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连州市“东嶽行宫”之迷

天之俊建材

<h3><font color="#010101"> 【古老的东嶽神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br>  在粤北山区的连州市西江镇碳酸钙矿区里有一座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当地人把这座高山称为【东岳山】。在东岳山的绝顶上,有一座宏伟的宫殿建筑。据说这座宏伟的宫殿,原来是石墙铁瓦,规模宏大,有前、中、后三大殿。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无人修缮,建筑只剩下了巨大花岗石砌成的高大石墙。房屋顶上也已是片瓦无存,只有从掩没在荒草中的蟠龙石雕和石刻梁柱,还可以让人想象出这座山巅上的宫殿,当年的富丽堂皇和气势不凡。在宫殿的门楣上,还镶嵌着一块刻着“东岳行宫”四个正楷大字的石匾。正是这块“东岳行宫”的匾额给了人们无尽的猜测和遐想。<br><br>  这座矗立在高山之巅的东岳行宫,建于何时?何人所建?作何用途?留给了后人太多的难解之谜。<br><br>  遍查史料,很难找到直接解开东岳行宫之谜的直接证据。但在民间,却还流传着关于东岳行宫的两种传说。<br><br></font></h3> <h3>   一、东嶽行宫是民间供奉东岳泰山真君的道场   我国古代在民间有四海五岳的说法。五岳,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道教认为五岳均有神明居住,东岳为天齐王、南岳为司天王、西岳为金天王、北岳为安天王、中岳为中天王。连州西江镇的这座高山,坐落在连州的东南方向,因此称之为东岳山,也还有些道理。既然称为东岳山,这座建筑是民间为奉祀东岳仁圣大帝所建也不无道理。因为,传说中东岳大帝既是人间福禄灾害的执事,又是地府阴司的主神,特别受民间的崇拜。因此,不少地方都有“东岳庙”之类的庙宇。   但据我们在东岳行宫的实地考察,又不得不对这一民间传说的解释存疑。一是在如此高的山上建这样宏伟的建筑,工程量之巨大决非民间之所能为。二是东岳行宫中并没有见到供奉神像的神坛和东岳大帝神像,也没有见到道士或僧人居住过的痕迹。更奇异的是,在颓废的宫墙草丛中,还有十几个无头的石雕神像,这些无头石像一个个都是宽袍大袖正襟危坐。他们不像菩萨,倒像是在朝廷列班的大臣。   二、为明朝逃亡皇帝朱允炆所建的行宫   我想正是这些无头的石像,才又引出了关于东岳行宫的第二个传说: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臣子们为建文帝准备的避难之所。   关于这一传说倒是能在一些史料中找到蛛丝马迹。史载,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即皇位,为惠帝,史称建文皇帝。朱允炆决意改革朝政,决心削藩,其意在削弱各藩王的权力。当时势力最强的,当属燕王朱棣。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四叔。朱棣素有雄才大略,对朱元璋将帝位传给侄儿,本来就心存不服。现在建文帝还要削减他的权利,便更是愤怒,于是举兵反抗。经过四年战争,朱棣占领南京,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   据说,朱棣进入南京时,皇宫突然起火,朱允炆不知所终。对于他的下落,史书记载不一,有的说建文帝及其后妃都自焚宫中,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化装成僧人从皇宫逃出,云游四方。   根据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燕军破城而入时,朱允炆欲拔刀自尽,少监王钺在侧拦住,后在22个大臣的陪护下,乘舟而出,流亡四方。   这个离奇的传说,流传很广。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数省都留有不少有关朱允炆避难的遗址和传说。   另,据《连州志》载:当年隨朱允炆逃亡的22个大臣中,有个叫郭节的,就是连州人。《连州志·人物志·贤良》记载:郭节,连州州城人,洪武中,举贤良,授中书舍人,是明惠帝朱允文的近臣。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永棣在北平起兵,以讨伐惠帝身边大臣齐泰、黄子澄为名,号为“靖难兵”。   建文四年,因守城将领李景隆献金川门,南京城被攻破。明惠帝一面准备出逃,一面命人纵火焚宫。顿时火光熊熊,把金碧辉煌的大内,尽行毁去。皇后马氏,投火自尽。妃嫔等除出走外,多半焚死,惠帝痛哭一场,便欲动身。大殿还有五六十个大臣,俱伏地大恸,愿随出亡。   