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三都,科尔多瓦,格拉纳达,托莱多

張暁源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拿破仑看不起西班牙,曾说过:"一翻过比利牛斯山(分隔法国与西班牙国界的山脉)就是非洲了"。大概在拿破仑的眼里西班牙是个欧洲的"异类"。确实比较一下西班牙与其他欧洲国家,大致可发现三个不同点:1、曾有过700多年的穆斯林政权统治时期;2、拒绝新教,固执天主教;3、自古以来有北非摩尔人(迦太基人)的血统。这些都是其他欧洲国家所不具有的。但也许正是它的这种与西欧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才形成为了今日吸引众多旅游者的魅力。</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科尔多瓦(Cordoba)。这是一座由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改建的天主教教堂。有趣的是,它的西班牙语名称依然是“Mezquita”,即英语的“Mosque”清真寺的意思,而不是Cathedral(大教堂)这个在西班牙称呼教堂时用得最多的名称。由此可窥一斑西班牙错综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宗教历史。</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尽管供奉的是圣母玛利亚和耶稣,但这座教堂有着浓厚的伊斯兰气氛。</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科尔多瓦曾是后倭马亚王朝的都府。 这座城堡最初也是由穆斯林所建,14世纪被基督教卡斯蒂利亚王国“失地收复”后,由阿方索十一世改建成了宫殿。意大利人哥伦布就是在此拜见女王伊莎贝尔,获得航海资金的。</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阿方索十一世。</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三尊塑像说的是15世纪末罗马教皇授予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天主教双王的称号。西班牙就是由此开了她的辉煌历史。</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罗马帝国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五世纪统治了伊比利亚半岛。科尔多瓦也是罗马时期主要城市之一。这座位于科尔多瓦的桥就是当时建造的,现在被称为“罗马桥”,是科尔多瓦人引为自豪的历史遗迹。这次旅游中发现,欧洲人大都喜欢把自己的历史和古罗马拉上点关系而引以自豪。比如在德国科隆,我就觉得:与日耳曼人相比科隆的德国人似乎更在意于自己是古罗马的后裔,因为科隆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省,而日耳曼人当时还只是几个没有文字的氏族部落,与文明高度发达的罗马人相比只是靠狩猎或掠夺为生的蛮族……(此话以后再说了)</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科尔多瓦老城区的犹太人街。</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西班牙的公交车(科尔多瓦)票价一律1.3欧元。在西班牙英语很难讲得通,和中国,日本一样一般市民都不会说英语。所以上车后,手里拿着一把硬币给驾驶员看,以示:How much?驾驶员会意,就将车票打印出来给我看,我按照票额付钱给他,因为不是投币式。全程哑语操作。</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早上喝咖啡时的邻座西班牙大叔一家子,这种在马路上的Open Cafe西班牙到处都是。</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科尔多瓦新城区</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午饭时的邻座。平常日的大白天二个男人坐在那一杯啤酒可喝上一个小时。南欧人真是会享受。这种场面德国不会常有吧!</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同属安达卢西亚地区,距离科尔多瓦东南方约200公里的另一座古城——格拉纳达(Granada),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伊斯兰王朝——纳斯尔的所在地。这是纳斯尔王朝时代的城堡。</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由城堡俯瞰格拉纳达城。借用一个日语单词来描述的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城下町"。</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纳斯尔王朝的宫殿阿兰布拉宫。人气度相当高的历史文化遗产。每天限量售参观门票,8点开始售票一般最早的6点就去排队等售票。我是7点多到的,排了一个多小时8点半有幸买到票。如此难求的票房行情,在中国的话说不定又是黄牛的商机,但西班牙没见黄牛。总的感觉西班牙的社会治安不错,外出时要比在巴黎的几天放心得多了。</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神圣罗马帝国查理五世)宫殿。就建在纳斯尔王朝的阿兰布拉宫边上。大概是为了显示基督教王朝的西班牙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彻底驱逐了伊斯兰势力的胜利吧。有关卡洛斯一世,有兴趣的话可百度一下。他的时代是西班牙历史上的顶峰时期。“日不落帝国”“无敌舰队”都是出自那时代。</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紧邻卡洛斯一世宫殿的圣玛利亚教堂。</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在教堂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一个电源插座给自己的iPad充电,顺便也休息一下。没想到只充了不到10分钟,教堂里的一个牧师模样的人走过来,对我叽里呱啦的一阵西班牙语。尽管一句都听不懂,但看他的表情知道意思了,&quot;不许偷电&quot;。只好乖乖地拔掉插头走人。</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古都托莱多(Toledo)。在马德里的南面,从马德里坐西班牙高铁Renfe的话只需半个小时。公元五世纪西哥特人灭了西罗马帝国后曾在法国大陆横行过一时。但很快被法兰克人赶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并以托莱多为都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八世纪时被摩尔人的伊斯兰势力所灭,托莱多成了穆斯林的天下。11~12世纪时基督教的卡蒂伊利亚王国又驱逐了穆斯林在此建都。所以,托莱多是一座几经朝代更替,并经历了多种宗教洗礼的古都。</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整个城市大概不过5~6平方公里,全部是上上下下的坡地,而且全部是石子路。</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住的民宿,转弯角那幢房子四楼。地段极佳!40欧元/晚,老房子,没电梯,螺旋式楼梯爬上爬下,够呛!</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房东不会英语,非常熟练地在用手机的翻译软件和我交流</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夜深了</font></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比萨格拉门,卡斯伊利亚王国卡洛斯一世的塑像和双头鹰王徽。</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托莱多大教堂。资料上说是始建于13世纪,完工于15世纪的西班牙排名第二大的天主教堂。在来西班牙前,在法国诺曼底圣米歇尔山看了一个修道院,也是哥特式教堂,在巴黎也赶时髦地去看了巴黎圣母院。与前二者相比,托莱多大教堂与其说是教堂,还不如说是一座基督教+卡斯蒂利亚王朝的博物馆,艺术馆。教堂内装饰得金碧辉煌,华丽耀眼,充满着贵气。当然每一尊雕塑每一幅油画都有它的故事,神话里的或圣经里的,或王朝自身的历史故事。但这方面知识如同白丁的我全然无知,说白了,就是"没文化",看不懂。在格拉纳达看大教堂时也是如此。总之,西班牙的所有教堂与在中文概念里同称作教堂的那些简朴淡泊的修道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托莱多车站。“如果你只能在西班牙呆一天的话,请不要犹豫,立即选择去托莱多”这句话在人们讲述托莱多时常被引用(出处不详)。她的魅力其实在这个车站的建造上也体现着。既不是欧风也不是中东伊斯兰格调,而是两者兼有且高于美于两者的一种韵味。</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西班牙——美女如云的国度。</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