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报载,2018年春节期间,全国上路人数达12亿人次之多。这个当代人的大迁移,搅动了中国,搅动了中国经济,亦震动了世界。我是搅动者之一。屈指一算,我的北漂生涯的二十五个春节中,就有二十三个的春节是返乡过年的。无论车上挤也好,路上堵也罢,与家人团聚当然是第一要务,但年俗的魅力不可小估。</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高速公路上堵车,是近几年才看到的情景。</span></p> <h3><font color="#ff8a00">高速公路上堵车,却变成了大型停车场。</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看着无法行驶的长龙车队,只好下车抽口水烟解解闷,回乡过年的苦与乐只有自己知道。</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家乡年俗,诞生于农耕社会,发展于南国,逐渐固定了一些模式。海南三造水稻,农历岁末,早造插秧完毕,农民洗脚上田不再农事了,加来田洋一片空旷,惟有一望无际的象地毯似的绿油油的秧苗在寒风中摆动,惟有热闹的是家家户户都在添置甚至更新家私,筹办过年。腊月二十四,点灯烧香,欢送灶君,感谢灶君一年辛劳,过年放假;二十五,大清洁大扫除;二十七、八两天,赶集办年货;二十九张贴春联;年三十即除夕,杀鸡宰鹅,阖家美食年夜饭。饭前要举行叩拜祖宗仪式。这是数千年来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中最重要的一环,感谢祖辈恩德是中国人唯一的宗教。平时家里用餐,都是先男后女,惟属年夜饭,男女阖家合围聚餐。小孩则穿新衣服,一手拿着饭团,一手拿着鸡腿,满街跑满街疯。年初一何时开门放鞭炮,亦有讲究。一般是把主人的生辰八字,结合年份,请当地有名气的祖师爷掐算,定下几时开门迎新。由于各家不尽相同,所以年初一鞭炮声此起彼落,连续不断,就此道理。开门后给小孩压岁钱。初一早餐,镇上的和乡下的有所区别。镇上大部分人家吃豆腐白菜芹菜会烧的大盆菜,叫做吃素,席间不许说话,连咳嗽都要强忍。乡下的初一早餐,则照样大鱼大肉,还有地瓜酒来伺候。尔后,大人不出门在家守岁。家乡的正月初一,打牌搓麻将成了大人们的娱乐专利。这可乐坏小朋友们,全身着新装,三五成群,拿着压岁钱买玩具买鞭炮在大街上玩耍取乐。年初二初三亲戚相互拜年时,鞭炮礼品和小孩的压岁钱一样不可少。进家前先鸣鞭炮,恭喜发财。饭桌上无鸡不成宴,已成了潜规则。难得一年的团聚,酒后的话题更是五花八门,诉说一年来的喜怒哀乐、事业上的成就以及生活中乐趣,七嘴八舌,热闹不断。在乡下,初四初五是最热闹的,刚出嫁的女孩必须带着丈夫回娘家拜年,临高话叫“移脚”。这“移脚”可苦了女婿,女婿们要串家走户,从村头喝到村尾。热情好客的娘家的叔伯们,拿出自酿的地瓜酒,先干为敬。为了尊重长辈,为了不丢女婿的尊严,女婿们只好碰碗回敬,三碗为界,然后自由发挥,自我掌握。酒量好点的女婿还可以经得起这“酒精”的考验,酒量较差或不行的女婿,那只好在丈母娘家昏睡半天一夜才能把妻子带出村口。</font></h1> <h3><font color="#ff8a00">加来墟的“白石庙”。</font></h3> <h3></h3><h1><font color="#010101"> 初五后,在乡下开始“巡公”,各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抬出庙里的“神爷”从村头巡至村尾,各家各户点香烧烛,迎喜神赐天禧。有些村庄还要巡到已搬去镇上住的家户,一排拖拉机的队伍,非常壮观。有的村还配上八音队,唱响五谷丰登的幸福生活曲。</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大年十三晚至十五元宵节深夜,是家乡镇上最热闹的三天三夜。田里耕种的农民、经商的小贩、在校的学生、在外乡工作的游子以及远嫁的女儿也带亲家老小,从街头巷尾从四面八方汇集白石庙,熙熙攘攘地争先恐后地观看春游队伍。只见,俗称“巡公”即游神活动开始了,长老带出抬出庙里的“神”出庙游行。