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范仲淹墓

风雅颂

近日杂事烦多,整天忙忙碌碌。今天上午十一点多时,突然发现下午没有什么事情,有种凭空多出半日的窃喜。想着去哪里转转,手机微信看到朋友圈发的关于范仲淹墓的相关内容,于是决定去探访这位历史名人。 百度说范仲淹墓位于洛阳城东南15公里处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万安山南侧。 一点四十从洛南新区出发,路程很近,用导航也很好找,原想半小时就会到达。只是,原来的路在大修,只好绕路再行,路稍窄,错车时稍费些事,但过往车辆都非常体谅对方,也都顺利通过。中间叉路时要停车问路,村民们热情指路,而且都对范仲淹墓特别熟知。一个小时后终于到达。 范园广场上有一座高大的范仲淹塑像,塑像中的范文正公身着官服,遥望着远方,有着无尽的威严。从塑像后面的碑文上来看,这个塑像是2002年是一个叫作范振国的范氏后人,花了20多万立起来的。塑像的旁边,立着范仲淹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 绕过范仲淹塑像就看到了范园的大门,门口坐着的老先生是范仲淹第二十九代范氏后人,也是范园的看守者。 进入范园大门,右手边有一片房子,挂着《伊川县范园文物保护所》的牌子,经向范老先生询问,现在工作人员也就是他和这位年轻人,都是范仲淹的后人。 和范老先生聊得很开心,老先生带着我们一起参观范园。老先生地方口音稍重,但多问多答让我们的交流很是亲切,也大致听明白了。 进入范园大门,正对着石牌坊 老先生带着我们去看范园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神道碑 “神道碑”位于范仲淹墓冢前面20米处的祠堂西侧,全称“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碑文记载了范仲淹一生的事迹。 碑高4米有余,宽近1.5米,比我们平常看到的石碑高大许多。碑额正中是宋仁宗皇帝亲撰的“褒贤之碑”四个字,据史书记载,当年宋仁宗听说范仲淹病逝的消息后,非常难过,命令辍朝一日,以示哀悼,并追封范仲淹为兵部尚书,为“神道碑”题额。 “神道碑”的碑文由欧阳修撰写,据后人评价,文章“叙事精简,词语精练,过渡自然,详略得当。描写之生动、评论之中肯、说明之详尽、抒情之热烈,莫不浑然天成”。 碑文由范氏好友王洙书丹,刻字为隶书,纤细中透着浑厚,飘逸中兼容凝重,文精字美,相得益彰。 范仲淹墓,上书“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墓”,范仲淹墓后面是母秦国太夫人墓及范仲淹长子范纯佑墓。 右侧是范仲淹母秦国太夫人墓,左侧是范仲淹长子范纯佑墓 听范老先生讲,范仲淹母亲年龄大时范仲淹因公务繁忙无法亲自孝奉母亲,由自己的长子范纯佑伺候母亲。范母临终时特意交代,以后希望自己的长孙离自己的墓地近一些。于是出现了范仲淹墓在前,其母亲谢夫人墓居于中间,在后部偏西的地方则安葬着范仲淹长子范纯佑。这种“扯儿背孙”的墓葬格局寓意着一家三代人永不分离。 范仲淹母亲墓,上书“宋范文正公母秦国太夫人墓” 范老先生专门指给我们看碑上的“太”字多一点,是因为范母曾两次被封为秦国太夫人。 老先生又给我们讲了范仲淹母亲及范氏一族葬于河南洛阳伊川的原因。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生前从没有在伊川工作过,又是死在徐州,怎么就将家族墓地选在伊川了呢? 据考证,范仲淹是汉代清诏使汝南(今河南郾城)征差范滂的后人,祖籍在今天陕西的彬县,他的10代祖范履冰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当过宰相,那时举家迁到长安,后来,他的4代祖,也就是他爷爷的父亲,被朝廷任命为浙江丽水县丞。其间,因为中原战乱滞留在了南方,范家从此在苏州吴县定居下来。范仲淹生前在给他哥哥的信中曾经说过“我本北人,北人淳厚”之类的话。不难看出,范仲淹始终有一种北方的情结。 范家虽然世代为官,但范仲淹的命运却颇为坎坷。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在徐州过世,家境从此变得窘困起来。两年后,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长山县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更名为朱说。童年时的范仲淹学习非常刻苦,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据说当年范仲淹在山东长山县附近的醴泉寺读书时,经常彻夜不眠,等到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他每天只用一把米,煮成稀粥,放凉凝固后,用木棍划成4块,再掐一点叫作“虀”的野草当菜,早晚各吃两块。这就是后人广为流传的“划粥断虀”的典故。 公元1015年,27岁的范仲淹考中进士,被任命到安徽省广德县一带当了个审理案件的九品小官。从此他把母亲接到身边,赡养侍奉。这个时期,范仲淹作出了其人生中一次重要决定,他回到苏州要求重归范氏家族,但遭到家族的拒绝。无奈之下,范仲淹最终作出“只求复姓,别无他寄”的承诺,方才恢复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是一个大孝子。