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十大武术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孙禄堂、李景林、李书文、尚云祥、张策、杜心武、刘百川、李尧臣、韩慕侠、王子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民国十大武术家,是根据近代武术史,参照武林中的相关文献记载,依据武术家自身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包括武功造诣、技击实战、武术理论、武德修为、武林声望、社会地位、个人成就和对武术界的贡献成绩排名。不仅仅是以武功高低而排名。 其中,孙禄堂之子孙存周的技击实战能力可代表一个时代,是可以与李书文比肩的,李景林、褚桂亭、郑佐平等武术家认为他是仅次于父亲孙禄堂的绝顶高手;张玉魁是程廷华的开门大弟子,孙禄堂的武学录里讲到他的技艺之深纯近代罕有,八卦掌练神还虚已臻精谐,连八卦掌名家马贵这样的高手与之比试都不能粘其身;李复祯是车毅斋的大弟子,山西记载李复祯的武功与李洛能八大弟子之一的宋世荣功力相当,车毅斋认为他的武功不在郭云深之下;梁振蒲是八卦掌第二代掌门人,曾一人打死打伤六七十人,董海川说梁振蒲最善于用他的技法击人;刘凤春、宫宝田、霍殿阁、薛颠、杨澄甫等都是真正武术技击高手.....这里排的是民国十大武术家,名额有限,只评上述的十位杰出武术家为民国十大武术家)</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孙禄堂<br>“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br> 武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各门拳法无一不精,号称三项全能大宗师,精通百家拳法技击之术,包括少林拳、五行拳、通背拳、武当剑等多种内外家拳术及器械,后自创孙氏太极拳。<br> 影响:一生击败各类本土、西洋、东洋高手的武学大师,其二子孙存周得其真传,也是民国有数的绝顶高手之一,技击能力可代表一个时代,父子睥睨天下群雄,是武林神话也是佳话。孙先生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民国时期的几次国考,前十五名最优等选手半数以上出于孙先生门下。<br> 孙禄堂(1860年~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完县东任家疃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有很多老武术家认为他是中国近代无人能及的真正高手,武学造诣达到了最上乘,甚至超越了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形意拳之李洛能三大宗师,也有不少武林中人认为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学大宗师或天下第一高手。但不管是赞扬他的,还是咒骂他的,不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他是唯一得了三家内家拳真传的人(形意拳师从郭云深、八卦掌师从程廷华、太极师从郝为真,俱得三家真传),1918年孙禄堂将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br> 孙禄堂年轻时好斗,踢馆无数从未落败,光在河北保定一带就踢馆百十家,加上燕南冀北不下五百家武馆。在晋期间,孙禄堂与门内外同人广泛交流切磋,无有敌手,在世名家皆为叹服。郭云深赞先生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清庭在京郊举行规模盛大“天下英雄会”即演武大会,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来比试。孙禄堂亦前往。经比试,先生技冠群雄。遂在武林中,先生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br> 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久闻孙禄堂武功绝伦,特聘他为幕宾,保举孙禄堂为知府被婉言拒绝。只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的武宣官,也就是保镖队长,负责徐世昌和段祺瑞的人身安全工作。 1909年,霍元甲南下上海挑战英国拳家奥皮音,特邀孙禄堂同往,为其压阵。孙禄堂预言,彼必不敢接战。至海上,果真如此,霍元甲深服之。 民国初年,先生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先生以全胜战绩荣获总冠军。震动世界。 <br> 1928年3月,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孙禄堂受聘为该馆武当门门长,7月,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晚年,正值列强环伺、国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趋严重,在外侮面前,孙禄堂大义凛然。