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第6集 察哈尔西

阿沃亚斯

<h3><font color="#010101"> 本集,我们走呼和浩特东南方向,进入内蒙古中部的地级市——乌兰察布市(以前叫乌兰察布盟)。<br> 此线路是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西南部,原来的大清国察哈尔八旗(民国的察哈尔省、察哈尔盟)的西四旗部分。<br> 呼和浩特——白塔、丰州城遗址——石人湾——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二龙什台山——岱海——丰镇市隆盛庄——黄旗海——集宁市——古城古墓遗址——察右后旗火山、古城——察右中旗灰腾梁——卓资县平顶山——呼和浩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本集的南部路线,可以用大辽国西京路的地图参照,几乎一样的丰州白塔——奄遏下水 (岱海)——白水乐(黄旗海)——九十九泉(灰腾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先顺带着看看呼和浩特东南方向的:白塔与丰州城<br> 丰州城是契丹的大辽帝国时代在呼和浩特建立的一座重要的城池,现在的位置就在呼和浩特东郊的白塔村(呼和浩特机场附近,呼和浩特机场因此得名白塔机场)。<br> 整个城市存在400多年,元末因战争废弃后,由于后世引水灌溉农田的原因,城市完全消失入地下。<br> 现在的丰州城遗迹几乎看不到任何城垣和建筑,只有西北坊的万部华严经塔(白塔)保存完好,当地还出土很多的文物,历史价值很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公元10世纪初,大唐帝国刚刚灭亡,中国处于五代十国初期,契丹人的大辽帝国刚刚建立。<br> 当时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黄河河套地区是党项人占据着(西夏),他们沿用了唐朝潘镇时期的天德军和丰州城(当时建在河套东部阴山南麓的乌梁素海旁),以及黄河套内的胜州城(今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内,也叫12连城)。<br> 辽太祖于公元916年开始进攻党项人的胜州,攻陷后迁移城内人口到黄河东岸,在现在的托克托县境内建立新城——东胜州(托县大皇城),在东胜州的东北又建一城云内州(托县白塔古城)。 <br> 920年,辽太祖征讨天德军,得胜后鉴于天德军太远,不便管理,于是强迁当地人口在现在的呼和浩特白塔村建新城——丰州城,名为丰州天德军。<br> 丰州、云内、东胜州三城都在黄河的东岸,三城鼎立,成为大辽帝国西南边境的主要军事防御力量:西面防党项,南面防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直到后来的北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女真的大金国继续使用丰州,主要防御北方的蒙古人和阴山一带的突厥后裔。<br> 蒙古帝国的大元时代,丰州是蒙古大汗的女婿,阴山的突厥后裔汪古部控制管辖的范围(当时整个的内蒙古中西部都是汪古部的)。<br> 直到1359年,元将孛罗帖木儿与红巾军头目关先生在丰州城一带大战,丰州的居民匆匆掩埋了各种带不走的物件,带着细软逃入内地,丰州城从此成为空城并逐渐废弃。<br> 丰州、云内、东胜州这三个古城,和内蒙古沿阴山从东到西的几十个古城一样,具有相似的历史。<br> 它们基本都是沿用唐代的军镇,到辽代成为城市,具备驻军、生产、贸易的功能,人口虽然不如中原,但也热闹一时。<br> 金元时期继续沿用,元末明初时期因为红巾军和大明军的进攻战争,汉人南迁蒙人北返而瞬间成为空城,并从此废弃。<br> 这些城池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尤其是瓷器、钱币、工具、文书等等,很多都是匆忙间投入井中,或者草草掩埋的,可见当时撤退的仓促。<br> 我在后面的游记中还会带大家看好几个这样的古城遗址,随地可以捡到辽金元的陶瓷碎片。<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辽代末年1123年,最后一个大辽皇帝天柞帝被女真人追击,逃到呼和浩特。先是在云内州暂住,后来所有的贵重物品和王妃公主在昭君墓附近被女真人追上俘获。<br> 天柞帝跑到大青山里躲避(土默特右旗的万家沟),并在汪古部的支持下抵抗女真人。天柞帝在丰州附近挣扎了将近三年,抵御女真人,最后还是被女真将领俘获。<br> 辽代的丰州城,是节度使州,属于上等州城的规模,大概是唐朝的四个坊那么大,城内十字大街分东西南北,官署、市肆、作坊、庙宇、民居分散在各个坊内,闻名于此的万部华严经塔(白塔)就在城内的西北坊。(上图,白塔雕刻)<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白塔是蒙古语查干索布尔噶的汉译,白色的塔。最初是属于丰州城内大明寺的一个佛塔,保存至今实属不易。45米高的白塔有三个主要的亮点:<br> 一是建筑本身和周身雕刻艺术,是非常具有价值的研究对象<br> 二是钱币博物馆,塔内各种角落供奉有历代游人、信徒的金钱供养,特别是发现了现存世界最早的纸币(元初)。