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一.初中班主任与同学名录<br /><br />班主任: 姚善安(初一年级)<br /> 赵文才(初二年级) <br /> 姚念曾(初三年级)<br /><br />同学名录: 徐国纬(军) 童一鸣 邱建新 经天洁 陈婷芳 张必秀 仼则智 胡安瑂 袁爱妹 万莉莉 丁小燕 徐玉燕 方美珍 石中英 徐竹君 叶月芬 程春如 吴玉珍 戚时庆 俞胜利 刘铁宝 姚锡健 王久祥 張绍荣 張为德 缪凯旋 王菊生 茅伯寿 郑荣加 余大定 杭兆生 施君安 戴承民 沙毅中 颜振华 宋樵侬 孔庆标 王路清 徐本亮 沈国枫 丁森方 凌炳芳 章瑞庸 张其祥 梁景星 钱龙根 濮永法 梁建达 陈祖佑 王永康 姚庆宝 高小峻 <br /><br /></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二.高中班主任与同学名录<br /><br />班主任: 蒋惟冰<br /><br />同学名录: 庄银珠 陈秀民 李德华 雷海剑 孙文孜 尹素珍 尤文玲 印蔚峻 汤一永 朱家言 丁小燕 徐玉燕 金珍华 胡慧芬 裘如馨 白宝英 王贻明 王锡生 余顺德 王嘉辉 陈 榕 王孝定 顾良富 俞金霖 陈培杰 徐国璋 李善宜 钱 威 余其昆 吴煜海 陈守元 朱金良 朱忠善 赵立俭 周式l群 凌一宏 张庶仍 戴元和 徐松贤 钱富荣 钱乙华 韩锡佩 江建平 沈棕权 罗家融 陈鸿熙 邱松柏 梁建达 高小峻 陈祖佑 王超群 方中曾 徐上德 杨西灵<br /><br />三.京西中学的党政班子与机构<br />校長室:陈企平(校長,支部书记) 張崇文(校長)樊春曦(校長) 胡家华(副校長) 樊尚德(支部书记) 张乃明(人事)<br /><br />教导处:应诗球(主任) 崔庆彬(主任) 陈金华(副主任) 张家楣 阮朝德 包永锡<br /><br />总务处:肖登科(主任) 邬立峰 杨存基 范焕基 王庆如 罗大雄 冯世昌 谭宝珍 沈行伦 俞志高<br /><br />团队办公室:胡荣锦(大队辅导员,团总支书记) 应延麟(大队辅导员,团总支书记) 祝新春(团总支书记) 朱沁华(大队辅导员)<br /><br />四.京西中学的政党<br />京西中学及其前身,国光与国强中学历来就有多党共存的传统,解放前既有国民党在明处的活动,也有共产党地下组织、地下党员活动,也有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民主促进会等民主党派活动。解放后,政党组织与成员如下:<br /><br />中国共产党:陈企平 樊尚德 樊春曦 应诗球 王芝英 徐素娥 程健先 張乃明 胡荣锦 姚善安 蒋惟冰 崔庆彬 祝新春<br /><br />中国民主同盟:龚炯 王士谔 周大刚<br /><br />中国民主促进会:張蓉贞 缪育万 盛士铭 郑珏来<br /><br />中国农工民主党:李芗荪<br /><br />五.京西中学的师资<br />京西中学的师资力量是雄厚的,下面以教研组分列之:<br /><br />数学教研组:刘季辉(组長) 仲豫治(组長) 薛昌业 毛履行 姚念曾 王士谔 程健先 赵文才 孙华通 卢基鸿 朱兆华 張秉书 彭国荣<br /><br />物理教研组:朱文祥(组長) 喇月华 王森 王珍 陈日新<br /><br />化学教研组:王兴衡(组長) 盛士铭 金华钟 陈金迪 吴文渊 张关鑫<br /><br />语文教研组:毛震阳(组長) 王芝瑛(组長) 龚炯 凌山 冯晓鸿 郭惠英 林伯贤 李斌 胡毓芳 赵松涛 鲍世静 郑珏来 左文中 沈桂凤 俞美兰<br /><br />外语教研组:徐素娥(组長) 缪育万 倪孝本 金希伟 郁鸣槐 赵敏树 吴上元 马悦安 刘文英 刘春荣 郑荞青 朱志行<br /><br />政治教研组:樊尚德(组長) 应诗球 应延麟 樊春曦 蒋惟冰 張乃明 姚善安 朱沁华<br /><br />史地生教研组:張蓉贞(组長) 周大刚 张保元 李芗荪 俞后生 黃君仪 张凤娟 李含嬛<br /><br />音体美教研组:庄元勋(组長) 蔡月东 王振汉 張玉林 蒋永法 柴宝善 鲍天民 许文漪<br /><br /> 六.京西中学的历史与位置<br />京西中学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653号,原来是私立的国强中学,1956年三校合并后,由于位于北京西路,就定名为京西中学。