在他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时,又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搏击高手的联合挑战,可想其神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李景林<br>“武当剑仙”李景林<br>武功:精通武当剑法、杨氏太极拳。<br> 影响:李景林晚年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强身强国强种强族,强化振兴民族精神,促使蒋介石成立“中央国术馆”。曾是奉军著名军事将领,直奉战争后侨居上海,黄金荣和杜月笙都要给足面子,曾在国民政府里收过多名政要为徒,政治上影响最大。<br> 李景林(1885年~1931年),字芳宸,号“广古川”,河北省枣强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从杨氏太极宗师杨露禅之子杨建侯,和杨澄甫是至交,并于少年时在关外偶遇恩师剑侠宋唯一,被授武当剑法。平生最嗜武学,直至中年,军务繁忙之中尤遍访名师,向太极高手孙禄堂、八卦高手贾凤鸣学习拳法和剑法,钻研极深,并将武当剑法发扬广大。李景林曾是张作霖麾下奉军第一方面军司令,最为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后因直奉战争引咎辞职,定居沪上。 <br> 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吁了一年多,要洗雪“东亚病夫”之耻,要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强身强国强种强族”,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为了拉拢李景林这位奉军高级将领,又可收买一点人心,蒋介石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请李景林建立“中央国术馆”并任馆长。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李景林出任常务副馆长,并开始掀起了一波全国学习武术的热潮。<br> 为推动学武潮,李景林欲于1929年春办一个“全国打擂比赛”,苦于没有资金。他虽曾为奉军高级将领,也曾担任省长,却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当时他在上海的生活开支已很难维持,更无能力举办大赛。经过反复思考,李景林决定采取下策,走一步“险棋”。在一次与黄金荣、杜月笙二人的叙谈中,李景林表示要请他们帮忙举办“全国打擂比赛”,并请他们每人资助五万大洋,黄金荣、杜月笙两人开始有点勉为其难,李景林见状拔出手枪放在台上,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是有名的‘大流氓’,这次我恢复本色,当回‘大土匪’,要劫持下你们两位流氓。”说完哈哈大笑,面无人色的黄金荣、杜月笙两人只得连说好商量。<br> 关于李景林真实的武功,坊间说法纷纭,有人说李景林位居高位,所以才能暴享大名,因为其部下喜欢在外面吹嘘其文治武功,加上因为身居高位,民间的练武者不敢贸然跟其比武,或者能战胜他也装作落败借机讨好李景林,所以才有其神话般的不败传说;也有人说李景林的武功深不可测,传说他和李书文交过手,且是唯一用兵器挫败李书文大枪的人,不知是否以讹传讹。总结来说,李景林确有推动国术的首功,单这点来论,他就足以名列青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李书文<br>“神枪”李书文<br> 武功:精通八极拳、劈挂拳、六合大枪等<br> 影响:据真实史料记载,李书文一生比武从未落败,花甲之年犹能下场比武。其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蒋介石侍卫队教官和警卫。而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拳的李健吾,做过毛主席的警卫。《一代宗师》中张震扮演的角色“一线天”原型可能就是刘云樵和李健吾的混合体。<br> 李书文(1862年~1934年),字同臣,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李书文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是中国武术史上记载最靠谱的外家绝顶高手。李书文幼时首拜八极拳五世传人张景星为师,习练八极拳三年。后拜在师伯黄士海门下习练大枪六载。练枪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境地,在家乡有“枪痴”之称,李书文的六合大枪进入化境,功艺俱佳。有人形容李书文之技艺高深:千斤坠可压趴烈马,大杆子可挑起石礅子,大枪可扎苍蝇而窗户纸不破。<br> 李书文功夫精纯,最讲究“艺贵专精”,他追求的武术境界,就是如何自我强大并战胜对手。他说:“交手过招必须三者具备,即——有力降无力,快打迟迅雷不及掩耳,招打不知出其不意。”是以一生鏖战,但几乎从未落败,李书文之所以不像孙禄堂一般落下“无敌”美名是因为性格太直,且喜较技,被诸多同行所不喜,加上缺少武德,过招必伤人,所以惹下很多恩怨,当然被人谣言中伤,故意贬其武功,其实他的功夫绝对不逊于孙禄堂,更是外家第一高手。在花甲之年与人比武仍战无不胜,还能枪扎李景林将军岳父的保镖“杨大爷”,崩肘撩阴碗震死“黑旋风神手”李振波,铁掌击毙北京挑战二高手。<br> 武林中有句话叫做“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的威猛可知一斑。