看来往寺庙佛塔里面塞钱的习俗已经1000多年了。<br> 三是各种文字的题刻特别多:汉文、契丹小字、西夏文、畏兀儿蒙古文、八思巴文、藏文、叙利亚文都有。这真是令人无限向往啊,从大汉大唐到辽金元,东西方的交流如此频繁。可叹明清闭关锁国500年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呼和浩特东南郊区,黄合少镇有个石人湾村。<br> 发源于呼和浩特东南蛮汗山(阴山支脉)的一条小河从东南流经这里,汇入大黑河。<br> 石人湾有三个特色可以去看看:<br> 一、从呼和浩特市区到石人湾村,沿途可以看到完整的农村景色,田园风光,农家乐也有很多。呼和浩特地区的农业种植、植被、灌溉、畜牧、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实地勘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二、石人湾村有湿地一处,根据雨水的多少,面积大小不等。干旱的季节,水面仅剩一个小小的水塘。雨水好的年份,变成了一个小湖,不但有很多候鸟栖息,还有鱼可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夏季,周围水草丰美,也是放牧的好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周末,会有很多人来露营。所以,垃圾还是给小小的水泡子造成了污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石人湾的名字来源于村内两个辽代石人,一文一武两个官员,护卫着辽代的大墓。<br> 根据当地出土的陶瓷、佛像,以及依山傍水的地形看,这里肯定是辽代丰州城的大员墓地。<br> 可惜两个石人的头,居然在1994年被盗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离开白塔和石人塆,东南方向进入乌兰察布市。<br>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中部,人口300万,面积5.5万平方公里,市政府所在地集宁区。<br> 乌兰察布是蒙古语:红色的山崖,得名于清朝初年六个旗的蒙古部落在四子王旗的乌兰察布这个地方会盟,成立了乌兰察布盟。<br> 乌兰察布市的地形和呼和浩特差不多,都是被阴山山脉分为南北两大块。阴山以北是一望无际的乌兰察布大草原牧业区(上图红色区域),以南则是山地、黄土丘陵、平滩和盆地相间的传统农业区(上图黄色区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阴山北面,有三旗两县。以草原牧业为主的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期、四子王旗;以农业为主的商都县和化德县。<br> 阴山南面,有一区一旗三县一市:集宁区、卓资县、凉城县、兴和县、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绝大部分是以农业为主,察右前旗有少量草原。<br> 乌兰察布市资源较为贫乏,没有特别大的矿产资源。水资源也较为缺乏,境内没有大河流过,只有岱海和黄旗海两个内蒙古较大型的湖泊。<br> 乌兰察布南面以长城为界接壤山西,东面紧靠河北张家口,距离北京只有300多公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乌兰察布地区历史上大部分都是草原游牧的区域,早期战国时代,赵国曾经占据乌兰察布南部少量地区。<br> 西汉时期,乌兰察布的四子王旗是匈奴的中部单于庭的所在,公元前后,乌兰察布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匈奴单于国。<br> 大汉帝国也在此建立过很多边堡和小型县城,乌兰察布考古发现的汉代古城超过10处,大部分在南部地区。<br> 东汉和鲜卑北魏时期,乌兰察布继续为汉魏争夺的战争地带。这个时期的古城、军塞、古墓的遗址近些年来也有很普遍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北魏,乌兰察布最有名的一个地方就是参合陂(读音:餐合杯),这里是鲜卑拓跋氏的魏国和鲜卑慕容氏的燕国大战的地方。<br> 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提到的慕容家的参合庄和家传武功参合指就是来源于这里。<br> 上图,参合陂战役的一方指挥者:北魏武帝拓跋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6国时期,北方先后有三个较大的国家主导时代大潮。<br> 先是西北的氐人苻坚的前秦国,淝水之战失败后灭亡;然后是鲜卑慕容氏的后燕国,参合陂之战后数年灭亡;最后是鲜卑拓跋氏的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开创了南北朝的局面。<br> 慕容氏最著名的皇帝就是上图的慕容垂,此人一生历经坎坷,雄才大略也曾寄人篱下。晚年终于恢复了燕国(史称后燕),实力强大的他派太子慕容宝出兵攻打西边河套一带的鲜卑拓跋氏的魏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如图,395年8万燕军进攻北魏,拓跋氏实力不济,分三路撤退。这是游牧部落的传统战法——避敌锋芒、诱敌深入、觅战机反攻。