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归来看龙舟
罗明桥
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之时,也就是古城道州龙船赛的开始。道州龙船赛,起源于宋代,兴旺于改革开放后,是祭祀诗人屈原,也是纪念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因为五月初五是周子的出生日,在我的印象里,道州龙船赛是热闹,是节日,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八十年代初,我正好在道县二中读初中,每当端午或中秋节来临,听到学校后面潇水河畔人声鼎沸,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和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早已把我的心思带出了教室,融入到外面热闹的世界。“锵咚、哦嗬”!富有节奏的龙船号子,此起彼伏。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直到文化局工作,才对道州龙船赛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其实,道州龙船赛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龙船赛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是道州七大文化之一。道州的龙舟文化滥觞于万年前的稻作文化,吮吸了舜德文化的精髓,浸润了楚韵骚风,融入了理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浓缩为一种道州精神——不畏艰难,奋力拼搏!
“五月五,龙船下水打烂鼓”。每当龙船下水之时,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都汇聚在潇水、濂溪河两岸,形成万人空巷的盛况。走亲访友,城里人则忙着招乎客人。在外打工的年青后生,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放下手头活,回乡为村里的荣誉而战,为那种狂野和激情而战。在欢呼声、呐喊声撼天动地之时,达到歇尽全力,喊破嗓子的忘我境界。风雨无阻,无所畏惧。勇往向前,奋发拼搏的道州精神由此形成。
道州龙船不仅赛速度,更有精美的制作工艺可观。龙船的船头造型分龙、虎、凤、麒麟四大类,又按鲜明的油漆色彩分六龙五虎和“金凤”、“银麒”,将它们聚集集在一起,就像京剧脸谱,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龙船竞赛时,河面上虽有上百只龙船,但熟悉乡土风情的观众,一眼望去,就知晓哪只龙船是属于哪个村坊的,比如,东阳坊的金龙,阳乐田的乌龙。在整个龙舟的打造过程中,听传承人介绍要经过严格的32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目前,道州民间有龙船130多艘,划船的挠手达3200人。道州龙船造型之独特,工艺之精美、规模之浩大,在全国绝无仅有,每年吸引国内外观众达20余万人,媒体记者和摄友蜂涌而至。民间的也就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耐人寻味的是,在激烈的竞渡之余,小伙子们在姑娘面前忙着比试丰肌、水性和耐力。姑娘瑶妹们则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挑选心中的“白马王子”热热闹闹的端午,演化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情人节。
看龙舟,你会走进十里风药一条街。端阳到,家家户户采百草,男女老少洗风药澡。传说端阳时百草被神仙点化,沐浴了“龙水”药性最佳,能治百病。此时,老百姓会抓住商机,把药草挑到街上来卖,在潇水河边形成道州风药十里长廊。摆在街上叫卖的有艾叶、菖蒲、车前草、水灯心、五爪凤、鸡血滕……等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引得外地药材商贩纷纷前来采购。老百姓则家家户户都要熬药水洗澡,在熬药水的同时放一些鸡蛋、鸭蛋一同煮熟,药水蛋吃起来满口清香,却不知有何药效。“洗风药澡,身体年年好”是道州一直保留着原生态的风药健身传统习俗。
“营阳郁郁,山水第一”,道州龙船,伴随着铿锵激昂的锣鼓,从人们心中走来,划向龙的世界。在秀美江城,在潇水、濂溪之滨,这千舟竞渡,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像一幅神奇瑰丽的民俗风情画卷,让你久久难以忘怀,那豪放高亢的呐喊号子,时时在我耳边响起……
摄影:罗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