李书文教徒弟,总是现场教学,有来比武的,李让弟子、徒孙在旁边观看他动手过程,然后让弟子、徒孙下场比武,他现场讲解,由此可见李的王者霸气。其开山弟子霍殿阁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于1927年带弟子霍庆云赴天津张园与日本武士较量,二人皆一招胜敌,溥仪大喜,连称中国有能人,旋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教师兼侍卫长,直至奔赴长春建“伪满洲国”都一直伴随左右,后因霍太过为溥仪争面子,屡次打败日本武士而被日本人所忌,才于1937年罢免其职。<br><br><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尚云祥 <br>“铁脚佛”尚云祥<br>武功: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丹田气打等。<br> 影响:尚云祥年轻时曾为清朝大总管李莲英护院十年,后在其师李存义设在北京的沛城镖局,保定的万通镖局主持镖局。1931年受二十九路军军长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教练士兵,“血战喜峰口”痛杀日寇长中华志气。武林中有句话叫做“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一代宗师》里四大拳派里刚柔并济的形意拳就是他这一门派的。<br> 尚云祥(1864年~1937年),字霁亭,山东乐陵尚家村人。幼习外家功力拳,壮年比武不幸落败,而改拜师从形意拳大师李存义,改练内家拳法。李存义嫌他个小“像个小糖瓜”,不肯收纳,激得他发誓说:“糖瓜虽小,却要让它崩牙”。遂下苦工勤练,其功夫技艺很快在同门师兄弟中出类拔萃。李存义甚喜,倾囊教授。尚云祥练功亦愈加痴迷刻苦,竟疏忽了自己的营生,造成生活拮据,买双鞋都很困难,只能赤脚练功,日久脚掌竟坚硬如铁,一次练拳时劲发踩碎脚下青砖,遂被武林同仁赠雅号“铁脚佛”。<br>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李存义带领弟子至山西避难,尚云祥随师西行。李带领尚云祥至其师叔伯处拜访,并两次拜访戴氏心意六合拳,进行交流。尚云祥因此拳艺大进,形意拳门下少有匹敌,甚至得到师叔祖郭云深的欣赏,亲自传技。在郭云深的指导下,尚云祥学成了日后最为人称道的三项绝技: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尚云祥醉心武学,此后又在北京家中,独自练习了十年,终于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最后自创“尚氏形意拳”,独步武林。<br> 武林中传闻形意大师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这个赞辞也可原样用在后进之秀尚云祥身上,而且尚不仅崩拳厉害,其腿功更让人称道,艺成后大小比武百余次从未落败,但为人极其谦和,从来都不以胜者自矜,对待门人也是宽厚随和,武林中名声极佳。在《箭士柳白猿》和《倭寇的踪迹》导演徐皓峰整理的武林旧闻辑录《逝去的武林》里,尚云祥的传人李仲轩就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追忆自己在北京跟随尚师学武的经历,书中记载了一件趣事:尚云祥教李仲轩站“混元桩”,李仲轩半天不得其要领,此时尚云祥说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话:“你抱过女人没有? ”就是这句令人大窘的话,却使李仲轩隐隐约约有所感悟,浑身一松,尚云祥便笑说:“对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张策 <br>“臂圣”张策<br>武功:精通五行通臂拳、太极拳,还会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br> 影响:比武时曾一招就撂飞张作霖的警卫,张作霖最倚重的贴身保镖,张学良的恩师,太极五行通臂拳之祖。<br> 张策(1866年~1934年),字秀林,直隶香河县马神庙村人(今属天津市武清区)。自幼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机缘巧合学得五猴通臂拳。十二岁离家进京,拜杨式太极拳传人杨健侯习练杨式太极拳二十余载。壮年后又得“祁家门”传人王占春授通臂拳,王占春、张策二人相互切磋九载。王占春去世后,张策又得一韩姓老道指点练功,悟彻通臂和太极奥秘,至此,张策师承众家之长,尽得武术奥妙,将太极拳融于通臂之中,为创造“太极通臂”拳种之第一人,一改太极拳“柔化刚出、沾衣发力”的技击特点,使通臂拳的技击变成了“硬化柔出、沾衣发力”的崭新风格。<br> 张策成名前异常刻苦,常年是三更起床,身穿铁坎肩,穿每只二十几斤重的铁鞋练功,故成名后被武术界誉为“臂圣”和“铁鞋”,分别形容其通臂拳和腿功的厉害。他和孙禄堂交情甚好,张策对孙禄堂总是以侍兄之理相待,孙禄堂也对其武功很是欣赏,经常与其切磋拳理。张策曾于1924年被张作霖请到沈阳做保镖并教其两个儿子,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死后,张策便任奉天国术馆任副馆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北平,任教北平国术馆。1933年夏,中央国术馆在南京筹备第二届国术考,主办者诚邀张策赴南京任副总裁判长,张策到任并于考试后即留中央国术馆任教。<br> 张策除了精技击,更精刀法。