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谢氏百年之后的归属,一直是一个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难解之结。因为封建社会女人一旦改嫁,就无法葬入原配夫家的祖坟,而葬回娘家,则是被休妇女的待遇,低人一等。 1026年,范仲淹的母亲谢夫人辞世。由于谢夫人已经改嫁了朱家,她自然无法进入苏州范家祖坟,同时由于儿子已经复了范姓,也不能看做是朱家的儿媳。因此她既入不了范家祖莹,也进不了朱家祠堂。葬回河北正定老家,虽然是一种选择,但则是一件非常没有脸面的事情。范仲淹夫人的老家在河南商丘,无奈之下,范仲淹只好先把母亲暂葬于商丘宁陵。 中国古代有守制的习俗。范仲淹在守制期间,曾应邀到登封嵩阳书院讲学,从商丘到登封途经伊川,范仲淹拜谒了唐代名相姚崇的坟墓。姚崇和范仲淹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有着在那个时代难以启齿的相同烦恼,姚崇也是早年丧父、母亲改嫁。姚崇官拜宰相后曾问过母亲百年以后要不要与父亲合葬一处,他的母亲回答说:人若有灵,纵隔千里也能相知,人若无灵,即便埋在一起也是枉然。后来姚崇就将他母亲安葬在了伊川的万安山下。姚崇死后也随母归葬于此。这给了范仲淹极大的启发,于是1031年,范仲淹在母亲去世5周年后,把母亲的灵柩从应天府移葬至伊川的姚崇墓园附近。 范氏祠堂 范氏祠堂,门口楹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氏祠堂主殿内有范仲淹塑像,所悬正匾“以道自任”,为清代光绪帝所题。左右匾分别为“心存天下”、“忧国乐民”。 范氏祠堂左右偏殿内是以图版形式展出的范仲淹的生平 范仲淹,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沦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他开风气之先,文章论议,必本儒宗仁义;并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一生孜孜于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临终《遗表》一言不及私事。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词存五首, 《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有《范文正公集》 。 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墓地原占地两百余亩,新中国成立后号召平坟垦荒,1958年将坟丘夷为平地,种植庄稼。现有的建筑恐怕都是文革以后甚至是近十年来重修的。墓地分前后两域,总面积约35亩。前为范仲淹及其母秦国太夫人、长子监溥公范纯佑墓,中央祭庙一所,内有殿房。后域为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及后代之墓。墓园中圈起来的是前域,墓园中的神道碑、石翁仲、石虎和石羊等,都是当时的物件,它们依旧守候在墓园之中,似乎是在向人们诉说着范园的沧桑、诉说着范仲淹的生平。 在距范园东侧300多米处就是“姚公祠” 该建筑是姚氏后人于2010年修建的,是一个纪念祠堂,给范仲淹选择母亲归葬之所重大影响的唐代名相姚崇之墓就在里面。姚崇是一个对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3朝宰相,在执政期间,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淘汰僧尼,强令归农。特别是唐玄宗刚刚掌权之际,在花甲之年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宰相,帮助玄宗结束了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乱象,为开天盛世序幕的拉开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范仲淹墓通往姚公祠的路不知为何断开,可能是水冲坏的,我们从下面小心地翻到对面 断路下边几位小女孩在玩泥巴,笑声阵阵,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翻过断路来到姚公祠大门口,却是铁将军把门,只好遗憾返回 路上美景 掐一把红薯叶 从姚公祠看范园广场范仲淹塑像 从姚公祠看范园 广场正在施工,工人们说是明年这里有重要的活动,原来的路也在大修,也是为了明年的重要活动。 希望明年路修好了,广场更漂亮了,范园更整洁了,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拜谒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褒贤之士。 相关传说 当地老百姓中间还流传着赐葬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里本来是大宋皇帝看中的陵园,后来发现前面的河叫曲水河,不吉利,就赐给了范仲淹;还有一种传说更离奇,说皇帝的女儿嫁给了范仲淹的儿子,一天,她哭着对父亲说,你把我嫁给了范家,他们家穷得连块墓地都没有,皇帝当然知道女儿的意图,就把这块墓地赐给了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