<br> 慕容宝在黄河边上停下来,考虑到北过阴山、南渡黄河追敌都很费劲,燕军在黄河边住了几个月,初冬黄河还没有结冰的时候,开始撤退返回燕国(河北)。<br> 这时候突然气候反常,黄河居然提前结冰了。河那头蓄谋已久的北魏军队于是赶紧渡过黄河,偷偷的追击燕军。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在参合陂这个地方,追上了燕军。<br> 此时的燕军,完全没有警戒,太子慕容宝还带人打猎游玩呢。于是,2万北魏军队一通偷袭,大败燕军,杀敌两万多,俘虏5万人,慕容宝仅带几千人逃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北魏武帝拓跋珪本来是一个明君,他是北魏历史上堪比秦皇汉武的大帝。但是这时候,听信了谋士的建议,居然做出了斩草除根的行为——杀俘。<br> 于是,五万投降的燕军俘虏全部被杀,一时间,天下震惊,史称“参合杀俘”。<br> 从秦始皇杀俘之后,斩杀俘虏被认为是毫无人道的、令人唾弃的可耻行为。参合杀俘之后的很多年,虽然北魏统一了北方(时机好,没有强敌了),但是每到一处都遇到了强烈的抵抗。北魏自身也损失惨重,其原因就是杀俘的恶略影响激起了被征服者的誓死抵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年,后燕皇帝慕容垂亲率几路大军复仇而来。到了参合陂,全军祭奠死亡的士卒。老皇帝看到遍野的燕国男儿尸骨,听到参合陂上的燕军哭声,一时间悲愤难平,吐血跌倒。<br> 慕容垂一病不起,燕军于是退兵,一代帝王慕容垂病死途中,燕国一蹶不振,最后亡于北魏。<br> 如今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凉城县,在岱海的旁边,参合陂已经成为了一片农田,历史上的血雨腥风已经无人知晓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书归正传,到了辽金元,乌兰察布就是这三个帝国统治的核心地带了。<br> 契丹、女真、蒙古在这里设置了军镇、道、路、州府等各级统称机构,比如集宁、威宁等等。(看上图,注意集宁东边,那是野狐岭,窝阔台攻金国的著名战役地啊)<br> 还有很多城池,如同我们前面在呼和浩特丰州古城讲过的一样,元末明初的战争之后,这些城市都废弃了。<br> 值得欣慰的是,这几年内蒙古道路桥梁的大建设,很多古城被发掘出来了,大量的文物出土,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依据。<br> 到了大明帝国时代,草原依旧是大元帝国的疆域(中国称北元),乌兰察布地区是各种蒙古部落交替占据的地区,东西蒙古战争不断。<br> 到了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后封了六万户,察哈尔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察哈尔是突厥语:侍卫、近卫军的意思,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就是大汗的精锐的护卫部队,是从蒙古各个部落挑选的最优秀的男儿组成。<br> 达延汗分了蒙古六万户,左翼第一个万户就是他直属的察哈尔万户,察哈尔部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蒙古宗主部落,领主世袭汗位,自达延汗后传了六代。直到最后一个林丹汗(上图)为止。<br> 察哈尔万户并不是一个部落,而是八个大的鄂托克(部落)组成,现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乌珠穆沁,赤峰市的敖汉、奈曼、克什克腾都是属于察哈尔万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林丹汗我们多次提到,因为他是大清和现今蒙古盟旗制度形成的关键人物。<br> 当后金兴起的时代,林丹作为蒙古大汗,自然不能投降后金,更不能投降大明。他统领察哈尔万户四处出征,想要统一蒙古各部。<br> (上图,林丹率领察哈尔和土默特部跟后金干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东北的科尔沁、喀尔喀等蒙古部落不愿意接受林丹的统治,通过和后金联姻,投降了后金。于是实力不济的林丹战败。<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林丹一路逃到呼和浩特,又继续西逃,在青海大草滩病逝。他的儿子额哲在定远营(现在的阿拉善左旗)献出玉玺,投降后金。<br> 后金不放心林丹的后人,下毒毒傻了林丹的儿子额哲。<br> 于是,林丹的孙子趁康熙三藩之乱的时候率部反清。由于力量太小,很快被镇压了。<br> 康熙大肆屠杀察哈尔的核心蒙古力量,大部分都被屠戮了,但康熙也不敢消除察哈尔的部落名号,于是从各地的蒙古部落抽调人口,重新组合,成立了察哈尔八旗。<br> 与土默特蒙古一样(都是林丹的嫡系,和后金打过很多仗),大清派满洲的将军都统管辖察哈尔,没有册封察哈尔蒙古为札萨克王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就是清朝的察哈尔八旗地图。 <br> 察哈尔八旗的驻地就是现在的乌兰察布市除了四子王旗外的全部,以及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br> 他们主要负责为大清国养马、羊、牛并进行畜产品加工,比如制作奶食和各种工艺品。(现在的太仆寺旗、张北地区的羊群、马群都属于察哈尔,合称八旗四畜群)<br> 其次是充当兵勇。大清国一旦有战争需要,就首先从察哈尔征调蒙古兵去打仗,太平天国、捻军、八国联军都有很多察哈尔蒙古人去打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清中期到民国时期,大量山西汉人到察哈尔官垦、民垦,种植庄稼。<br> 到了清末民国,察哈尔东部四旗还好些,西部四旗的靠近山西的地区已经都是农业区。<br> 丰镇、凉城、兴和、陶林等厅县都成立了。于是,解放后,调整区划,察哈尔西部四旗和几个农业县划归乌兰察布盟。东部四旗保持草原牧区,划归锡林郭勒盟(正白旗和镶白旗合并成正镶白旗)。<br> 而察哈尔西部的四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正黄旗也进行了改组,成为了现在察哈尔右翼前中后三旗。<br> 其中正黄旗是现在的察右前旗,正红旗是现在的察右后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陶林县合并成察右中旗。<br>(上图,大清国时期的察哈尔弓箭手)<br> 那么,大家要提问了,既然这都是察哈尔的,那么乌兰察布是哪里来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清国打败林丹和土默特之后,出于战略防御的需要:防止土默特和察哈尔再次起兵、防御新疆一带的西蒙古卫拉特、防御还没有完全归附的外蒙古。<br> 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外蒙古早已归顺大清的蒙古部落中,迁了乌拉特部、四子部、茂明安部、喀尔喀蒙古一部(达尔罕旗)到阴山北麓。<br> 这些部落在阴山北面的乌兰察布会盟,蒙语就是红色的山崖,成立了乌兰察布盟。(会盟地点至今尚在,下一集我们会去游览)<br> 当时清朝册封乌拉特部三个头领为王公,从阴山最西面的狼山开始往东,到河套东侧的乌梁素海为止,是这三个王公旗的封地,也叫乌拉特三公旗(现在的巴彦淖尔乌兰特后期、中期、前旗),<br> 乌梁素海再往东依次是茂明安旗、喀尔喀右翼旗、四子王旗。这其中,除了喀尔喀右翼是达延汗的子孙封得的部落外,其余都是从呼伦贝尔迁来的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尔的后裔所领有的部众。<br> 这六个旗,组成了乌兰察布盟,直到解放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所以,请大家弄清楚,解放以前的乌兰察布盟是阴山北整个大草原的六个旗组成的。<br> 解放以后,四子王旗(上图3)和察哈尔西四旗、凉城等几个县(上图4)组成了新的乌兰察布市。<br> 喀尔喀右翼旗改名达尔罕旗,和茂明安旗合并,现在简称达茂旗,归了包头市(上图2)。<br> 河套地区新成立了一个巴彦淖尔盟,把乌拉特三公旗归入巴盟(上图1)。<br> SO:我们所说的乌兰察布大草原,就是指乌拉特三公旗、达茂旗、四子王旗全部。从地理意义上,也是完全正确的。全部属于阴山北麓的干旱、半干旱型草原,只有几条河从阴山发源北去,到中蒙边界附近注入内陆湖,非常相似。<br> 这是内蒙古高原三大草原之一(另外是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是美丽的辽阔牧场,充满着苍凉大地的壮丽风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呼和浩特东南60公里,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这里是阴山支脉的蛮汉山(蒙语,云雾缭绕),山中有个二龙什台(蒙语,长柳树的地方)国家森林公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山不是很高,主要是植物资源丰富,各种珍贵的云杉、樟子松、油松、华山松、山杏、山楂、山樱桃、沙棘等非常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二龙什台总面积4万多亩,同时也是药用植物的王国:甘草、黄连、狼毒、金莲花、黄芪、芍药等等。山里深处,狐狸刺猬獾野鸡石鸡老鹰等动物资源也保护的很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公园里有石头和水泥路面,可以爬山进入。空气特别好,感觉含氧量超级高,是养生健步走的好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森林里溪水潺潺,虽然没有形成瀑布、池塘,但是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实属难得了。<br> 回头我们看看周围的地貌,就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安排合理。这片森林公园,宛如一个空气净化加湿器一样,保护着干旱多风的内蒙古中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出了蛮汉山,到了地势较平坦的参合陂故地,这里有内蒙古中部最大的湖泊——岱海。