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37 李俊玲《我的文学观》<br>10月10号 星期一 <br><br>文学。文学何物?是《诗经》经久传唱的经典?抑或《论语》谆谆之言的教悟?还是《呐喊》撕裂黑暗的喷发?世人大多崇尚高雅清流,而厌弃低迷之派,尤国人为胜。于现今而言,即爱正能量文学。而其意不求上进,靡靡错乱的就为三观不正之祸。我以之不然已深。<br> 我以为,文学的广袤、深邃恰如须弥纳于介子,有清雅之气亦混低迷,有风华浮躁也融朴实厚重……期间等等若似黑白相生,自成一片天地。又似大音希生,大象无形,无可定论。简明追溯其源,文学正是我们的意识外化,高尚、粗朴、清华、低迷乃至积极向上也好,迷茫扭曲也好,都是我们思想之产物。而所谓文学,不论口头还是书面,其本意正是载体,它呈现的在一定意义层面上是我们的人格思想,而文学也正因如此才富有意义与感染力。<br> 当然,文学作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艺术,它本身就排除了粗鄙之流。那些视语言文字无谓,随意灌之以辱骂、粗俗的用度,这不仅是对文学的侮辱,还是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愚蠢的表现,更是人格思想上的低劣与愚昧。又有只为华美而造的篇章,其目的在于“炫技”,在我看来是缺失魂灵,虚有其表,亦不喜。而文风肉麻而无病呻吟的糜烂,更是对文学的亵渎。也是思想的无奈和悲哀。而我今次所言的,是基于文学意义风格上的分类。这种区别不仅在于写作的客观环境,还在于写作的目的和写作的意义。举个例子,正如近年来备受争议的《厚黑学》,多少专家名人认为这样一本教人世故,名利之争的书籍上市,简直是社会与三观的堕落,是对青少年的毒搽。然,《厚黑学》还是卖座了,而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的推崇或是为彰显独特,就不得而知了。反看西方,大学者如尼采,弗洛伊德等在大众眼中也曾被冠上“异类”之称,甚至乃至如今依旧。他们的早期和偶尔的作品风格,扭曲有,挣扎有昏暗亦是。不是单为正能量而宣扬,却一绽耀眼光华,更以其强有力的冲刺感染力征服大众,不论是推崇清雅还是偏爱刺激的读者,无可否认的震撼,甚至于这低迷之音中迸发力量。一如事物的两面,明暗相生,往往力量来之于破碎之后的感悟。情绪可以感染、情感可以传递,文学作为载体,其所影响的不啻如此!<br> 文学的力量是长远而影响至深的,历史传承、人生价值乃至民族延续。这一层面上,我们需要宣扬正能量的文学,整个社会的意思形态风气都需要昂扬的精神面貌。大化于无形。但这不代表粗暴贬低非正能量作品。诸如此上,单以文学作品阶段性单篇章而言,以上皆是低靡之文学,不正风气。可体味所谓的文学,不应以短暂片面而划分。我以为,靡靡之种亦分三类:其一,文学作为抒发之章,回归本我的感慨,哪怕扭曲之言,亦是由心而发,同感之人,豁达之人亦有从中吸取精华。同时作品的记录与感染力更是完整了生活本身和意识形态。不是因为不积极向上,不好就简单逃避,视之无物。我深以为,只有反之而为更深刻透彻的去理解,去感受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其二:如上文所言,真正坚定的力量更易来源于失却的低迷,真正傲人的风华更易绽放于破晓之后。一如道理本身,例子多不盛举。其三:长久来看,这样的非正能量文学,也许只是该作者阶段性的体悟于抒发。人生而不为圣。给予文学长久性的品读,随心而变。这蜕变性的力量更完整了文学的根本意义。<br> 文学何物?所谓文学,表之以言深,悟之以情切。清雅之派亦妙,靡靡之流也绝。文学,是魂之外化,言之切切,融之其中。文学需慢品,恰如一壶醇香的陈年美酒,人生百味皆化其中!<br> 而我,愿于时光归处,落墨清欢。</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