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小住——感受“昆曲”

静雅轩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顺着《牡丹亭》这字字如玑、韵调优美、含情韵意的昆曲唱腔,我来到苏州昆曲博物馆。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在这里,我见到几位昆曲爱好者,他们坐在庭园一角交流着昆曲。通过了解得知,昆曲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曲牌是由词发展而来,在文字上是长短句式,写作就是填词。因此,昆曲除了艺术成份以外,还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风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安逸。” 气无烟火、功深熔铸,清丽柔曼、悠远浑然,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一字之长、延至数息……那揖手、身段、神情,一转身一含羞,无不让人陶醉。清柔音乐的伴奏,笛子带你意境到悠远,恍若间,让你看到前世的自己! 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是啊!若不亲身体验,又如何感知昆曲的柔美与沉醉。沿着园林式的博物馆小径,反复诵背着正厅中那幅对联“生旦净末丑塑就忠佞贤顽相,宫商角徵羽唱彻悲欢离合情”,一种感伤、一种久别的眷恋油然而生。 <p>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p><p><br></p><p> 一边享受着手机里下载的昆曲《牡丹亭》,一边无不感叹汤显祖的呕心沥血的创作。《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确如名家评价的“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p><p><br></p><p> 这是一部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透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全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理想。剧中的人物、剧情的创作、剧后的感受,让你不自不觉陷入“看我非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就像谁”的境界之中。</p> <p>  “为我慢归休,款留连,听、听这不如归春幕天。难道我再到这庭园,难道我再到这庭园,则挣的个长眠和短眠?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 </p><p><br></p><p> 透过博物馆里的橱窗资料介绍,可以清楚知道昆曲的发展历程,那些或远或近的脚步,早已占居内心的盲然,清晰的文字、记忆的旧影,忍俊不已的默默念道“曲高纵然和者寡,书好自有知音人”。</p><p><br></p><p> 江南是多雨的,走出昆曲博物馆时已飘起细细如丝的雨,好似莺莺呖呖的吴侬软语,又如清丽婉转的丝竹管弦,似红旋若云的亭台歌舞榭,也是山水如画的桃源地……</p><p><br></p><p> 苏州也许因了昆曲,又何处不江南?</p><p><br></p><p> ——陈鹏 于倦思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