著名武术家吴图南在他的《国术概论》中称赞到:“…山、陕、燕、赵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其平生以刀法最精。四方有名士,每与之较者,刀必落地……。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始遇先生于首都,畅谈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见之晚也。于是由吴鉴泉介绍,而拜先生之门。只因时间仓促,仅学刀法之应用,未暇及于拳、剑、枪。至今忆及之,未尝不五中怅然也。”<br><br><br><br>杜心武 <br>“中华第一保镖”、“南北大侠”杜心武<br> 武功:精通自然门及南派武术。 <br> 影响:孙中山在日创立同盟会的贴身保镖,号称中华第一保镖,行侠仗义,人称南侠、南北大侠、关东大侠。刺杀过慈禧太后、袁世凯以及清延贪官污吏,救过大刀王五,当过青红两帮“双龙头”,连上海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以及戴笠等人都是其门生。<br> 杜心武(1869年~1953年),名慎愧,别字心五,湖南慈利县江垭乡岩板田村人。小时骄狂,自学武术初有成就就四处挂牌悬赏求师:“小子不才,诚心求师。惟须比试,能胜余者,千金礼聘,决不食言。” 牌子挂出后,应聘者虽多,但无一人胜他,更长其气焰。后好友推荐一徐姓武师前来应聘,杜心五看见持函前来的徐师身材矮小瘦瘠,不甚信服。几经试探身手,乃知确为风尘奇人,徐师是四川人,通晓经书学问精深。少年时在峨眉山从武当道人徐清虚学艺,并研讨少林功夫,集武当、少林之精粹,创造出“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之自然门功夫。杜心武折服后遂恭谨有加,艺大成后反而格外谦虚,自称“仅得徐师皮毛而已,十成仅占两三成。”<br> 杜心武一生中最传奇的篇章在于,受国民党人宋教仁熏陶并引荐,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并担任孙中山的保镖。有次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柳亚子等在东京牛町区若宫町开会,清廷驻日使馆暗派刺客伺机刺杀他们,宋教仁闻讯,要杜心武去保镖。杜心武发现有三个行踪诡秘的华人在附近逗留,便迅猛地将他们打倒在地,随即搜缴了他们的凶器(手枪),使会议顺利开完。另一次保皇党学生在一个集会上围攻孙中山,杜心武冲到保皇学生中间,施展武功,将保皇众人打得狈奔豕突,护得孙中山安全离去。<br> 杜心武一生中最遗憾就是没有保得挚友宋教仁的性命,1913年3月20日,准备进京筹划组织“责任内阁”的宋教仁于上海火车站被暗杀,杜心武受此刺激并疾愤军阀的黑暗统治,毅然弃官去职、隐身江湖,当了青红两帮的“双龙头”。抗战前夕的1935年,日寇入侵华北后,杜心武寓居北京榆钱胡同。一日目睹日军坦克一连辗死三个中国小孩,他义愤填膺,写了“祖国沉沦堪痛哭,同胞应起拯危亡”的诗句以言其志,并回绝了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企图诱使其任“华北自治政府主席”的阴谋,南归返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刘百川 <br>“江南第一脚”刘百川<br> 武功:精通少林罗汉拳和少林童子功。 <br> 影响:曾任黄埔军校武术教官,北伐时任蒋介石保镖。曾获孙中山先生赠匾,题为“尚武精神”。被誉为“江南第一腿”。<br> 刘百川(1869年~1964年),安徽省六安县人。刘百川生得体格镖悍,魁梧健壮。少年家贫,在放牧中从山上一老僧习少林拳,后从杨澄云专习罗汉拳和罗汉神打功。杨澄云传刘百川小罗汉和罗汉神打,既内八腿、外八腿、内八锤、外八锤,明八打、暗八打。刘百川得其精髓,身手非凡,尤其擅长腿法,出脚时快如飓风,猛如闪电,能轻易折断碗口粗的树杆,与人交手,往往在须臾间踢倒对方。<br>清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丁亥科中武举。刘百川性格刚勇,武功高强,尤擅腿法,被誉为“江南第一腿”。后在关外走镖,曾任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大师保镖。入关后,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和香港等地活动;在香港,曾用“子母鸳鸯连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获孙中山先生赠匾,题为“尚武精神”。曾任黄埔军校武术教官,北伐时任蒋介石保镖。1929年,被南京中央国术馆聘为名誉教导主任。<br>刘百川不但武功超卓,且正直任侠,重义气、讲武德,为世人所推重。1929年,万籁声参加上海举办的全国第二次武术擂台赛,已进入了前五名。他心怀夺魁的雄心,准备拼搏。刘百川察言观色,即与杜心武、李景林等武林长者一起,极力劝万籁声不必因争名次而伤了武林的和气,终于避免了一场恶战,给万籁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br>三十年代,万籁声任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刘百川为顾问,后应邀任杭州国术馆一级教席,旋任教务长。曾被聘为湖南国术训练所顾问。抗日战争时期返回家乡,在六安、金寨等地活动。<br>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定居杭州。