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今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财富

宋福宝

<h1>&nbsp; &nbsp; &nbsp; <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你集邮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集邮是一种高雅的收藏活动,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好方法。</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集邮看似平淡,而实际却奥妙无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受性别、年龄、国籍的限制,是其他文化艺术品的收藏所望尘莫及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邮票是“国家名片”的美称。因为每个国家发行邮票,都会经过精心选择优秀题材,并且经过匠心独运的设计,使邮票很有欣赏价值,为生活增添情趣。邮票还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方面的知识,使得这小小的邮票包罗万象,让集邮成为了一门综合的学问。一枚珍贵的邮票体现的是人类的智慧,同时集邮可以成为一项经济活动并且回报丰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所以邮票既有它的欣赏收藏价值,又有自然升值价值,还有十分重要的知识研究价值。</span></h1><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1840年英国的罗兰.希尔发明了</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世界上第一枚“黑便士”邮票</p> <p>&nbsp; &nbsp; &nbsp; &nbsp;1878年中国发行第一套《大龙邮票》</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请看这枚“非典”邮票的经济价值在八年里翻了多少个跟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1980年2月15日发行的编号T46《庚申年》生肖猴票单枚面值8分,整版80枚,印量500万枚(但是其实际发行量估计只有360万枚),目前单枚邮票市场价值已达16000元,翻2万倍;据近期拍卖行消息,整版猴票拍卖价达160万元,创造了邮票增值的世界性神话。</span></h1><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nbsp;邮票收藏价值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一是体现在珍罕性方面,珍贵的、罕见的错、变体票,以及存世量越稀少的邮票,其价值就越珍贵。</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二是体现在邮票的选材和设计的完美方面,其艺术价值也会使邮票的升值价值有所提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三是体现在邮票发行量和年代方面,发行量越小和年代久远使邮票自然损耗大,其价值就越高。&nbsp; &nbsp; &nbsp;</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nbsp;</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但最惊人的消息是:经专家预测,在不远的将来,邮票会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财富。</b></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重点课题揭示:“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一次影响最为深远的信息传播革命。”</span></h1><p><br></p> <p>  </p><p> 人类历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p><p>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在获取信息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发生在距今约三万五千年~五万年前。</p> <p>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有了语言,人类由于记载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需求而创造了文字。以文字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在存储和传递信息方面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大约距今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甲骨文是中国汉字鼻祖</span></p> <p>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p><p> 文字写在竹简上,又重又沉。写在丝绸上又太贵。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印刷术,都是在我国印刷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四次信息革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前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离人们比较遥远,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离我们十分接近。那就是电报、电话、无线电的发明和普及应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837年,美国莫尔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莫尔斯码电报机。</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贝尔在1976年3月10日发明了电话</span></p><p><br></p> <p>  无线电的发明则是经历了多个科学家不断地追求与发现发展起来的。</p><p> 首先,中国在公元前三世纪发明了指南针,这是人类对电磁学的最初认识。</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888年,德国的赫兹利用亥姆霍兹振荡电路实验,证明了麦克斯威尔理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890年,法国物理学家普兰利发明了金属检波器,在140米外检测到了电磁波信号。</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895年,法国攝影师路易卢米埃尔用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获得成功,标志电影的诞生。</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无线电电视技术</span></p><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1946年2月,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随及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标志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就应运而生了。