<br> 岱海,面积165平方公里,是内蒙古高原三大内陆湖之一(呼伦湖、达里湖)。<br> 我还要研究一下,记忆中和资料里,岱海的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响亮的名头(都是些怪名字:诸闻泽、葫芦海、昂遏下水),远远不如东边的黄旗海(乞伏泊)有名,不知道为什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岱海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是内蒙古著名的出产鱼罐头的地方(困难时期),现在岱海的冬捕也开始小有名气了(冬天开冰下网捕鱼,最著名的是东北的查干湖冬捕)。<br> 岱海有地热温泉,湖边有温泉度假村,档次比较一般,三星吧,尤其是吃的东西,没什么特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岱海的卫星图,岱海确实还是有水的,而且是淡水。我们后面看的湖,可就不这么乐观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凉城县往东,进入丰镇市。<br> 丰镇早期历史没有什么显著的,从清朝开始,这里是察哈尔正黄旗、正红旗和太仆寺旗的牧场。到了乾隆年间,就开始有山西人进入了,并设立丰镇厅,归山西大同府管辖。民国时期归绥远省,解放后归乌兰察布盟。<br> 丰镇市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的称号,意思是清朝时期,这里是商贸重地。大量的晋商把这里作为贸易基地,开展对蒙贸易。<br> 丰镇境内的东北部,有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隆盛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隆盛庄原为察哈尔牧场,从雍正三年开始,以土地闲置召民垦种,从山西河北山东迁来大量农民。<br> 隆盛庄早期是以农耕为主,传统的隆盛庄庙会就是为了求雨而举行的。到了乾隆年间,这里就成了粮食集散地和旅蒙商骡马药材的集散地,庙会就变成了招商贸易洽谈会(骡马大会)。<br> 到了光绪年间,隆盛庄的商铺有3000多家,非常繁华热闹。(民国倒闭,原因一样,外蒙独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现在的隆盛庄,庄外一条小河流过,很多牧场恢复了牛羊放牧。庄内老建筑很多,包括店铺、寺庙、大宅、小院,大部分保存完好。<br> 如果可以合理开发民宿,改善河流水域和卫生条件,这里可以成为内蒙古和山西之间的一个中转小镇。<br> 往南就是大同云冈五台山,往北就是辽阔的大草原。上图,隆盛庄里的清真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离开丰镇市前提一提丰镇月饼,这是山西人的拿手绝活,丰镇人打造了品牌发扬光大。<br> 这个品牌有百十年了,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人都知道,中秋要吃丰镇月饼。<br> 传统丰镇月饼大部分是没有馅的,只是用胡麻油、红糖和面粉制作而成,确实非常好吃。现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到(也有带馅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隆盛庄北面就是黄旗海——察右前旗的著名地标。<br> 黄旗海是内蒙古八大内陆湖之一,古代的黄旗海那是相当牛的。水面辽阔气势磅礴,是草原游牧民繁衍生息的理想基地。<br> “汉书”“山海经”“水经注”里面都有黄旗海的记载,古称南池,隋唐城乞伏泊、壹卢泊(名字应该是起源于北魏时期的乞伏鲜卑),辽金称白水栎,后来因为属于蒙古正黄旗,就叫成黄旗海。<br> 黄旗海西边有个呼和乌素庙(青色的水),据说五世达赖、六世班禅都曾经来过,可惜毁于文革了。<br> (上图,官方发布的黄旗海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远眺黄旗海是好像是个大湖,走近看,湖水都干了<br> 黄旗海近一二十年没听说过有人去旅游,应该是因为确实没有水了。最近的一些报道,说黄旗海近年来保护生态,水面恢复了大半了。<br> 我2015年春天去的时候,找了老半天都看不到黄旗海有水(按照地图导航,是在水面上),反倒是看到周围到处都是打井的及其,疯狂的抽取地下水用车载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干涸的黄旗海里,还有很多人在打井取水,用汽车拉走,用于灌溉和工业<br> 黄旗海的过去非常辉煌,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鲜卑、突厥、隋唐、辽国和金国、大明和蒙古都打过无数次的大小战役。<br> 大家记得和岳飞打仗的金国元帅叫粘罕的,黄旗海就是他的避暑地。1132年,他还代表大金国在黄旗海开科取士,足见当时的黄旗海是多美丽富饶。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解放后,黄旗海一度是内蒙古主要的渔业基地(解放前没人捕鱼,因为蒙古人不吃鱼更不捕鱼),都上过国家领导人招待外宾的餐桌。