在文革中曾改名为北京中学,因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工作居住的地方,北京岂不远胜京西,岂不更显大气,豪迈,更具有時代精神。文革后又恢复为京西中学,再后来又与成都二中合并,改名为建承中学,源于解放前该校有地下党的支部,是座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但我们一般仍习惯称母校为京西中学。<br /><br />京西中学位于北京西路石门二路交界处,座南朝北,大门开在北京西路上,东面是605弄,西面有一座小照相馆,名为中亚。一般女孩子喜欢光临,一是近,二是价廉,我仅是为了拍报名照,才偶尔入内。照相馆旁边就是祥生汽车公司维修出租汽车的车间。学校对面是无轨21路电车的调度休息室,旁边是水果店,银行储蓄所与邮局的门市部 ,是三慰一邨的门面房,也就是以后闻名中外的东八块地块的范围。东八块的开发动迁,涉及当時上海滩的首富周正谊,直指当時的市委书记陈良宇,掀起政坛的一场风暴。风平浪静后,这里巳成为静安雕塑公园的一隅绿地,更增添了母校周边的人文气息。<br /><br />七.京西中学的校园(一)<br />京西中学的校园不大,占地不会超过10亩地。进大门左侧是3层楼的主教学楼,一与二层各有四个教室,教室的南面是教师办公室。一楼的南边三个教室,是由可移动的木板隔开,打通即成为一个会场 ,教室旁有一小间,是卫生室,三楼是斜顶,是教师的宿舍。北面有通道,通向厕所与东面的小楼,通道旁围墙外就是北京西路。<br /><br />主教学楼下是一排沙滤水笼头,后面是一人高可存放自行车的地下室。进大门右侧是围墙,隔壁就是祥生出租公司的维修车间,围墙则成了一長溜黑板报。主教学楼南面就是水泥地的大操场,东西向是一个标准的兰球场,南北沿操场边还设置非标准的5个兰架。操场西边有一个高高的领操台,旁边靠墙是体育教研室的平房。操场南面是一幢三层楼的教学楼,约有6到8间教室,西面有一通道,通向另一幢较小的三层楼,一楼是图书馆,二楼是物理实验室,三楼是音乐教室,传说是危楼,隐约会感到它在幌动。<br /><br />八.京西中学的校园(二)<br />主教学楼东侧紧挨着有一幢L型的二层楼,共有六间教室,南面有一间平房,是化学实验室。再往东是小操场,放置着二个兰球架,也是水泥地的。小操场的北面,靠着北京西路是二幢三层楼的连体房子,朝南分别是总务、教导和校長室,后面一楼是食堂,二与三楼也有八间教室吧! 小操场的南面是竹篱笆与605弄隔开,旁边有个聋哑人的学校。小操场东面搭了个棚,放置着双杠与垫子等。小操场西面与大操场相通,靠南有一个沙坑与单杠 。<br /><br />整个京西中学校园不大,北靠北京西路,东南与北京西路605弄犬牙交错,实际上就是605弄花园洋房区的一部分。学校有六扇门,其中三扇与605弄相通,三扇开在北京路上,也说明学校是由居民住宅改造而成。学校由5幢楼组成,共有30余间教室,也就满足了当時初中每年级八个班,高中每年级二个班的办学规模。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不容易呀! <br /><br />九.京西中学的校园(三)<br />为了对京西校园有新的认识,近日我约了学長卓润榜重返校园,在石磊老师陪同下,对母校进行了一次较深入地探访。母校真的变化很大呀:主教学楼巳建成六层楼,对面的三层教学楼也巳建成多层的楼群,並延伸到原聋哑学校,形成一个连体楼群,后面还有一个小操场,后门直通605弄主干道。<br /><br />原来的小操场巳改成綠地,形成一个小花园,前面矗立着一座小型 人物雕像,展示了学校的光荣革命传统与精神吧!北面是唯一尚存的一栋楼,卓同学曾在一楼的国强幼儿园读过,后来成了行政与教学综合楼,但一楼的楼梯与露台巳用墙封住,改建成食堂,以适应对全市招生,部分住读生的需要。<br /><br />学校的整体布局变化不大,但面积扩大了,教学楼新建了,楼层变高了。学校的大小操场都铺上了一层綠色塑胶,既美观整洁,也保护了同学们的关节。虽然,这次探访没看到校史陈列与相关资料,有点遗憾,但在石老师的介绍下,获得不少信息 ,也使我们对母校的思念,获得一个释放的窗口。</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十.第一次跨进京西中学校门<br>我是1961年小学毕业,並考入京西中学的,但我第一次跨入京西中学校门,则要追朔到1956年,我还在石门二路小学读小学,即将升入二年级的時候。我是陪我哥来报到的,那時还是国强初级中学,还没并校,还没改名为京西中学。记得当時在操场上摆了报到的桌子,学生依次排队,交费,交照片,领书,领学生证与校徽等,整个操场多是人,就象一个热闹欢乐的大集市。