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一个危机——粮食危机(下)

粮人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房地产过热是诱因 尤其是房地产的狂热发展,导致大量的可耕地被占用。 从2006-2010年,房产开发用地从6万公顷左右增至15万公顷左右,可见此时的房产市场火热,而占用耕地面积也有增无减。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每年国家及省份批准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均在20万公顷左右,直到2015年才下降到16万公顷。 耕地被侵占,房子占的土地多了,种粮食的土地少了,因此就造成了粮食供应量减少,粮食进口数量增加,粮食价格上涨。 在中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大幅下降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土地却无人耕种,“撂荒”的现象在农村也越来越普遍。国土资源部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撂荒耕地近3000万亩,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而言,无异于背后插刀。 而造成撂荒这一现象,依然要从城镇化说起。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成为“市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经商的数量也一直飙升不下。 务农人员减少是本质 2004-2015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呈直线上升,10年来增长48%,再加上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中国农民工总数维持在2.7亿人左右。 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放弃农业生产,把土地留给家中的妇女或者老人耕种,直接造成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和农村破产化,也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再加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田水利基建滞后,使得种地成本增加,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民无利可图。 而在脱离农业的人口中有近1/4没有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过多时间,一代农村居民在脱离土地,他们的子女(尤以80后、90后为主)读过大学后留在城市,更成为普遍现象,家乡的土地逐渐被遗忘。 农村居民 这不能责怪于农民。农民也是投资者,他们可能对收益率没有概念,但对务工和务农的收入有着直观的对比,在城市务工每月可拿3000-4000元的工资,收益远大于务农,这也是他们在权衡之后做出的合理行为。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