计算机的发展速度之快及应用范围之广,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span></h1><p><br></p> <p>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运用,逐渐跨进了各个领域。</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如今方兴未艾的数字式电子传播是一次新的信息传播革命。它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包括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在内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做数字化处理,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在形式上的差异将日益缩小。</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正因为这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大便利,甚至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通信方式的改变,使距离不再遥远,千山万水犹如近在咫尺。</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那种战争时期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通信方式一去不复返了。</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全球信息化高速公路</span></h1><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nbsp;由此将给现行的邮政、邮票、集邮等带来深刻的变化,其未来发展的结果虽然难以准确判断,但也可预测一些大体的变化,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nbsp; &nbsp; &nbsp; 一是信息传输方式发生根本变化,邮政即将完成历史使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nbsp; &nbsp; &nbsp; &nbsp; 随着现代通信手段的增多与发展,人们寄递的信件逐渐减少,直到最后无须邮政代劳。传给亲朋好友的信息,自己通过因特网、微信、电子邮箱、短信等,瞬间即可收到;发出的贺信、贺年片可由各地礼仪公司办理;汇款可通过银行或因特网进行;寄递包裹、书报等可通过快递公司迅速送到。由于高铁、轻轨、磁悬浮列车快速运输,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航空航线不断的增扩,所寄包裹物件朝发夕至,十分方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所以或一个电话,或轻点鼠标,一切有关信息传播问题都解决了,无须再到邮局办理信件、电报等等。届时邮局可能解体,或由快递公司或礼仪公司或行运公司,而且可能在体制上由全民制改为民间经营,邮政局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就不复存在了。</span></h1><p><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现行的邮政局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span></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二是有人担心随着通信方式的改变,寄信的越来越少,邮票会退出历史舞台而成为废纸一张。这种担心只是杞人忧天。试看一、二、三版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后,其使用价值已经为零,但是收藏的热潮却愈来愈高。还有无数的古玩杂件,都没有多大的使用价值,但是却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热点。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其承担的历史积淀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使用价值。可见,历史文化价值是巨大的,忽视了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将是文化产业的巨大损失。</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以前大概估计邮票发行200周年时会自动取消。现在看来,由于通信科技的迅猛发展,邮票将会提前退出历史舞台。</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因此,作为邮资凭证的邮票,由于不再使用,那么不管过去印了多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来越少,而集邮的人则会越来越多。只要一旦国家宣布取消邮票,邮票便会狂飙式的升值,人们就会群起而收之。</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然而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有头脑的人都会相信,邮票终将取消,会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升值,请人们拭目以待。</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因此,眼光放远一些,趁邮票低潮时期,利用手中闲散资金,多买一些你心仪的邮票作为收藏;再购一些复品或升值潜力大的邮品作为早期投资,然后静待时日。</span></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三是集邮在未来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成为人们最高尚的娱乐。</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集邮可以增识;集邮可以怡情;集邮可以培养美德;集邮可以交友,扩大视野。但集邮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是使你有所寄托,使你有所希望;使你时刻处在期待之中。因为你辛勤整理的邮集,一旦展出,众人称赞,甚至获奖,其喜悦之情,难以自抑。正因为如此,集邮的人会越来越多。各类集邮活动将会层出不穷,“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学习讲座”、“邮文论坛”等将纷纷出现。集邮将成为人人喜爱的最高尚的娱乐。</span></h1><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nbsp; &nbsp; &nbsp; &nbsp; 四是集邮文化将成为现代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nbsp; &nbsp; &nbsp; &nbsp;集邮文化是由集邮派生出来的,当初人们集邮并不是为了宣扬什么“集邮文化”,而只是为了娱乐。三十年来,随着集邮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小小方寸,涵盖着无穷无尽的知识,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功能与作用。邮票是鸿雁,邮票是桥梁。