朱允炆认为人多不便出走,便只带了中书舍人郭节等22个大臣出逃。众出亡大臣与惠帝约定:由杨应能、叶希贤、程济三人,日随帝侧。郭节、宋和、赵天泰、牛景先、王之臣六人,往来道路,给运衣食。六人俱隐姓埋名,改号称呼。郭节跟随惠帝连夜逃到神乐观,惠帝害怕事情泄密,告谕大家以师弟相称,各订约散去。   郭节改称雪和尚,挾卜筮书走四方,给人卜卦算命为朱允炆供给衣食。丁亥年(1407年)跟随惠帝走散的大臣史仲彬、何洲还来连州寻访郭节,刚好翰林程享也在连州,四人相持痛哭。后来四人结伴到重庆寻访建文帝,在重庆寻访不着,又辗转到云南寻找。在路上遇着跟随惠帝的程济,在程济的带领下终于见到了隐居在白龙山深处的明惠帝。   在连州,朱允炆有得力部属,加之连州地处南粤,东岳山高林密,地处偏僻,在此处建“行宫”避难,也确实是理想的场所。   三、关于朱允炆在湘南、桂东一带行踪的传说   朱允炆在广西的踪迹:据民间传说,朱允炆削发为僧之后,曾在广西横县宝华山应天寺隐居。现在应天寺里还挂着一副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沿回头是岸,侄扶叔叔不扶侄三百岁江山如旧转眼皆空”。据说这副对联还是朱允炆亲笔所写。   朱允炆在湖南的踪迹:据《潇湘晨报》2007年10月15日报道,在湖南永州新田县西南部雄踞着神秘的古城堡遗址。专家推测,古堡应是某位有特殊身份,又不能暴露身份的尊者所为。种种迹象表明,古堡的主人很可能就是朱允炆。 史料记载,朱允炆逃离都城南京后,曾“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两入荆楚之乡”。另外,朱允炆曾从西粤转到新田武当山避难,他的部属在武当山四周修建了龙潭堡、牯牛岗堡、白米寨堡、石古寨堡和飞龙堡,形成拱卫之势,以保护建文帝;为确保万无一失,又修建了以大冠堡为中心的大冠堡、新宅岭堡、大利堡、百万城堡、龙形堡和龙秀堡等古堡群,以为建文帝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场所。   以上两点关于朱允炆在湘南、桂东一带活动的传说,或许可以有助于我们解开连州东岳行宫之谜。因为,湖南永州新田县,广西横县宝华山,都与连州紧邻。跟随朱允炆的大臣郭节等人,在连州西江的东岳山上,为建文帝朱允炆避难的“第三窟”,并将其美其名曰:“东岳行宫”,是完全有可能的。<br></h3> <h3><font color="#010101">为了探秘东嶽山的“东嶽行宫”之迷努力向上爬,为了尽快到达顶峰加油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唉人老了,上到半山就中气不足了,要稳棵大树扶着歇陈先得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快点了你们,我在顶峰等你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就是东嶽神庙的遗址,让人想象出这座山巅上的宫殿,当年的富丽堂皇和气势不凡。……如此庞大的工程是如何完成呢?比如用于砌墙的花岗岩石砖等等……先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去探索与学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终于到顶峰了,感觉天下为我独尊!有一种成就感与快乐感,又战胜一座大山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东嶽神庙的故事 东嶽山有两个神奇的自然现象:一是每年落雪这个山顶约10多米顶端位置是不会积雪的。二是大山顶上有一股清泉终年源源不断流出来的,/可供300到500人饮用。东嶽分为东嶽和二殿(东嶽行宫)。据传说:头殿是东岳公住的,二殿是东岳公的母亲住的。也就是他俩母子掌管的,东岳的下方有一块约250平方米的地块叫做石地堂。 听传说这座庙建于明朝期间,当时筹建的资金来源于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每省都有筹建资料。东嶽神约100平方米,里面供方有8尊石像。二殿约10平方米,至今四边基础仲保留落来。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关于弃女石的传说:据说有湖南人士有一女儿久病治不好,想来东岳神参拜神灵保佑女儿早日康复,由于当时天气热又路途远,上到东嶽山半岭时发觉小女儿已不省人事了,就弃于半岭路边岩石下,自己上山参拜东嶽神庙中的神灵保佑家人平安,等他们落下山到达弃女的岩石处时,女儿已经病好坐起来叫声爸妈你们去那里了?他们一家人开心又到处传递东岳神庙的神灵保佑她女儿康复了,越传越广,“弃女石”的来历就这样流传下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现在“东岳神庙”成了当地村民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之际,登高望远到神庙烧香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一个习俗。