中国美术教育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北京金大都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莱芜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莱芜市政协委员。 。。。。。。 2010年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学习。 2011年4月《中国艺术》出版合集光明日报出版。 2011年6月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第二届中国画学院高研班毕业展览,并出版《师生作品画集》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年7月《秋云高致图》捐赠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拍卖捐助。 2011年10月参加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举办的全国水墨画展,并出版《历史新宋庄》画集。 2011年12月出版《魂涉太行》河北邯郸涉县太行山写生合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2年1月《莱芜美术》专版介绍。 2012年6月出版《问道崂山》合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2年6月在潍坊郭味蕖美术馆举办画展《中国美术报》专版介绍,“访山问水”李铁生导师师生书画展。 2012年7月出版《访山问水》合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李铁生教授师生作品展。同时《中国美术报》专版报道。 2012年11月出版合集《访山问水集》。 2012年11月在深圳美术馆举办李铁生导师师生巡回展《中国美术报》单版介绍画展。 2012年12月入选山东省统战部举办的“喜迎党的十八大“书画作品展览,并出版大型画集。 从事山水画创作以来,共发表出版个人画集、合集十几部,参加国内外画展多次,多幅作品被政府和个人作为礼品到加拿大、西班牙、新加坡、韩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地去进行学术交流和收藏。作品在《中国美术报》《中国艺术杂志》《新艺术》《山东体卫艺教育》《访山问水集》《问道崂山》《魂涉太行》《历史新宋庄》《莱芜古今书画作品集》《莱芜美术》等专版介绍发表,并接受多家电台、电视台采访报道。 初见亓先生,源于和闺蜜的一次相携探访;初识亓先生,便是在相谈甚欢的酒桌上。言谈中被其洒脱、坦然、随和、豪爽的不凡气度所折服。但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坐身旁的多年未见的同学、好友便可见一斑。 零二年始,先生陆续足踏各地名迹,以造化铸画格,以心源润画品。十余载异地写生,九入太行,又涉黄山、西递、张家界、沂蒙山、齐云山及陕西数处。胸具千千丘壑,只为信来而就师法自然使其作品颇具生活气息,画风彰显沉实、凝重、繁茂与雄浑。同时,作品中更多的注入了中国画的精神元素和个人情怀,一种回归意识潜然隐现于画面,进而验证着他对山水画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的可能性,也是其于山水画艺术观的阶段性阐释。 此间写生创作的十米长卷《米脂全景图》及《太行八里沟水墨长卷》是为得意之作。观《米脂全景图》,气势磅礴,雄壮超迈。丘壑起伏连绵,出入穷奇;树木葱郁绵密,参差含翠。险涧流水,因地生情,似有贤哲临池;疏朗处,淡霭霏微,偶见村落稀疏于林麓中……吾顾画之佳境而忘于返,深知良作既成实为不易,皆先生蒙养会通、涵泳胸次而后致自得之功。 零六岁暮,先生的画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固然是受其师陈玉圃先生之影响。陈老师笔下是一个虚静澄明的禅意世界,万物皆寂。而亓先生的画面也越来越显纯粹、越来越简淡和明净,尤其侧重于笔墨语言的锤炼和作品气息的营造。笔抒墨舞中显衣冠风华,清肃疏淡间露书卷之气,乃是一个清新脱俗,儒雅秀润,宁静悠远的新境界。置于当下快节奏与浮躁的时代,愈显难能可贵。 画之趣,益于诗书相润,文哲共染。一零年,先生进入李铁生山水工作室,导师的谦诚厚爱与勤持教诲,先生谙悉传统文脉之道,在临古与创作上又入新界。先生以为:理足则神聚;意足则蕴藉;气足则生动。理与意辅气而行,气为先,有气即生,无气则死。气脉为上,可致境阔势远。 至人能达能明,达则变,明则化。涤荡尘心,澄怀神游,则画之神、逸格成矣。“画面功夫更多的源于画外,传统文化精深博大,我需要更多的读画理、文、哲一类的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亓延庆先生如是说。 秋日晨时 霞光穿透树枝 将叶片上的露珠 镶上钻石 翠鸟只只 翻飞于柳枝间停滞 仿佛大家编辑的名曲 尽管它自己并不相识 此时 优美的旋律漾满心池 唤醒阿牛摇舟远行 即刻,美好的画面豁然成诗 彼时 远处的呼唤道出了愈发的不自持 “阿牛——” “娟子——” 。。。。。。 中秋佳节思乡还, 突降喜雨润吾颜。 半千路程奔驰返, 父母心喜儿孙欢。 ——写生返途中遇急雨随笔小記 白雾迷离遮阴壑, 丹霞片片助晓光。 两岸歌声不相和, 你方唱罢我登场。 夕阳西下天色晚, 枫林树下多泊船。 灯火虽明君不归, 秋水忘穿意阑珊。 薄雾缥缈山涧绕, 牧童扬鞭笛声高。 不羡城中高楼起, 红瓦绿树神仙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