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廊桥

晨昕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西南部,地处浙闽交界地,隶属丽水。 这里留存着许多具有历史的廊桥。廊桥,顾名思义就是在桥面上建有廊屋,以屋护桥,桥屋一体的桥梁。廊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木拱廊桥是一种形制特殊的桥梁,在古代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是桥梁中的“活化石”。 《景宁县续志》如是载:“津梁之设,观政以觇民德”。至1992年,全县有民间桥梁367座,共长8632延米。其中明清年代建造77座(木桥49座、石桥28座);民国年间建造70座;建国后建造220座。景宁木拱、木平、石拱廊桥现存有:马仙楼桥、大赤坑廊桥、林坑楼桥、大漈胡桥、环胜桥、东坑下楼桥、大地桥、清风桥、回龙桥、广济桥、广安楼桥、长滩桥、龙潭桥、同善桥等。而部分因年久失管,已不复存在,如梅崇桥等。 大赤坑廊桥,与诸多廊桥一起,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州廊桥桥”的名录。它也是是景宁廊桥中的代表作。 大赤坎桥位于大均乡大赤坑村口,离景宁县城仅4公里,。创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取意“成人之美”,故又名“成名桥”。道光二年、同治三年、民国十二年曾三度重修,屡易其名。现以地处大赤坑村而得名。桥长50米,宽6米,高10米。两墩条石砌筑,巨木斜掌,八字横跨,形如楼房;对角无榫,单檐双披;软脊翘角,衔接紧密;如长虹卧波,雁翼排空;倒影流光,凡行人止步,莫不赞美;昔为景宁至沙湾、英川、庆元等地驿道要冲。 在各类廊桥中,木拱桥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而且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如今在我国能保存下来的木拱桥已为数极少,被人们称为活化石,主要仅集中于浙、闽两省的丽水、温州、南平、宁德几个地市。 令人扼腕的是,与景宁相邻的温州泰顺县,在前不久的“莫兰蒂”台风重创下,泰顺县境内6座古廊桥受损,其中被评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等3座古廊桥被完全冲毁。 大赤坎桥上依然遗留着依稀的记忆,偶见孩童的涂鸦笔迹。但整体保护良好,环境整洁。 从廊桥上的宝瓶型花窗看下去,青山绿水,风光旖旎。 桥下沙滩细腻如雪,山溪清澈,是一片尚未被游人玷污的净土。 如今,在景宁地区,新建的桥梁依然仿造着木质廊桥的样子。 只是基础都是钢筋水泥结构。 廊柱模仿这黄花梨的木纹,看起来有点高大上。 景宁县城,鹤溪一路欢唱闯过城镇。鹤溪上,新建的几座桥梁同样承继了传统廊桥的风格。 这些廊桥,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跨越河流、遮风挡雨的作用,甚至还起到了休闲、社交活动的作用。 鹤溪廊桥的基础,努力做到古朴自然。 远山、云雾、鹤溪、廊桥,一树火红的灯笼花。 桥下,溪流涓涓。 溪流中,不多的渔获也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