<br> 可是70年代以后,黄旗海的生态急剧恶化,水量减少、鱼类死亡,最后黄旗海已经全部干涸了(至少是90%)。<br> 上图,电子地图上显示的位置,我们已经是在黄旗海的湖里面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丰镇市北面,将乌兰察布市区(集宁区)包围的是察哈尔右翼前旗,就是以前的察哈尔正黄旗。<br> 前旗面积不大,境内除了两个石器时期的考古遗址外,还有西汉和北魏的村镇聚落遗址,以及战国赵长城和汉长城遗址,但都价值不大。<br> 2011年发掘的集宁路古城,那就非常厉害了。<br> 集宁城建于1192年,大金章宗明昌三年,原来是集宁县。大元时升格为“路”,属中书省管辖,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属于阴山的突厥后裔汪古部的封地,汪古部世代为大元驸马,封赵王)。<br> 考古发掘出来中原及南方九大窑系的瓷器几千件,还有金银器、铁器、木器,还有30000多枚钱币,可以证明当时的繁华,并且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城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考古发现很多来自中亚、波斯工匠的产品、中国南方的象棋围棋、造纸印染等技术遗迹。还有很多明显是居民仓促间把铜钱、丝绸、瓷器放在瓮里埋地下的。<br> 1350年白莲教发动了红巾军起义,起义军攻占大同之后,头领关先生(这个大恶棍洗劫了很多古城)顺便洗劫了集宁路。<br> 考古发现很多井里有人的尸骨,地上到处都是随便掩埋的尸骨,明显是屠杀的结果。(起义是个好事吗?这是不是匪徒暴乱吗?)1367年徐达北伐后,大明修长城与蒙古对峙,集宁路彻底废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1年2014年,集宁路古城又发掘了100多个元代墓葬,还有6个鲜卑墓葬(多半是黄旗海那叫乞伏泊的时代,乞伏鲜卑人的墓葬),可惜目前没有看到具体的成果发布。<br> 集宁路古城可以很好的说明一个问题:辽金元三代,内蒙古南部大部分地区,是有正式的国家机构在的,是当时帝国的重要领土。但当时的领土主体还是以草原游牧为主,极少有农耕存在,城市的功能大部分都是东西方贸易和驻军、管辖的功能。城市居民以工匠和商人、军人、官员为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以前叫集宁市,现在叫集宁区,历史和周边其他地方一样,大元的集宁路,民国史集宁县。<br> 集宁最著名的皮衣,皮革城。其他就是制药、乳业、农业、工业园区、贸易商城等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过了集宁,我们往北边的草原地带游览一下。集宁的北面是察哈尔右翼后旗和中旗,以前都是大草原,现在是半农半牧的地方。<br> 先看看火山。<br> 就在往北的二广高速的两侧,有五六个古代火山口。这里没有旅游开发,没有门票,车开到底下,可以爬上去看看火山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些火山口,当地人叫做炼丹炉(形状很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卫星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据说有人把这里包下来,要搞旅游开发了。<br> 投入不小啊,夏天这里应该还不错,可是没有河流湖泊,太干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爬到火山口顶,就是这样一个大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的小车经常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辽阔的原野上驻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察右后旗是以前察哈尔八旗里面,正红旗和正黄旗的北部,解放后变成现在这样。<br> 该旗普普通通,资源有各种石头、大理石、花岗石等等。属于农业和牧业结合的地区,较为贫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察右后旗政府所在地是白音查干,蒙语意思是富饶的盐湖。当地确实有很多淖尔,而且分布在几乎同一个纬度上。<br> 就是沿着内蒙古著名的草原大通道,从白音查干往东西两线,东边有乌兰呼少海子、察汗淖海子,西边有白音淖海子、杭盖淖尔等很多大小不一的盐湖、淡水湖。<br> 电子地图和卫星图上可以看到很多水面,可现实就不一定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我拿着地图,看着上面那些蓝色的湖泊,开车到了实地之后,确实大大的失望。<br> 早就听说内蒙古的环境恶化、湖泊干涸,以为这些年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可以没想到,情况非常的糟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白音,是蒙古语,富饶的意思。查干是白色的意思。