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位于波罗的海岸边,道加瓦河口,是拉脱维亚的首都,也是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大的城市。这座城市是波罗的海国家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工商业中心,被誉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和“北方巴黎”。
市政厅广场临河那一面的雕像,这是十月革命当中的拉脱维亚红色步兵像。十月革命期间,这支主要由产业工人组成的拉脱维亚部队,是布尔什维克所控制的一支劲旅,曾集体荣获苏联早期的最高军事荣誉红旗勋章。
午餐的地方叫“老上海餐馆”,老板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漫步街上,先看到一家花店,鲜花璀璨夺目,必须留个影。 自由纪念碑(Freedom Monument)位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老城和新城的交界处。为纪念在拉脱维亚独立战争(1918年-1920年)期间阵亡的军人而兴建,是拉脱维亚的自由、独立和主权的重要象征。纪念碑在1935年揭幕,以花冈岩、石灰岩和铜建成,高42米,纪念碑上的雕刻则是描述拉脱维亚的文化和历史。 顶部是一位自由女神,她手举三颗星,面向西方,她手中的三颗金星代表拉脱维亚的三个历史与文化区:维德泽姆(Vidzeme)、拉特加列(Latgale)和库尔泽姆(Kurzeme)。 纪念碑的创作者是拉脱维亚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上面的题字是“为祖国和自由”。自由纪念碑前的广场里是里加举行公众和官方典礼的主要地点。 从纪念碑一侧可以遥望东正教大教堂。 一路走去,看到风景优美的小河。 公园一角。精美的小屋和小艇相映成趣。 街景。骑自行车者,情侣,行人,都自信而愉悦。 火药塔是里加古城墙上惟一保留下来的塔楼,内部是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 里加在1621年受到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统治,直到1710年时,里加都是瑞典最大的城市。此火药塔为瑞典人占领时所造。 这地方好像叫多姆广场。 这样漂亮的广场必须得留个影。 广场一侧的街道和建筑。这样漂亮的建筑在里加比比皆是。 幽默的街头雕塑。 街边小咖啡屋。 街边一侧都是小吃店。 这些店洁净风雅,连灯都颇有情趣。 街头的美女艺人。 街上居然有踏三轮车的。 市政厅。 里加市政厅广场建于13世纪。广场中心的“罗兰德”塑像代表中世纪司法机关、城市自由和独立,被视为商业保护神。
“罗兰德”塑像背后就是“黑头宫”。
里加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市政厅广场上的这两座连体楼,大商务会馆及小商务会馆,即“黑头宫”。侧面就可以看到圣彼得大教堂。 黑头宫(Blackheads House),因黑头兄弟会而得名。黑头兄弟会是中世纪波罗的海沿岸一个单身客商行会组织,最早由德国和荷兰商人及船员组成,他们尊崇的保护神,标志是非洲摩尔人的头像。 黑头宫建于1334年,1713年归黑头兄弟会所有,二战期间被毁,1999年重建。
也有人说是因为看门的是黑人,而在当时的波罗的海地区,黑人是极为罕见的,所以起名“黑头”(Blackheads)宫。 “黑头宫”墙上精美的雕塑。 圣彼得教堂St. Peter's Luthen Church 。 圣彼得教堂曾是欧洲最高的木制建筑,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塔越往上越玲珑,装饰也越多,塔尖是老城的最高点。
教堂顶端上的风信鸡,为里加城市的标志。 圣彼得教堂的大门。 走到教堂的背后,可以看到一组雕塑,题材来自格林童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在德国不莱梅有类似的雕塑。原来里加与不莱梅结为了友好城市,于是便有了相似的雕像。
童话讲述的是四个动物的故事,它们是一只鸡、一只猫、一条狗和一头驴。 它们老了,主人丢弃了它们,它们走向不莱梅,在森林里靠自己的智慧吓走了强盗,得到了一个安乐居处。原来他们靠着自己,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啊! 在许多现代建筑的缝隙里,仍能看到圣彼得大教堂。 屋顶上的猫。
在欧洲许多国家,自中世纪起,黑猫便成了魔鬼的象征,厄运的凶兆。然而这只黑猫却堂而皇之地立在屋顶上。 这是著名的“猫屋”。如此有趣的建筑背后自然也有段有趣的故事:猫屋的主人曾经是一位当地极其富有的德国商人,但由于行为不检点,被拒绝加入声望显赫的“大基尔特”,愤慨之下,他就在行会的对面盖了这栋豪宅,在房子两旁的高塔顶端各放上两只弓身翘尾状似发怒的黑猫,更绝的是将猫的后庭对准“大基尔特之屋”,以这种侮辱性的姿势来表示对行会的不满。 这样的做法当然招致了行会的强烈抗议。最后这场争执在法院的介入下得以调解,行会和猫屋的主人达成协议,保留这座建筑,但改变了猫尾巴的朝向,将猫头对向行会。 一百年前,里加能够被称为“北方的巴黎”并非偶然,当古典与现代过渡的惟美建筑流派风靡欧美大陆时,里加,以八百座风格迥异、精美独特的Art Nouveau(新艺术时期)建筑,当之无愧地成为欧洲这一时期建筑风格的中心。 里加,这座城市的建筑之华丽,让每一位初次造访的外国人都赞叹不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里加世界文化遗产的评论中这样写道:里加的“新艺术时期”风格建筑,无论量与质,皆可称欧洲之最。