<br><br>后来新生到教室里去开会,听报告了,留在操场上的均是陪同的家属,东一群西一堆地闲聊,而我则在校园里闲逛,从东楼到南楼西楼,从大操场到小操场,觉得学校蛮大的,蛮灵的,当然是与我曾就读的美华幼儿园,北师大附属幼儿园与石门二路小学相比,活脱脱一只井底之蛙。<br><br>这一次陪同跨入京西中学的经历,对我产生了较好的印象,也促成我考初中的第一志愿,毫不犹豫就填了京西中学,並在此渡过了宝贵而又难忘的七年半学生生活,后又与京西中学的同学奔赴淮北大地插队,经过六年半的痛苦磨练,才带着累累伤痕返回上海。从13岁到27岁,我的青春年华多与京西中学休戚相关呵!<br><br>十一.京西中学的课余生活(一)<br>京西中学的课余活动是丰富多采的,也是非常吸引人的。<br><br>学校是非常重视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练的,篮球、射击、游泳、乒乓等各种传统项目,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而秋冬季的長跑、单双杠、举重 、爬竹杆等,也深受大家欢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思想,深入人心,並化作学生们的自觉行动,课间休息,课余后大小操场,都是锻练的学生:运几下球,投几个篮,引体向上,挺举抓举,双手上杆……。这种劳逸结合,智力与体力活动的交替,才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与互相的促进,而养成锻练的习惯,有益与人一生呵!<br><br>学校还有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与文艺团队,如航模、话剧、歌咏、摄影等,记得我就先后参加了航模与话剧组,虽然時间不長,虽然只做了几只勉强能弹射出的小木头飞机,虽然仅担任了码头搬运工的群众角色,但拓宽了我的兴趣爱好,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我的自信力,不怯场的原始能量积累,这种种尝试、经验,对人的成長太有利了。<br><br>而当今社会上读死书,做难题,上辅导培训班等习以为常,乐此不疲的做法,有违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長,虽然与升学、就业、成才的大环境压力有关,但注重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注意孩子天性的发展,给孩子以童年的玩耍与快乐,这是摆在每一位成年人面前的课题,我们不能改变大局,有時也不得不去顺应它,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多给孩子一些人文关怀,让天真孩子的心灵与脸上多一点发自内心的笑容吧!<br><br>十二.京西中学的课余生活(二)<br>京西中学的篮球活动是远近有名的,也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每逢周未二节课后,经常在大操场举行校际篮球比赛,既有学生的,也有教工的。我们把教室里的椅子搬出来,围着操场占领有利位置,我们就是最早的球迷,也是京西校队的铁桿拥泵,因为这里是我们的主场,主场当然要有主场的氛围嘛。<br><br>周未有无比赛,是有先兆可辨的,一般当天体育老师会搬来梯子,给篮圈换上崭新的蓝网,並在校门口放上一块欢迎XX篮球队莅临指导的黑板。遇到精采的比赛 ,那真是里三层外三层,把整个操场围得水泄不通,呼喊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简直震耳欲聋。西楼与南楼的楼梯上,教室的窗口旁,也挤满了观战的同学。有些调皮的小同学还爬到树上观战,居高临下,一览无余。有時也吸引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老师,放下沾水钢笔,探头張望。<br><br>每当比赛进入关键時刻,也是球迷发挥作用的時候了。对方球员罚球時,嘘声四起,更有甚者,在底线幌动双臂,企图分散对方的注意力,有的甚至想摇动球架,来干扰对方,往往遭到裁判的制止。