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曾经有个特别的群体叫:大桥子弟 一一育文原作

育文

<h3><b><font color="#ff8a00"> 打开美篇看见你</font></b></h3> <h3><font color="#010101">  曾被武汉市民称为“大桥子弟”的群体,是指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出生在交通部武汉大桥工程局的子弟,这个年代出生的人也既是当下社会广为认知的50后、60后、老三届的那一代人,如今他们都己迈入老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当时武汉人习惯喜欢叫他们为大桥子弟,不仅仅是他们属武汉大桥局管辖,也不单为他们说话口音,既不是讲武汉方言,也不是讲如北京那样的普通话,而是介如二者之间被武汉人称之为“弯管子大桥话”;若追源求因,你莫说还真有它与武汉人所不同的独特之处。笔者也曾有幸是其一员,后因工作原因离别了这个群体。今天细究其原因所在,既是个人人生中美好回忆,也是一段远去难忘的历史。<br>  新中国建立初始的头几年,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在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恢复后,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国家经济建设计划;从发展交通、加快铁路运输建设出发,党和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资料显示,地址选定在武汉汉阳区鹦鹉大道448号,既是现在汉阳大道大桥局办公所在地,这里当时虽还荒野,但莅临龟山脚下、依围莲花湖旁、内含凤凰山丘,依山傍水,的确是一个风水好地方。<br>  组建人员中担负领导、专家等由中央调配外,还从各省、市抽调各类有所专长人员、抗美援朝回国复转军人、另有大批年青人通过短期培训后即上一线参加工地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医院、学校、食堂、供放映电影和召开大会用的俱乐部等,几乎涵盖了社会上所有服务功能的配套设施,使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圈。与此同时,武汉长江大桥也抓紧建设施工中,並于1957年10月15日顺利建成通车。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曾写下《水调歌头.游泳》诗词,诗中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有名赞美诗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毛主席在长江大桥上观看画册,中为王任重,右为杨在田(时任大桥局副局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建设中的大桥局办公大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建设工地上的局领导:左一 方毅 左二 宋次中 左四 杜景云 右一 杨海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当时在凤凰山上的建房工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站在凤凰山上远眺在建施工中的长江大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己建好住人的建桥新村夜晚景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通过以上的文字图片介绍,我们对大桥子弟的来龍去脉有了个大致了解,下面我们再侧重看看这个群体的特别之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 这个群体正如上面介绍的他们生活在所属的管辖地一一 一个配套齐全相对独立的生态圈内,从居住的房屋等都是新建筑起来的,这一切无疑要优越、並区别于城区其它环境的特征,在当时他们自已虽然不觉得,但在圈外城区市民眼中,便是明显的一大特征。这是这个特别群体之所以特别的特点之一。<br> 二.这个群体的父母都是为一个共同目标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他们素朴充满激情,看不出有什么等级派别之分,都象一家人,这也潜移默化感染及他们的子女。孩子们见到男的喊叔叔,见到女的喊阿姨。因而,这群大桥子弟十分团结、单纯,仅从衣着打扮很难分出谁是干部家的,哪怕局长的子女,还是一名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他们年幼年少真正是无猜。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年少时纯朴、率真的品质至今还保持着。这是大桥子弟们十分可贵的特别之处。<br> 三、大桥子弟因为他们面对的环境比较单一,人际关系相对于城区社会要简单,所以他们较为单纯,而这也造成了大桥子弟大多城府不深。长大后进入社会,不擅长解决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与人相处打交道时,对年长者、哪怕是上级领导,不知如何去沟通,遇有抵触,或不如已意,哪怕己错,也是不肯轻易低头的。这在不少子弟中体现出来,也是其特征之一。<br>  四、大桥子弟的父辈们对自已的道德定位比较高,对子女家教大多较严;而对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教育较少,多为放开散养式,一因多数文化大多不高,二是在那个年代从整体上也不够重视,从而也造成了大桥子弟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其体现出的特征之一。<br>  五、大桥子弟的学习条件也是系统内专设的,幼年有大桥幼儿园,上小学有汉阳铁小,中学有汉阳铁中。哪时在他们胸前都佩戴着只有他们才有的校徽。