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觉得母亲很高很高
我总是仰起头
扑向母亲温暖的怀抱
长大后
我比母亲还要高
她总是仰起头
向我发出会心的微笑
啊,母亲
送我出家门口
千里万里任我飞啊任我走
啊,母亲
为我日夜操劳
风里雨里为我欢喜为我忧
童年的记忆到永远也不会老
如今在我的心里头
还是母亲高
没有什么比夜幕和雨声更容易令人触景生情,那滋味是心头霎时一丝微凉的惊悸,糅着千愁万绪,想提笔却如鲠在喉。夜幕降临,屋子里只有雨滴敲打屋顶的声音,戴上耳机,里面飘出上面的歌词,母亲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脑海里又是执行任务出发前夕回老家看望她,和她分别时她挂满泪花慈祥的脸。这样的夜晚,要是依偎在她的身旁,那该多好啊!
这次执行任务,从封闭集训结束到出发,不到一周的时间,各种事情交织在一起,时间确实很紧张。但我还是决定回老家看望母亲,一来这次任务要一年时间,离开母亲的日子太漫长了;二来在一个多月前,母亲的脚踝被石头碰破伤口感染,路都走不成,一个人在家生活不能自理,被三姨接到家中治疗照顾,做儿子的,心里放不在。于是就有了那次50个小时的探家之旅,路上奔波22小时,飞机、动车、汽车全用上了,在家28小时。
回家前怕母亲担心,我没有告诉母亲,当我突然出现在她眼前时,母亲的惊喜溢于言表。而我,看到腿上带着伤痛的母亲,心里无比难受,那伤痛在母亲的身上,也痛在我的心里。午饭三姨做了一桌子我爱吃的家乡菜,我坐在母亲身边,母亲不停地给我夹菜,生怕我认生吃不饱似的,在自己家中,这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晚上,我睡在母亲身边,白天想着睡前一定要好好和母亲说说话,可是,也许是前一天晚上一夜的旅途奔波太过劳累,也许是睡在母亲身边无比踏实,那一晚,躺下后没和母亲说几句话,很快我便进入了梦乡。第二天一早醒来时,母亲已经起床在旁边看着我了。这一夜,也许母亲睡得很晚,也许母亲醒来好几次,她一定在窗外照进来的月光下看着我熟睡,听我微微的鼾声,秋夜微凉,她也许帮我揶了揶被角,要不我睡的怎么会那么踏实,那么温暖呢?
28小时,平日里感觉很慢,但在母亲身边,时间像长了腿一样,很快便过去了。尽管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害怕的离别时间还是到来了。送我的亲人们都出门站在院子里了,母亲腿伤行动不便只能坐在沙发上,屋子里只有母亲和我,尽管事先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能哭,但还是没忍住,拉着母亲的手,我和母亲都哭了。擦擦眼泪,背上背包出门,我知道,母亲那双泪眼一直在目送我的背影。那一刻,我深深地理解了,“所谓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与她,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彼此的背影渐行渐远。”
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是名字被千万人呼喊,母亲的名字我至今没有叫过,似乎也很少听老家村子里的人叫过,记忆里左邻右舍喊的最多的是“保华妈”,但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如今,我与人交往或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讲起小时候农村的事情,有人说我有农民的品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性格受母亲影响最多,吃苦、谦让、随和、善良,这些都是母亲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有人说,你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一个那样的人给孩子,母亲做到了。
上午和母亲通话,母亲在妹妹家,电话里母亲的声音很好,说腿上的伤口结痂了,让我放心,问我能不能吃饱,加班多不多,嘱咐我没人任务自己不要外出……
父亲不在了,作为母亲唯一的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 祖孙俩在书声琅琅的大学校园里,驻足观看,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 春光明媚的植物园里,母亲在林间寻觅,是不是那棵树让她忆起了山里的岁月…… 闻一闻,这花香像极了老家屋后的刺玫…… 记得那是一个端午节的傍晚,雨过天晴,手挽着母亲,走在校园里,落日余晖中,母子二人的影子映在夕阳里,夕阳无限好…… 老家的烟囱,升起故乡的炊烟,那炊烟于我而言,是连接我生命的血脉,那炊烟是母亲对儿子归家的声声呼唤,那声音,亲切、自然而谙熟,总让人有一种归家后的甜蜜,疲惫时的抚慰……
夜色更浓了,雨声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此时国内已是凌晨两点多了,母亲应该睡得正香吧?不知她的梦里,有没有我这个不称职的儿子……我在遥远的地方,愿母亲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