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便和建波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建波:老爱喜欢回忆过去,只说明一点,我们老了……
我:建波,老了的是我们,是不包括你的,你还年轻。
建波:老兄不老,心永远年轻才是!
我:有的人还很年轻,却已经老了
有的人真是老了,却仍然年轻
为何?老与不老全在心态。
建波大约是在看了我的《文人案头之清供——菖蒲》——张玉泉的菖蒲之缘
的文章之后所发的感慨吧。于是便又有了上述对话。
我们正对话间,小妹巩静发过来一段话:李哥,我想去登山,你去吧?
她这一句话,猛地的提醒了我,今天是九月九,重阳节了。
相对今人所说的“老人节”,我似乎更喜欢“重阳节”。“老人节”的称谓的兴起大约也就在一二十年之间吧。除了“九九”意味着老人长寿的美好祝愿之外。实在是没大有什么文化内涵。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活动极为丰富,人们会在这一天相约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还会登高插茱萸这种草来避邪。这颇有点”端午节”在感觉。想想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就觉得很爽! 当然,老人也该有个节日,并且定在九月九也是极为吉利很有象征意义的。
但我仍然觉得重阳节的感觉,是真好!不光我感觉好,古人也是甚为喜欢的。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峤 的《九日言怀》“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还是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印象最深,况且还忆的是自山东兄弟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实在我心里,“ 重阳”已成了具像的秋,山,水。
这才是我最喜欢的重阳。 又一个秋,依旧的天高云淡,依旧的层林尽染……一年又一年,秋就是这样,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
但是这个秋似乎分外清澈,是那种清凉中的透彻,有着几分恬淡,天空更高远了。心境中弥漫着一种淡然,淡然的心飘散开来,便和秋日的山与水相接了。
在这样的季节,徜徉于山水之间,思维便也更加灵动。
山与水与君子之心应该是相融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是在酒中寻求属于自己心中的山水,在山水之间追求一种旷达、超然。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以山水与仁智相喻,实在是太生动且深刻了。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所言:“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做出这样的形容。”
智者乐水,是因为智者的思维像水一样,不断地流动。流动的水是不会腐朽的,流动的思维则会在不断地加速运动中激发灵动变得更加敏锐和开阔。
仁者乐山,是因为仁者的仁厚像山一样,宁静、厚实、稳重,仁者的力量在于他不光浸润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并且还会向广度无限地延伸。
当我们困缚于因长久所形成思想樊笼时,当我们因喧嚣的环境而无法自已时,我们真应该到山水之间去洗涤一下了。
“明月秋间照,清泉石上流。”它会将你心中的阻塞荡涤的清清亮亮。
“泰山雄,峨眉秀,华山险,黄山奇。”每一座山都有它自己的性格。那就让我们在山山水水之间去探询一下它们吧。当我们的身心与它们融在一块时,我们必能有所感,有所悟。
还在犹豫什么?在这个季节里让我们去山水之间吧,在爽爽朗朗的天地之间,你必然会收获一份爽爽朗朗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