小小邮票可以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可以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邮票又可以扩大中国与海外交流,招商引资,集邮文化将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邮票收藏的前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邮票收藏在我们生活中,已被人们所熟悉,因为都知道邮票具有收藏价值。虽然使用邮票者逐渐减少,但收藏者却越来越多,邮票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邮票依旧在不断的发展,它的收藏价值并没有因为人们不再使用而变化。但也有收藏者仅仅以欣赏为目的,他们认为不同邮票有不同的意义,邮票记载着回忆。从收藏者的言语中,无处不透露着生活的喜爱,足以看出邮票依旧与人民生活紧紧相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邮票价格的飙升是体现其发展的最好指标。邮票种类繁多,有很多邮票的价值依旧等着人们去发掘。在时代的转移中,一些旧有的邮票不但不会被淡化,而且会被念旧的人们重新找回。收藏邮票也成为了人们调剂生活的途径之一,如果人们愿意,无论收藏的邮票价格是高是低,都是一种兴趣所在,是一种生活观。而随着邮票市场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圈子,人们手中邮票的潜力是无限的,带给各位的回报更是无可估量。</span></h1><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集邮的发展趋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集邮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几年来邮市处在低潮,有些邮票甚至低于面值出售,有人产生了怀疑,邮票是否还值得收藏!我认为集邮永远是正确的,因为邮票是时代的产物。请记住;即将消亡的东西永远是珍贵的。历史的陈迹,永远使你留恋,岁月的风云,永远使你怀念,集邮永远使你欢乐!</span></h1><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对集邮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邮票不断自然升值是肯定的,而且今后升值空间是巨大的。但不能为增值而集邮,为发财而集邮,那样将使我们走入岐途,走上邪路。集邮的最高境界是要拿出高质量的邮集和研究成果。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精力、财力来确定,不一定每一套新邮都要买,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收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一是按专题收集。所谓“专题集邮”,即与个人的职业、专长、爱好、兴趣有关,因为按自己的专长或所从事的职业去收集,针对性强,可以得心应手,较快取得成绩。专题方面的题材如航天、体育、球类、科技、医药卫生、教育、人物、动物、花卉……等等。我曾是做通信工作的,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所以一直收集通信有关的邮票。我制作的专题邮集《通信》,曾获取过大银奖,并多次在各地展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二是按传统方式收集。传统集邮的方式,比较普遍,就是按邮票发行的历史收集,也可选取历史上某一段片断的历史来编撰。因为我们集全从清代1878年大龙邮票发行到现在的邮票是不现实的。如专门收集“八年抗战”有关的邮集,或是“抗美援朝”,或是“文革十年”,或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光辉成就”,或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光荣历史”或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等。我曾收集的《义务兵专用邮票》,是1995.8.1--1997.4.15.零时在沈阳军区试行的军人贴用邮票,俗称“红军邮”,因试行中发现诸多问题后停用,未向全军推广使用。因仅为一枚邮票,组编成传统邮集难度很大。但正因为难度大也容易以小见大,易叙述全貌。</span></h1> <p>  《义务兵专用邮票》于1995.8.1日在沈阳军区试点,1997.4.15日停止试用,库存邮票全部销毁。</p> <p>  三是按现代类去收集。现代集邮是新产生的集邮观念,包含了如一框类、开放类、社会类、节俭类、“灰姑娘”类、明信片类、首日封类、生肖类、原地类、自动化类等全新的类别,它们最大特点是新颖,更加贴近普通集邮大众,并且在素材的选用、展品的规模,以及编排制作等方面,都较为宽松和灵活。这就使得集邮者不但有兴趣,而且有能力编组邮集参加邮展。开展现代集邮活动的意义,便在于能够更大范围地弘扬集邮文化,活跃群众性集邮活动,普及集邮知识,吸引更多的集邮爱好者参与集邮展览活动,使大家都有参展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收藏成果和集邮知识,并提高自己的集邮水平。</p><p> 通过理论和实际的操作,我们对现代集邮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其实现代集邮并不是简单地降低了门槛,它强调了收集水平、编排技巧以及把握素材的能力,需要集邮者通过自己的学识而不是简单的凭金钱就能获得好成绩。比如一框类,题目就应该小,不能将五框邮集压缩成一框;开放类应该展示自己的创新,用各种素材来组编一部精彩的故事的。</p><p> 希望有更多的普通集邮爱好者组编一部现代类邮集,让我们都有一部自己创作的邮集,实现快乐集邮的愿望,也提高自己的邮识和编排水平。</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四是收集邮票与封、片、戳的结合。一部好的邮集不与封片结合会令人索然无味。封片在邮集中至少应有1/3。因为这些封片可以印证当时的邮路及历史背景。特别是收集那些自然实寄的封片更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对于自己设计制作的封片也是非常好的素材,说不定若干年后,这些自制封就很珍贵。我九十年代为了搞《书法》邮集,特地自制了一些宣纸封,贴书法邮票,请了部分知名书法家和红学家冯其庸、音乐家王洛宾等书写的实寄封,现在看来己弥足珍贵。</span></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由新疆知名书画家书写的实寄封</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由原新疆书协主席邱零书写的实寄封</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由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书写的实寄封</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nbsp; &nbsp; &nbsp; &nbsp;由著名的音乐家王洛宾书写的实寄封</span></p><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 &nbsp; &nbsp; &nbsp; 集邮的本意是美化人生,丰富人生,亮丽人生,快乐人生。只要集邮使我们快乐,集邮使我们增长知识,集邮使我们身体健康,我愿意怎样集就怎样集。管他春夏与秋冬,一切为了人生的美好。</span></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收藏的毛主席给部队通信兵题词的实寄封</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新疆部队官兵与电信部门合建通信光缆实寄封</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收藏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纪念封</span></p><p><br></p>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