在这种场合下,没有一点定力、素质与扎实的基本功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当時还不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只知道京西要蠃,我们不能输,这可能也是竞技体育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吧!<br><br>十三.京西中学的课余生活(三)<br>在京西中学这样激烈、浓厚的篮球气场影响下,我们也迅速加入学打篮球的队伍中,我们人小手小力气小,打大篮球不行,就从小号的橡皮球入手。班级男生集资买了小橡皮球,一下课我们就冲到操场,抢个篮架,就运球,传球,投篮,打起篮球来,直到上课铃声响,才抱起篮球,擦着汗,恋恋不舍地离开球场,向教室走去。<br><br>而上午下课后,我们又杀向操场,抢占篮架。虽然全校大小操场,共有正规与简易篮架(板)近拾个,但全校有近30个班级,僧多粥少,争执与矛盾也是少不了的,有時几个皮球差不多同時砸向一个篮板,谁先谁后也是讲不清的。处理此类矛盾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一方高姿态,主动让出;二是,共同占有,各打各的球,各投各的篮;三是,三对三,进行比赛,不打不相识,成为了球友。<br><br>从小橡皮球起步,接着是排球,最后是正式的篮球,球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了,我们的球艺也逐渐提高了,手脚灵活了,身体强壮了,个子也拔高了。虽然我戴了付眼镜,对打球极为不利,镜架与镜片也不知打碎了多少,经常是中间用橡皮膏粘一下,或戴着一只镜片的眼镜,继续战斗。但我对兰球的热情不变,经常中午是在占领的篮架旁,完成了午餐,然而既没得胃病,也没患盲腸炎,乃是奇迹矣,篮球成了我一辈子仲爱的体育运动。<br><br>十四.京西中学的课余生活(四)<br>从看别人打球,到自己练习打球,从拍球不稳,到左右手交替运球,从投篮三不沾,到远距离中投。我们从篮球的观众与菜鸟,逐渐成長为篮球爱好者,三对三的比赛是我们的最爱,因为只要有六个人,一块篮板,一场篮球对抗赛就开场了。三对三,既可以区域防守,又可以人叮人,它包含了正式篮球赛的基本技战术,而且攻防转换极快,防守方只要抢下对方投篮不中的球,只要把球传回罚球线,马上就成为进攻方,开始发动下一轮的进攻。如果人多,则三战二胜,轮换上场,如人再多,则一球决胜负,变成了擂台比拼。<br><br>经过了一二年的操练,也形成了班级的篮球队,中锋前锋后卫,倒也是人尽其才,是经过反复比拼,在实战中选出来的,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较正规的五对五全场比赛也提上了日程,尽管个人的技术,包括过人上篮与中投命中率很重要,但更关键、决定胜负的因素,则取决于团队的配合和速度耐力的持久。<br><br>篮球,是一项吸引人的体育运动,参与其中,其乐无穷。远投命中,三步上篮,碰板入框,固然高兴;积极防堵,截下传球,争夺篮板,也很尽兴;更别说,快攻得手,一传一切,背后传球,配合密切,如鱼得水,更是痛快淋漓呵!单打独斗,人高一码,技高一筹,如入无人之境,固然骄傲:但配合默契,妙传神投,更是棋高一着,使人赏心悦目啊!这也是篮球运动的无穷魅力所在吧!<br><br>十五.京西中学的课余生话(五)<br>京西中学除了篮球是传统体育项目外,射击、游泳、乒乓、体操、摩托车与航模等都有运动队、兴趣小组或尖子运动员。记得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带我们到南京西路,新成游泳池旁的射击场进行小口径步枪的射击 。这种实弹射击是在平時用木头枪反复操练的基础上,並在引体向上等手臂力量锻练提高,三点一线要领的熟练掌握下进行的,所以效果奇好。三枪实弹11环达标,我记得三枪射出,射中12环。<br><br>学校航模小组是由陈金迪老师担任指导,我曾经参加过一段時间,制作场地好象在西楼三楼,同学们在陈老师指导下,用小刀切割木头,用纱皮纸磨研,再用快干胶粘结……,整个房间堆满了航模器材,大家紧張而有序地忙碌着。当一架架弹射飞机模型,橡筋直升机模型与纸糊翅膀龙骨的大中型航模完工時,成功的喜悦弥漫在这间充满香蕉水气味的工场间。<br><br>逢到周未下午放学后,在大操场也会举行航模的展示表演。压轴戏总是陈老师用钢丝绳牵引着一架航模飞机,飞机用煤油作燃料,陈老师站在操场中间,手握钢丝绳,掌控着飞机,一会儿上下起伏,一会儿翻滚,一圈又一圈。只見陈老师用力撑控着牵引航模的钢丝绳,连续十几分钟 ,豆大的汗珠掉下来了,小伙伴们接过陈老师手中的钢丝绳,也学着操纵飞机,伴随着飞机小马达的轰鸣声,成功的喜悦与飞机一起飞扬。