在学校内,他们除上课学知识外,课余生活也十分丰富,蓝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田径场上练单双杠、投掷手榴弹、练射击等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当年中学时期胸前所佩戴的校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汉阳铁中深受大桥子弟尊敬与爱戴的霍雨佳校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桥幼儿园师生在一起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女同学们在局办公大楼前合影,里面既有干部子弟,也有工人子弟,看她们衣着都十分朴素,相互间不分彼此,亲如一家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而在校园外,在當年的武汉三镇,无论是汉口的民众乐园、中山公园,还是武昌的东湖,汉阳古琴台、龟山上、万人游泳湖,还有汉水、长江边,都可时常见到大桥子弟们活跃的身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六、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大桥子弟留在脑海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很快在不久这种美好就被打破;文革开始了…子弟们满怀热情地投身参与进去。没过多久,他们在思想、观点等方面开始割裂开来,分成了不同的组织和派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但如今回想起来,从总的情形看,还是较为平和没有重大巨烈的波动。多数都属传统温和的,但这並不妨碍影响这个群体的特别特征的显现。忘不了,當年铁中校园成为武汉尽人皆知的“红色堡垒”,也忘不了为使归元寺免遭破坏而进驻保卫归元寺的日日夜夜……。<br>  大桥子弟们在文革中经历了激情、热情、思考、沉默、消遥、傍徨、倜伥……等过程阶段,于1968年末、1969年初迎来了上山下乡的高潮与集中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分别前同学们纷纷合影以此作为分别留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其中绝大部分分批上山下乡,少数个别投亲靠友回到乡村的老家;只有极少部分应征入伍去了部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铁中入伍后又从陆军部队经挑选加入空军部队的胡瑞安学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也有先下乡,尔后从农村参军入伍的。但为数不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最后排右起3为68届初中&lt;六&gt;班方小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七、在农村,大桥子弟们向他们父辈那样,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坚韧不拔,边干边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与农村贫下中农打成一片。<br>  初入社会的大桥子弟,如同他们父辈当年奔赴武汉一样,较好地继承了父辈们的光荣传统,将大桥子弟的特色继续发扬和扩展开来,从先前的武汉市进入到省级区域范围的广阔天地之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八、从农村返城后,绝大部分“大桥子弟”被分到大桥局所属分佈在全国各省、市的各个不同单位。类别主题依旧只一个一一一修建大桥,然其具体分工不同,工种各式各种也不一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大桥子弟在中铁大桥局六公司谷城桥梁工厂(801)</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一九九六年,霍雨佳老校长还前往宜昌看望分配在宜昌的大桥子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随着时光的流失与实践中的锤炼,大桥子弟们逐步成长起来了,如今他们己成为中铁大桥局各桥处不可替代的中坚骨干力量;其中更不乏皎皎者,他们有的走向领导岗位,像魏書泽是武汉铁路局总经济师,成为一名副局级领导干部。而在建桥专业技术方面能挑大梁的,原老三届68届初中(6)班的王玉胜,便是一位杰出代表。他在修建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一线中担任常务副指挥长,指挥长是局党委文书记。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l级铁路干线、南京地铁的过江通道。大桥具有体量大、跨度大、荷载大、速度高的显著特点,是卋界首座六线轨道的铁路大桥,支座最大反力达18000吨,设计时速达300公里,主跨达336米。<br>  在今年2016年10月1日,央视1台播出最高规格的大型专题节目《超级工程》,在“中国桥"栏目篇中,重点介绍了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与王玉胜工程师。这标志着此大桥载入我国桥梁乃至卋界桥梁史的史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有关网络视频,请搜今日头条[图说科技]为了京沪高铁这短短28秒,中国工程师花了整整10年来论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人生的旅途好似一条涓涓细流,自从高山石隙涌出后,沿途总需经历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坎坎磕磕,但它时刻不停歇,总是向前不断的奔流、奔流,逐步汇入小溪、小塘、小湖伴随着两旁美丽的风景,直至溶入江河,朝向东方大海奔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如今,大桥子弟们迈入老年行列了,但他们並没停下脚步,不时地还会在武汉、南京、宜昌等地相聚;看,在那小时候曾经熟悉的地方一一他们都来了…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年,是武汉人曾习惯与喜欢称为“大桥子弟”的汉阳铁中老三届们离开学校校园47周年,谨以此文献给汉阳铁中领导、老师与所有老三届的校友们,回首往事,最终让我明白了大桥子弟所具特别的真正内函:那就是你们继承和发扬了大桥人前辈们那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发图强、勇于拼博、不怕牺牲、努力奉献的精神!你们是城市的雕塑家,在城市里树起一座座坚固而又精美的丰碑!装点和美化了我们美丽的城市!历史将会永远记住你们!<br>  在此,还要一並向我提供历史资料、图片的老三届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並再次向其中的刘玉生、王玉胜、余忠海、方小玲、宗良友、王主平、刘中辉、阮友梅等致以深深的谢意!<br> 育文 2016.10.19 于武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