富饶的白色盐湖白音查干,如今只剩下白色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就拿白音淖尔来说,这是紧靠白音查干镇的一个湖,白音查干和白音淖尔其实指的是同一个,就是盐湖。<br> 现在的湖面,至少比地图上小了70%以上。我开车到湖边,完全可以开到曾经的湖底,然后走路进去,脚下都是泛白的干裂大地,湖水可怜的保存了一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内蒙古的湖泊缺水的原因基本一样:干旱少雨、过度使用(城镇、工厂大量消耗水资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就是白音淖尔的湖底:黑泥、白碱、水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因为靠近城市,加上冬天烧煤,仅有的湖面都是灰土,非常的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简直就是黑无常和白无常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白音淖尔继续往西,还有一些小型水库、淖尔,水面都比原来小了一大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韩勿拉,和四子王旗的汗乌拉是一个意思,因为这里有个高高的山,叫做韩勿拉山。<br> 勿拉是山的意思,罕、韩都是大汗的意思,引申就是伟大、高大。内蒙古草原是,有很多叫汗乌拉的地方。<br> 当然了,这个山和青藏高原的雪山比起来,就不是汗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韩勿拉山下有韩忽拉河(也叫哈卜泉河),其实也就是从阴山北侧发源下来的一条内陆河,也就几十公里长,但是居然还是有水的啊。<br> 沿河向北十公里,公路西侧,有一个北魏古城——克鲁孟古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克鲁孟是后来当地的蒙古人给起的蒙古名字,克鲁孟就是墙的意思。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这个古城还是有些城墙存在的。<br> 卫星地图上标的汉代古城不对,准确的年代是北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根据考古发现的瓦、罐等物推断,这个是魏书记载的北镇诸戍东、西九城之一,是北魏迁都洛阳前后时期所建。还是属于武川军镇系列的,不是电子地图上显示的汉代的古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城沿着韩忽拉河而建,为了保护,现在用很多土袋子固定。地上可以捡到一些陶瓷的碎片和汉瓦碎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离开克鲁孟,继续往北,就到了察汗不浪古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察汗不浪是蒙语,白色的泉水的意思。<br> 这是一个较为大型的古城,城墙少部分保存着。附近有好几个古代村庄的遗迹,还有大量的被盗墓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出土的文物看,和集宁路古城几乎相同,大量的钱币有宋代的、辽金的、元代的等等,还有中国各大名窑的瓷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目前从历史上没有明确说这个哪个城市,但肯定也是辽金元时期一直沿用的,最后毁于红巾军起义和徐达北征的战争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两座古城周围,原来是典型的山地草原地带,是蒙古人游牧的好地方。现在在部分山沟、地势不够开阔的地方,依然长有牧草,放牧牛羊。<br> 上图,卫星显示很明显的四方形古城,旁边还有几个大圆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地大部分平坦的土地都已经变成了农田。在去之前,我曾看过卫星地图,发现地面上有很多黑色的圆圈,非常规则。到了之后发现,是农业喷灌机喷灌形成的。<br> 这里土地广阔、租金便宜,很多人把这里的草原破坏,种植经济作物,比如大家爱吃的薯条——马铃薯。<br> 但是,经济作物需要水来灌溉,雨水少的内蒙古中部哪里来的水呢?答案就是打井抽地下水,这也就是很多草原湖泊干涸的原因。<br> 生态,就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被破坏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离开古城往西,进入察右中旗境内,先给大家来点说刮就刮起来的沙尘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沙尘暴真是说来就来,远远望见灰蒙蒙一片,很快到了眼前,如同黑山老妖出洞了一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韩勿拉河上,筑坝一座,修水库一个。<br> 水库水坝,究竟是调节水量的作用大呢?还是改变自然的作用大呢?