的确,能够拥有超过800座新艺术建筑的城市在欧洲屈指可数,里加市中心甚至超过三分之一的建筑都受到这种世纪之交欧洲风潮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1880年代从法国开始,随后席卷欧洲和美国,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尤其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达到高潮,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新艺术运动”这一时期的建筑和艺术设计,倾向于流畅、婀娜的线条运用,其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达到了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
神态各异的表情,极具艺术震撼力。 新艺术运动”全范围兴起,被许多批评家和欣赏者看作是艺术和设计方面最后的欧洲风格,因为此后欧洲再也没有产生像这样地域范围影响广泛的艺术运动。可以说新艺术运动展示了欧洲作为一个统一文化体的最后辉煌。 如此优雅的建筑,让每个过往的路人都赏心悦目。 1901年为庆祝里加建城700周年修建了不少新建筑,百年后也让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收获了一场视觉盛宴。 门装点得如此艺术。 窗也不逊色。 门廊里的石子路磨得很光溜,据说有700年的历史。 小巷深处的螺旋梯别有情趣。 自由者脚印。据说当时的独立运动曾有万人手拉手请愿,请愿是从这里开始的。 “好爸爸”店招,不知是什么店。里加的店招五花八门,可以拍个专集。 小巷深处立个柱子,不让机动车进入。可这柱子也真艺术…… 据说是政府大楼。 讲究的墙和门。 原来柱子本来是在这里的。 里加老城中的Dome教堂。这是一座基督新教的教堂,始建于13世纪,历史上曾经数次改建。这座教堂以拥有一台1844年的华丽管风琴而著称。
那些古老又华丽的建筑,它们的外立面非常有特色。 装饰性的浮雕石像,从武士、女神、半人半兽、各种动物、植物,甚至斯芬克斯,还有面具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建筑的某个部分,让人吃惊不已。 里加建筑的华丽程度远超过波罗的海沿岸的姊妹城市塔林和赫尔辛基,甚至不亚于巴黎,可以说里加这一风格的建筑几乎代表了全世界新艺术派风格的最高成就。 广场上留个影。 里加广场。广场上有不少有趣的雕塑。 羊。 这个是什么?
里加广场的最后一瞥…… 离开里加,来到距离里加80公里的伦达尔宫。
伦达尔宫是拉脱维亚最典型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建筑,建造于1736-1768年间。
宫殿在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雷利(Bartolomeo Francesco Rastrelli)的指导下,建造于1736-1768年间。拉斯特雷利也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现在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设计师。
伦达尔宫是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的君主Ernst Johann von Biron的夏宫。 这座宫殿的内部和外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的建筑风格。 伦达尔宫和冬宫、凡尔赛宫建筑的结构几乎大同小异。大楼成凹型,两边是大厅。中间一段像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盒子,中间隔开。两边就是一个一个的房间。你要到最后一个房间去,就得从第一道门一个一个穿过去。 宫殿里装饰奢华,摆满了不计其数的油画、雕刻、家具、挂毯、瓷器、玻璃、银器和许多其他文物。 精美的瓷器摆满一墙。 花瓶和镜子相映成趣。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个房间造型各异的壁炉。 那壁炉像大立柜一样立在墙角,且都是瓷制的。壁炉造型在长方柜型的基础上,各有变化。有各种图案或彩色浮雕。那是我在世界各国看到过的最大的瓷制品,非常有特色。 当然也有这样的壁炉。 墙上雕刻的玫瑰花。 办公桌是这样的。 卧室。两边都有壁炉。这里的冬天很冷。 墙壁和椅子色彩绚丽。 餐桌和餐具。 宫里还有斯诺克可玩。留个影。 宫里收藏的古董锁。 这个雕像很古很艺术。 宫后面走廊里这样的古董很多。 古建筑残片。 这些都是伦达尔宫在二战中被毁前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真古董。现在的伦达尔宫已是战后重修的。 伦达尔宫有一座10公顷的玫瑰花园,里面有一片特别的区域,被称作“蓝玫瑰”,这片花田由四种玫瑰花按照花朵绽放的形状栽种。这个玫瑰园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玫瑰品种多达2600余种。
每年,伦达尔宫都举办早期音乐节和巴洛克园艺节。古典音乐会和巴洛克音乐也会定期在这里举办。
这里留个影。 花园里的水池前留影。 花园里留影。
这无际的绿野上,伦达尔宫静静卧躺在玫瑰色的晚霞里,散发出一种迷人的中古时代的气息和古韵。
再见,拉脱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