不少市民村民,有的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包公以及仙姑、玉皇大帝等神仙,浓妆艳抹加入春游队大闹元宵。敲锣打鼓,舞狮摘青、抬公上身。最精彩亦最让人惊呀亦最叫人困惑不解的是“穿令”。在锣鼓喧天喧闹中,“公”开始“穿令”:用一根长长的铁条在众目睽睽下穿过脸部(腮帮)竟然滴血不出,香火飘荡掌声雷动,“公”在众星捧月下被抬上神椅开始巡游,这是堪称一绝的场景。据说“穿令”的人都是公祖或神明选定,场面令人震撼,铁条上还挂满了人民币。一条足有上千人的庞大队伍的长龙,迎着锣鼓声鞭炮声,钻进街巷,为大地苍生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和谐。</font></h1> <h3><font color="#ff8a00">“神秘的穿令”真让人惊讶。</font></h3> <h3></h3><h1><font color="#010101"> 十五元宵的夜晚,“巡公”队伍在白石庙呐喊,又开始“巡公”了,镇上各家各户摆上食物诉天祭祖迎神。还有,在加来中学的舞台上,广场舞的大妈们喜笑颜开欢快地跳起广场舞,展现了她们青春健康丰满的喜悦。还有,木偶戏、临戏和琼戏,一出出励志的戏剧向人们诉说着善良、孝道、勤劳等故事。旧民俗就这样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这个充满魔力与激清与躁动与野性与狂欢的经久不息的民间活动,把一年一度的春节推向高潮。然而,高潮就是闭幕,十五一过,人们就开始忙于生计了。</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家乡年俗也是与时俱进。我每年返家,都沉浸在沐浴在浓郁的年俗里。近十年,家乡一年一变一个样,镇上的新市路、机场路、宝来路、镇东路和前进路等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已见到四层的五层的高楼大厦拨地而起。还有,家乡的几条主要街道都增加了绿化带和人行道,到了晚上,镇上闪闪发光的KTV,路边飘香四溢的烧烤档,在LED路灯照明下,把镇中心照得灯火通明。</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乡以前以种水稻和种地瓜为农产品为主,近十几年改种季节瓜菜,尤其是种辣椒种南瓜为主。年前的加来洋都是一片片绿色的辣椒,一行行长势喜人的南瓜,大部分农民都在地里干农活,镇上的商铺变的冷冷清清。路上装满辣椒的三轮车、金鹿拖拉机随处何见,瓜菜交易点热闹非凡,听到的是辣椒价格的声音和看见一个个充满幸福笑脸的乡亲……</span></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今年大年三十晚上,我正凝神观看央视的春晚,十一点刚过,就被“噼哩啪啦”鞭炮声及“嘭隆嘭隆”烟花焰火声,打断了我的雅兴。以前都是十二点后才放鞭炮,近几年不知何因,放鞭炮的时间总往前移。也许是乡亲们的辣椒丰收,生活富裕了,谁都不甘居后,晚放不如早点放,或许是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早点放完鞭炮才能出门,不约而同去试试新年“筑长城”、“拖拉机”和“斗地主”的手势吧......</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春节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人人都希望过春节,都愿意过春节。成功者,失败者,顺利者,挫折者,年老者,年轻者,都把过年当做一个阶段的终结,一个新时代的起启。成功者希望好运连连,百尺竿头更进步;失败者期望把晦气霉运留在昨天,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吐故纳新,喜庆吉祥,来年好运。一年一度的春节,给予人的是盼望期望希望愿望。</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就是家乡年俗的魅力所在。</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