<br> 你们是不是想起了三峡,要知道,中国有成千上万个水库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察右中旗的情况和附近其他几个旗大致一样,农牧业结合,我就不多说了,这里唯一的亮点就是灰腾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灰腾梁,蒙语应该叫辉腾锡勒,意思是寒冷的山。这里有美丽的高山草原,因为距离呼和浩特很近,所以是著名的旅游景点。<br> 既是是夏天,这里晚上的气温也非常低,盖棉被绝对不热。<br> 作为一个天然草原,这里很美。作为一个旅游点,这里很差。服务不好、设施落后、吃的不好、卫生条件差。<br> 还有很多周边的小型旅游点,有严重的宰客现象。就因为这些地方,内蒙古给人的印象很差,大多数来过的人都说:再也不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灰腾梁历史上大大的有名,在没有这个名字之前,这里叫做九十九泉。至少是从东汉开始,这里就有这个名字。到了鲜卑北魏的时候,这里成了皇帝的避暑圣地,从而大大有名。(契丹的几个皇帝也都来避暑)。<br> 九十九泉形成的原因,和我们在察右后旗看到的火山口是一样的,都是火山的喷发小口,也有的是山间的洼地,因为下雨积水或者地下水渗出而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水泡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早在北魏时期,这里就叫九十九泉了。<br> 复习一下:南面不远的地方是乞伏袁池和参合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金国时期地图。<br> 窝阔台在灰腾梁点兵(当时还叫九十九泉),从高地上往南俯冲进攻大金国,著名的野狐岭战役拉开了序幕。<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九十九泉的胜景现在是看不到了,除非当地连续下一个星期的大雨,否则,你能找到十九个泉就不错了。<br> 现在的灰腾梁草原,应该叫九百九十九个风车,因为草原上到处都是风力发电的大风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卓资县的历史和上面的两个地方几乎一样,不再重复。地理上看,这个县的北部是阴山的高寒地带——灰腾梁<br> 境内的阴山和蛮汉山发源出来一条河流,大黑河,这是黄河在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地区最大的支流了,虽然水量不大,还是滋润了沿岸无数的人民。<br> 卓资县境内也有长城遗址、各朝古城遗址,花木兰从军、樊梨花点兵的故地就在这里。蒙古军南下伐金,也是从这里集合出发。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乌兰察布大黑河 黄河支流古称金河 蒙语伊克吐尔根河 只有夏季遇到大雨,水量稍大,大部分时间只有细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卓资县西边靠近呼和浩特,有一个平顶山,山顶平坦,非常奇特。(类似的平顶山在内蒙古有很多,是高原的一个地质特色)山上有泉水、金国古墓、蒙古军召开军事会议的石头座椅等,是个有山有水的美丽乡村。<br> 卓资县的名字就是因为平顶山像个桌子,才叫桌子山,后来取了两个雅字——卓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平顶山的山顶有怪石,山下是很多摆成圆形的石头桌椅,应该是以前行军打仗的会议营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些石头阵肯定是座椅功能,军队议事用的,年代有三种可能:<br> 第一是窝阔台发兵攻金时,这里是灰腾梁大本营的西边不远,可能是当时右翼的一个万人队大本营,石头阵是会议室。<br> 第二是元末,明军进攻过来的时候,蒙古军队在此扎营。明军都带着桌椅吧,不会摆石头开会的。<br> 第三是明末,林丹汗从东北退回来,后金追过来,很可能是后金军队的营帐,因为再往西,就要进攻呼和浩特城了。<br> 正确答案求解。<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山坡上有平坦的墓葬一处,墓顶有刻有(大金)大定十七年五月的天然石块,后面的女真文字(金文)现在几乎无人识得了。<br> 山坡有盗墓洞,地上瓷片很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山顶的牧民自己堆的石块,代表什么?守望的意思吧,山顶有居民几户,非常的寂寞。有一次我们上去,拉住不让走,喝点小酒,哭的眼泪汪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乌兰察布中部的阴山缓坡地带的冬日景象。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阴山北麓的山坡,很多人放羊,植被保护较好。</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本集结束,下一集,我们去阴山北面看看四子王旗的大草原,谢谢大家。</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