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ZHC

<h3><font color="#01010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保存完整且未经改动的年代最早的木构殿堂式建筑(南禅寺大殿虽然年代较早,但规模甚小且经近代重修复建)。东大殿内保存了重要的唐代经幢依然保存完整。这在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堪称国之魁宝,价值之大,不言而喻。(罗哲文)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唐代木构殿堂式建筑的典范,也是我国唐代建筑科学、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结晶。 <br><br>唐代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政局稳定、经济发达、科学进步、文化昌盛,堪称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建筑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敦煌莫高窟壁画和许多唐墓壁画中绘制的建筑研究表明,唐代建筑之规模、气势、造型、风格等,不仅为前世所不及,亦为后世未能逾越。所惜,历经沧桑,唐代建筑实物已大多不存,所留几座又多是山村小庙而已,不足以代表唐代建筑的形制、结构和风格。唯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宏伟,气势庄重,造型典雅,结构稳健,是我国现存唐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柴泽俊) </font></h3> <h1><b><font color="#010101">历史沿革 </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中部,雁门关东南。由五座状如平台的山峰环保而成。因气候凉、多清泉,又称清凉山。五台山区域寺院林立,传说为文殊菩萨道场,与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隋唐时期吸引了许多信徒,香火极盛,名播长安、敦煌等地,并远及日本。 <br>佛光寺相传创建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年)时期。据称,燕之宕昌王巡游至此,来到山门前,忽见佛陀光明遍照山林,因赐额“佛光寺”,寺院之名由此而来。 <br>由于北魏帝王对佛教的推崇,尤其是孝文帝的开拓,使佛教日益兴盛起来,五台山寺院逐渐增多。至北齐,寺院多达二百余所。五台山寺院建筑群达到了第一次繁荣。后逢北周武帝宇文邕“灭法”,寺院大部分荒废。隋灭北周,五台山佛教寺院又逐渐复兴。 <br>唐元和、长庆年间在高僧法兴的主持下,兴建了著名的佛光寺弥勒大阁。唐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下令灭法,佛光寺僧人被遣散,寺内建筑被毁。 <br>唐大中年间,佛教重兴,高僧愿诚募化,由长安贵妇宁工遇等捐资兴建了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佛光寺等到了复兴。 </font></h3> <h1><b><font color="#010101">发现历史</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佛光寺东大殿重新被世人关注的经过与它的历史同样传奇。它是我国建筑史学界泰斗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等人首先找到并公之于众的。 <br>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全心投入到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中。他们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一书中,发现了描绘五台山全景的五代壁画,壁画上描绘了大量的佛教寺院。抱着寻找中国唐代木结构建筑原构的希望,梁思成决定前往五台山地区考察。 <br>1937年6月,梁思成同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莫宗江、林徽因、纪玉堂四人,到山西这座名山,探索古刹。 <br>1950年7月,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组织雁北文物考察团,对佛光寺进行详细调查,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管理维护。 </font></h3> <h1><b><font color="#010101">建筑格局 </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南台西麓佛光山中(距五台山县城东北32公里,豆村镇东北6公里),在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环保,向西开敞的山坡上。 <br>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现存寺院建筑分布在由西向东逐层升高的三层台地上。 <br>东大殿矗立于最高的东面上层台地上,是整个寺院的最高点,向西俯瞰一马平川,事业非常开阔。东大殿前有经幢一座,刻工精美,与大殿同时建造,背后紧邻山崖。东南侧为北齐师祖塔,南北两侧为清代所建配房。 <br>中层台地为明清时代修建的小阁殿堂,其中北侧的“香风花雨楼”为明代遗存。 <br>下层台地北部是金天会年间修建的文殊殿,是我国佛教寺院中最大的配殿。其殿内减柱做法堪称一绝。与文殊殿相对应的南侧原有普贤殿,明代崇祯年间毁于火灾,现在殿址上新建廊房数间,是佛光寺文物管理所的办公场所。 <br>下层台地西南隅有清康熙年间修建的伽蓝殿。台地西侧原有作为山门的天王殿一座,光绪年间毁于火灾。后在其基址上修建了韦陀殿。 <br>近期在扇面墙北侧表面泥皮脱落处发现了线描侍女像。殿内主佛坐坛束腰处及殿内栱眼壁上则留有唐代壁画。 </font></h3> <h1><b><font color="#010101">总体价值评估</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东大殿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地面建筑遗存之一,国内现存较为公认的唐代木构建筑遗存共有四座,其余三座分别为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平顺天台庵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大殿(唐太和五年,831年)。这三座唐代建筑均为厅堂式建筑规模较小,结构也相对简单。而佛光寺东大殿作为殿堂式建筑,形制等级标准较高,规模较大,建筑结构复杂。东大殿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唐代殿堂式木构建筑。除此以外,东大殿绝大部分建筑构架保持了唐代初见原构,并且保留了众多创建时期留下来的泥塑、壁画和题记。整体结构完整,蕴含丰富,被梁思成称为“四绝”。这一点是其他三座唐代建筑所不能相比的。 <br>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乃至构件为唐代遗构,完整性和真实性很高。因而,东大殿在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建筑文化区域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唐代木构建筑遗存最重要的代表。 </font></h3> <h1><b><font color="#010101">分项价值评估</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1)历史价值 <br>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及其珍贵的早期建筑遗存,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存之一,也是我国唐代殿堂式木构建筑遗存的孤例。殿内唐代泥塑、壁画、题记与建筑并称为“四绝”,是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技术史的珍贵例证。 <br>2)艺术价值 <br>佛光寺东大殿在空间构成、造型、装饰和形式方面体现了我国唐代建筑技术以及艺术的巅峰水平,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br>东大殿处于半人工搭建的高台之上,背山面川,与其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高度融合、和谐一致,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 <br>殿内的唐代泥塑、壁画、墨迹等附属于文物古迹的造型艺术品,体现了我国唐代佛教以及艺术的高度发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br>3)科学价值 <br>东大殿建筑所用材料质量上乘(油松),工程质量极高,经理一千一百五十余年,大殿结构依然完好,基本保留了所有的唐代原始构件,反映出唐代鼎盛时期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br>由于是唐代殿堂式建筑孤例,东大殿的科学研究价值及其突出。它是《营造法式》成书之前,中国大木结构材分制度发展最重要的实例。 <br>  4)社会价值 <br>佛光寺东大殿存在的本身就是其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它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最重要的唐代建筑遗存,是我国唐代文明留下的最重要历史遗物。 <br>东大殿凝聚着我国人民对唐代鼎盛文明的美好追忆,是激发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载体。 </font></h3> <h1><b><font color="#010101">Long ago I</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