</font></h3> <h3>“东岳殿五岳圣帝”和“东岳行宫”:当地民间传说东岳山顶的神庙是明代建文皇帝的行宫,神庙埋藏宝藏,数百年来,上山挖金寻宝者络绎不绝。而据《连县地名志》记载,该行宫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广东省海拔最高的寺庙。据史料记载,“东岳行宫,在大东山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五岳行宫,在大东山之阳(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落成后被焚毁,至今未修复”。(有3座寺庙,据说是广东省内海拔最高的寺庙。有“东岳殿五岳圣帝”和“东岳行宫”石匾。<br></h3> <h3><font color="#010101">民间传说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民间传说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民间传说三</font></h3> <h3>东嶽山,位于广东省连州市境内西江镇,属南岭山脉大东山,海拔1452米,花岗岩石山貌,山势雄伟。当地民间传说东岳山顶的神庙是明代建文皇帝的行宫,神庙埋藏宝藏,数百年来,上山挖金寻宝者络绎不绝。而据《连县地名志》记载,该行宫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广东省海拔最高的寺庙。据史料记载,“东岳行宫,在大东山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五岳行宫,在大东山之阳(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落成后被焚毁,至今未修复”。可见,东岳山庙宇始建于清朝末年,却仍不知何人修建。上到东岳行宫,只见庙宇断壁残石遗址,还有一排被斩首的佛像……来到东岳殿五岳圣帝庙,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堵石砌的墙体,残破而寂静,神圣而凄凉,一条条千斤重的方石,它们风里来雨里去地见证着,或许曾经有一帮风尘仆仆的石匠石刻工人,为了一个帝王的伟业而日以继夜地修筑,或许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为了自己主子的命运而寝食难安,夜不能寐,或许那位充满仁义的君主,多少次凝视着凤凰相伴,以菊自喻一生成就光明正大帝业的“东岳殿五岳圣帝”牌匾而百般思索,就在这三庙一线的来回穿梭中唏嘘不已,蹉跎着悠悠岁月,抱憾而终……在这东岳殿五岳圣帝庙徘徊了良久,我们一行数人仍对面前静静沉默了数百年的石像疑惑不解,两座石像头戴官帽,手持朝牌,是为了了却一桩帝王梦而膜拜吗?无头的石像,又为历史的沧桑隐藏了几多血腥的残酷与痛楚?断裂的“东岳殿五岳圣帝”牌匾,两个完整的石墩,一个个形象逼真的石像,它们在诠释着东岳山历经了怎样的风雨飘摇?一处处残骸构件,百年来上山挖金寻宝者费尽心思挖掘的数个一米见深的盗坑,又在等着谁来诉说?</h3> <h3><font color="#010101">神秘的石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昔日的辉煌依然可以感受到,如此庞大的建筑真是不可思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好似到了天上银河一样,那种仙景般的画面在面前,好像到了太空旅游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佛像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岳神庙里面的石像不知是佛像还是官像……有待大家去揭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你想去连州市西江镇东岳山上“东岳行宫”探一究竟吗?请与天天餐馆咨询一下当地的天气和住宿情况以及其它各种情况,联系电话☎️13553978687。欢迎各位驴友来电咨询或加我微信咨询【13553978687】咨询时间15:00至16:00,21:00至22:00,推荐微信咨询,其它工作时间不接受咨询,不便之处敬请谅解!</font>谢谢你的赞赏!</h3>

东岳

行宫

朱允

连州

建文帝

五岳

神庙

郭节

石像

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