1956年被选为浙江省武术协会副主席。1961年周恩来总理出访缅甸等国时邀其同往,刘百川自认已年逾九旬,婉谢未行。 先生逝世于1964年,享年九十四岁。他在杭州弘扬并传播了"少林罗汉灵令门"武功,杭州著名武术家何长海、陈天申、肖忠义等都出自他的门下。<br><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韩慕侠 <br>“玉面虎”韩慕侠<br> 武功:精通八卦掌、形意拳<br> 影响:韩慕侠是当年和“黄面虎”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曾是周恩来总理的老师,电影《武林志》里东方旭的原形就是他,北京的六国饭店与一位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交手;曾经任过张学良武术团及29军的教官,解放前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br> 韩慕侠(1877年~1947年),原名韩金镛,人称“玉面虎”,是当年和“黄面虎”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1877年光绪二年1月12日出生在天津西青区原属静海县王稳庄乡大泊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原非武术世家,其父韩长恩、祖父韩良模,皆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忠厚农民。<br> 刚满12岁的韩慕侠,随父进津卖柴巧遇张绵文家护院周镖师,收其为徒,习艺3年。后投武林大师张占魁、李存义学得八卦掌、形意拳。韩慕侠身材挺拔,个性好斗好胜,与人挑战,罕有败绩,很快打出名号,人称玉面虎。20岁的韩慕侠技成犹不自满,去南方云游,遍访名师。先后拜李广亭、宋约斋、车毅斋、应文天等九位名师尽得国术真谛回津。<br> 韩慕侠将形意、八卦揉在一起,南北两派八卦熔为一炉,融会贯通、自成一派。韩慕侠培养了不少武术精英。但是韩慕侠忧国忧民的思想使他不满足办武术专馆,而想用武术训练军队,把“以武术治国”的希望寄托在军队身上。韩慕侠的抱负年近50岁时才得以施展。当时受张学良将军之邀,出任十六军千人“武术团”的教官,团部设在南关下头鸿源里一号。“武术团”即大刀队,集训于杨柳青达二年之久。在武术团,韩慕侠用八卦刀和连环枪的套路即用八卦刀中的“缠头裹脑”等动作要领施行顺步砍、拗步砍、左右砍、连剁带劈;把形意的五行连环枪的擘、崩、钻、炮、横五枪,变化为步枪的刺、拔、挑、崩、擘五个刺杀动作训练士兵,简单易学,有很高的实战价值。正当韩慕侠在杨柳青全力训练大刀队时,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出现了,由于军饷层层克扣,大刀队领不到军饷,韩慕侠只好变卖家产给士兵12个铜板,韩慕侠家业已空,大刀队也随之停止了活动。韩慕侠训练的大刀队在东北军易帜后,被编入宋哲元的二十九军。<br> “七·七”事变前夕,日本进攻华北、侵略整个中国的野心早被国人识破。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根据当时的武器装备情况,就决定利用韩慕侠训练出来的千名武将,在各师团组织训练大刀队,也称敢死队,以准备抵挡日军。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张自忠,当时是宋哲元属下的一个师长,兼任天津市市长。事变前夕,他在天津中山公园组织训练大刀队。当时把全市磨剪刀的工匠都集中到市政府,为大刀队磨刀。每把大刀的刀锋能把罗起来的10枚铜钱一下劈成两半儿。对此,老年市民都记忆犹新。当时张自忠部的武术教官就是韩慕侠。<br></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李尧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最后的镖王”、“无极刀王”李尧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武功:精通三皇炮捶、太极拳无极刀、十八般兵器、飞镖暗器等武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影响:京剧武生宗匠杨小楼为演《安天会》(即《闹天宫》),曾向他请教猴拳;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为演《霸王别姬》,亦向他学剑术。29军副军长佟麟阁曾特聘他教部下大刀,喜峰口一役,“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让其无极刀法从此天下闻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李尧臣(1876年~1973年),河北冀县人,是民国武术名家中最长寿之人,年近百岁方逝。年轻时走镖为生,18岁进北京八大镖局中历史最久、声誉最著名的会友镖局。入镖局后即拜三皇炮锤,又学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车上、马上功夫,同时还练蹿房越脊、飞檐走壁和飞镖暗器等功。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前后计27年。