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进入“明白”的境界。大的原则是单纯的“记忆”、“背诵”、“复述”、“默写”是不容易达到“懂”的水平的。“懂”的要求首先是知识层次(包括知识、概念、定理、法则、定律、性质等等),“懂”就是达到“理解”和“应用”,要求是:在正确叙述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能正确地完成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互译;能独立地构造反例;能在变动或动态状态下,保持对“知识对象”的正确认识和判断;能在解题过程中萌发意识并发现“隐含的知识”,正确地应用,完成有关的解题步骤。在技能层次上,首先是学会并通过训练到达娴熟掌握的程度,“懂”也表现为“学会”和“娴熟”;
第二层次要求,就是能清楚地把握每一项技能的关键步骤,心知肚明,牢牢抓住,表达不走样,不变形;
第三层次就是对技能表达的每一步骤的正确与否,能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判断;对技能实施的结果能正确地作出预判;能在解题过程中萌发意识并发现“隐含的技能要求”,正确地完成相应的解题步骤。
在能力层次上,“懂”就是完成了“领悟”的飞跃和升华,具体是:能发现题目的条件、结论中没有出现的关键性质;能正确地、通顺地表述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能简洁、清晰地理清和表述思路;对自己已经做好的题目的每一个步骤,都能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和“为什么会这样想”等等。
领悟就是人在思考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想想,想想,突然“嗷…!”灵光一闪,猛然醒悟,豁然开朗的思维现象,人的能力的发展,是和他发出“嗷…!”的次数成正比例的,也就是人的能力的发展,是和完成领悟飞跃的次数成正比例的。一名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在发出:“嗷…!想出来了!”“嗷…!我明白了!”“嗷…!原来是这个道理!”“嗷…!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样的学生肯定是优秀的,可以这么说,“嗷…!”就是“懂”和“不懂”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