<br><br>十六.京西中学的课余生活(六)<br>学校除了体育项目外,还有许多文艺方面的团队,如话剧队、午蹈队、合唱团、摄影组、美工组等。记得我也曾参加过学校的话剧队,並也上过台,演过戏,虽然是群众丙、跑龙套的角色,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那场面,那情景仿佛就在眼前。<br><br>那是描写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情景剧。整个剧由二位男女生的朗颂串联,把人们帶回那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半殖民半封建旧中国的苦难场景,其中一幕就是码头工人扛着重 物,艰难前行的情景。我就是那一队,在工头逼视下,缓慢、费劲地挪动脚步搬运工人中的一员。记得有次在电车一场大礼堂演出,为了更真实感人,我们上场前,先在外面操场上跑步,直跑得汗流浃背,才随着伴奏的码头号子歌:搬那,搬那……,骨头架子多要散了,搬那,搬那,……。我们弓着腰,一步一步,艰难地负重前行,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历史,感染了观剧的同学们。<br><br>那个情景剧还先后到普陀区少年宮的礼堂,不少工厂的会场去演出过,使我们見了世面,开了眼界,也是我自从幼儿园狼嚎录音,饰演大灰狼后 ,又一次涉及文艺演出,只不过午台与场面更大,演出场次更多,影晌更大了;只不过从反面角色,成为了正面形象;只不过从只听声不見人,成为光見形体不闻其声而巳。<br><br>十七.京西中学的课余生活(七)<br>京西中学的团队与兴趣小组,能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一方面它的门坎不高,真正办成了同学们有兴趣参与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担任指导的老师,都是全身心地投入,狠不得把十八般武艺,统统传授给学生,再加上同学们是自愿报名,兴趣所在,非常自觉。所以当時的团队活动轰轰烈烈,京西中学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br><br>就我曾参与的航模组与话剧队来说,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時也找到了与小伙伴之间的差距,如薛经达同学的创意与灵巧的双手,使我自叹弗如,又如话剧队担任朗颂同学,字正腔圆,富有感情的声音,也使我这个自以为在北京经过童子功训练的货,找到了差距。常言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经过这种多次比较,使我的骄傲之心受到打击,使我不服输之情得到激励。<br><br>有時课余生活中的经历,会启发影响你的一生,会使你终生受益;有時同伴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引起你学习,摩仿,赶超的动力。有時课余生活与集体活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单纯课堂教学的作用;有時同龄人榜样的力量,远远胜过空洞无物的说教与灌输。人们常说的,言传不如身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br><br>十八.京西中学老三届班主任名录<br><br>高三(1)班:毛履行 高三(2)班:徐素娥<br>高二(1)班:蒋惟冰 马悦安 高二(2)班:王森 林伯贤<br>高一(1)班:张保元 高一(2)班:冯晓鸿<br><br>初三(1)班:卢基鸿 左文中 初三(2)班:赵松涛 初三(3)班:郭惠英 初三(4)班:金希伟 初三(5)班:姚念曾 盛士铭 初三(6)班:陈金迪 初三(7)班:金华钟 初三(8)班:黄君仪<br>初二(1)班:孙华通 初二(2)班:鲍世静 初二(3)班:凌山 初二(4)班:李斌 初二(5)班:俞美兰 朱兆华 初二(6)班:应延麟 初二(7)班:张秉书 刘春荣<br>初一(1)班:张凤娟 吴上元 初一(2)班:胡毓芳 初一(3)班:沈桂凤 刘文英 初一(4)班:俞后生 初一(5)班:张关鑫 初一(6)班:程健先</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