1921年,经营了300年的会友镖局解散了,李尧臣便在天桥水沁亭开设“武术茶社”,继续倡导武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李尧臣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经历了前清、北洋、日伪、民国、新中国等各个时期,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过八仙庆寿剑;教过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演《安天会》(即《闹天宫》)中的猴拳动作;亦教过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手法;他开过北平名声鼎盛一时的“武术茶社”,也主持过名声赫赫的“北京精武体育研究会”;他在擂台上击败过日本拳师;解放后,他年已古稀,还在怀仁堂为毛主席、周总理等新政府班子作过精彩的武术表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李尧臣一生中最自豪的却是应29军副军长佟麟阁之邀教授其部下用大刀临阵杀敌,当时29军枪支弹药极缺,高层没有办法只能寻找武术名师教授普通士兵白刃作战。李尧臣根据战刀的特点,结合无极子路刀练法,创编出一种套路,起名无极刀。这趟刀实战性很强,挥舞起来,既可当刀劈,又可当剑刺,大大增强了士兵白刃战本领。在长城要隘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将士充分发挥了大刀的作用,追杀日军六十余里,砍杀敌人数百名,缴获大炮十八门,成为当时极为振奋全国抗战士气的事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王子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神力千斤王”王子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武功:精通查拳、太极、龙泉剑,武功比较全面,包括滑拳、炮拳、洪拳等及弹腿诸艺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影响:1919年在北京打败于中山公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和佟忠义并称“沧洲二杰”,曾被誉为“千斤大力王”。且武医结合,其中医伤科正骨医术自成一家,继承了武术伤科流派的专长,又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使王氏伤科在中国中医伤科学术界独树一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王子平(1881年~1973),字永安,回族人,著名武术名家,伤科医生。出身武术世家,自幼苦练武功,除武术、摔跤、举重外,凡有益于拳术练功者,如杠子、皮条、扯旗、跳绳、踢毽子、游泳、骑射等,莫不研习,因此被誉为全面的武术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19年,号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当时在北洋军队担任教官的王子平激于义愤,誓当众挫败之。当时的报刊《晨钟》和《顺天日报》有记载这一轰动性事件,9月14日康泰尔登台表演第一天,王子平便带着跟他学武的军人,“便服布置台前,康泰尔出,王君一跃登台,甫交手,康已掊地,时会场呼噪哗声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潜匿何许矣!”后王子平在1921年又连续挫败西方大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等人。在青岛时,曾在酒楼遭日帝宪警围攻,王子平轻松将他们一一掷至楼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王子平后又在民国陆军部马子贞部下任武术教练,在军中表演举石担、石蹬,以大力著称。他在济南击败日本柔道家宫本后来上海,以治伤正骨为业。曾在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王子平暑期武术讲习所和精强武术会等处教拳。1928年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长,后任副馆长。其还先后在北京、天津、济南、张家口、南京等地传播武术,还曾在西北军中教授武术,门徒众多,可谓桃李遍天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后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以上介绍的十位武术家是清末民初在中国武学领域上成就最杰出的十位代表人物。此外像晚清和民国时期武林泰斗董海川、杨露禅、李洛能、宋迈伦、武禹襄、刘奇兰、车毅斋、李亦畲、王兰亭、尹福、程廷华、大刀王五、李存义、宋世荣、李瑞东、马贵、李复祯、耿继善、张兆东、郭云深、梁振蒲、王芗斋、唐维禄、吴鉴泉、宫宝田、郝恩光、布学宽、佟忠义、黄柏年、宋虎臣、傅剑秋、张之江、霍殿阁、薛颠、杨澄甫、陈发科、马凤图、郑佐平、田兆麟、朱国福、孙存周、高振东、马英图、郑怀贤等武术家,也对武术文化的推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堪称武林中的一代宗师。[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近代中国武术家与外国拳师的交手实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如果追踪一下近代偏史,可以发现在民国初年常有一些中国武林高手打败来华挑战的外国拳师高手,我下面列举一些例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车永宏(1833—1914, 形意),胜日人坂三太郎,1888年,天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霍元甲(1869—1910,迷踪),胜日人某,1910年,上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韩慕侠(1867—1947,形意),胜俄人康泰尔,1918年,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王子平(188l一1973,查拳、弹腿),胜俄人康泰尔,1918年,北京;胜美人阿拉曼、德人柯芝麦,1919年(?),青岛,胜日人佐藤,1919年(?),济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陈子正(1878—1933,鹰爪),胜美人某,1919年,上海;胜英人某,1922年,新加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孙禄堂(1861—1932,形意),胜日人板垣一雄,1921年,北京;一次胜6名日本武士,1930年,上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佟忠义(1879—1963,六合),胜日人山井一郎,1925年,上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杨法武(1903-1969,跤术),连胜3名日本柔道高手,1930年,东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马金镖(188l一1973,查拳),胜美人麦克鲁,30年代,南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蔡龙云(1928一,华拳),胜俄人马索洛夫,1943年,上海;胜美人鲁索尔,1946年,上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王芗斋(1885—1963,意拳),胜匈牙利人英格,30年代,上海;胜日人八田一郎、泽井健一,40年代初,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王芗斋先生融百家之拳,创立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武术宗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近代中外拳师交手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年打败国外拳击高手的中国武术师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年纪:他们大多是在40-50岁的人了,甚至是将近60岁的老人了,这种高龄中国武林高手打败外国拳师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轶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根据当时的报纸报道和目击者的描述,这些外国拳师都是几招之内就被打翻在地,或抛出丈余,爬不起来的,没有现在拳击缠斗10个回合的场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但往深里思考,就可发现这些中国武林高手的师父大多是原来保镖的武林高手,他们学了一身本领,却面临社会的变革,从军保镖的职业已经没有了,但他们却继承了师辈的搏击武术和武林中人的剽悍精神。可以说是空有一身本领,敢打敢拼,却无处可用。所以一有外国拳师来华挑衅,同道一呼百应,就去打擂台了,例如韩慕侠(后来在南开大学教授武术,教过周恩来形意拳,解放后周恩来还去天津看望过他家属——有照片为证)。孙禄堂的师父李奎元。如果不是时代的前进,孙禄堂、韩慕侠他们都可能是以武术为生的(保镖或从军),与韩慕侠交手的俄人康泰尔被打倒后不服,起来再打,连被三次打飞出去,最后将他在世界各地巡回比赛所得的11枚金牌依约交给韩慕侠,悄然离开中国的。韩慕侠获胜回天津时举城轰动,民国初年的武术高手可能是清末遗留下来的最后一批真正的高手了,以后由于武术不能混饭吃,学武的人就大大减少,所以今日已经看不太到清末民国初年那些正在消逝的武林高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些武术高手的特点是能发内力将对手抛出一丈左右,这种发内力将对手抛出一丈左右的武术技巧是西洋拳击和散打搏击中看不到的景象,是中国武术尚未外流的精华。形意八卦拳尤其精于此道,民国初年(抗战前)办的国术馆中以这2派的拳师人数占多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全国不讲生死的比赛中获胜者较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王芗斋: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故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