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在杭州湖墅(现拱墅区),有条古老的河~古新河。西湖的水是她的发源地,她与杭州城多条内河贯通,全长3.8公里。 “古新河”在清朝同洽年的《浙江省垣水利全图》上,称之为“子塘河”,为杭州市著名的“三塘五坝”之一。三塘即:上塘河、下塘河、子塘河。<br> 古新河水穿城而过,相互联串成网,既可排洪灌植,又用于旧时的交通运输!<br><br> 还记得50年代我家住在卖鱼桥边的草营巷,有一天在离我家屋后十几米的河边传来一阵唢呐喇叭、鞭炮声,出去一看,原来市郊农村的一位姑娘嫁到市里,是坐船来的!先由娘家抱上岸,再上了花轿,前往住河对面信义巷的婆家了。记忆犹新!<br><br> 在湖墅的武林门沿古新河往南就是以前的西大街,河、街平行。西大街一直通到西湖边的六公园,古新河水就源自少年宫边的西湖“圣塘关闸”,由此闸口泄水流入古新河。<br><br> 那么,古新河水是如何进入湖墅的?之前她又流经了怎么样的路途?故事就从西湖边的圣塘关闸开始,让我们来一睹庐山真面目吧!</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站在美丽的西湖边,观远山朦胧,看波平浪静,微风轻佛着垂柳,浓妆淡抹总相宜!</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西湖东北角,有一座有名的历史景点:“圣塘闸亭”。</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圣塘闸”与“圣塘闸亭”<br> 圣塘闸是西湖“石函三闸”之一,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始称“九曲昭庆桥”。明代又称溜水桥闸。民国时期拆除杭州城墙时改建为“圣塘闸”。<br> 1950年将木制闸门改为铁闸门,泄水口改为混凝土暗渠。1984年将人力启动改为电力启动,在关闸之上,建了“圣塘闸亭”,并将白居易所著:《钱塘湖石记》碑刻于朝东之墙面,供世人众览!<br> “圣塘闸”历史悠久,是西湖与城区内湖互相沟通的主要通道。<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白居易的《钱塘湖石记 》<br>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曾为官杭州,任刺史。于长庆四年(824年)三月十日作了《钱塘湖石记》,这是其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的修治西湖水利以灌田、沦井、通漕的文告。内容精深,计划周密,文风平易,语言清新,是水利史上不可多得的美文。 <br> 钱塘湖石记表达了白居易对人民的关爱。处处为人民着想,处处为国家着想,让人民专心于农耕,且希望有好的收成。更写出了朝廷的黑暗,官府的自私。<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圣塘闸亭的正西面,是闻名古今的“断桥”,二者相距约二百米左右。照片远处的断桥依稀可见!<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断桥——这就是当年许仙与白娘子初次相遇的地方!<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圣塘闸亭”的西北面,连接旧时的“昭庆寺”,即现在杭州人老少兼耳熟能详的“少年宫”;与“断桥”三者,呈一个等腰三角位置分布状!<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圣塘闸亭的湖边往南200米,就是大家熟知的“六公园”。<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临湖而建的“圣塘闸亭”底下,便是流水涵道。<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雨天西湖泄水时,西湖水由“圣塘关亭”下的地下水道,向北横穿流过地下约近百米的“北山路地下河道”。<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西湖水白浪翻滚、轰鸣而出,涛涛不息,向北流入古新河!<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60年代初时,西湖泄水闸出来的水,首先流向离湖水出口近80米外西岸不远处、建有的一座少年宫“少儿水电站”。湖水在这里先经过小水轮发电机发电,再排入古新河中。<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杭州市有多个小学的优秀少先队员曾在这里轮流当体验小工人,学习开闸,发电等工序。不少外宾参观,此事当年的人民日报还做过新闻报道。初中同学吴浚明当时在附近“杭州铁路一小”读小学,就曾是“体验小工人”其中之一!<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西湖水首先经过发电后,再流入了古新河。 这是“小水电站”遗址目前还存留着的流水道!<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水途经小水电站后,来到了西湖区段的第一座桥:“风起路桥”。<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河水向北过风起路桥二百多米后,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路段。<br><br> 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地处西子湖畔、宝石山下,古新河水穿它的东花坛广场而过。于2002建成并投入使用。集会议、演出、会展、影视、餐饮休闲为一体,是浙江省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这里,河水穿越了约90米左右的人民大会堂广场花坛地下的“露台天井状”路桥。大会堂河段中间呈天井状,东西二面分别是广场、花坛,南、北两边是二条路桥,分别行车走人。<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现在的城市里,经常是路、桥合一。虽然路桥有别:底下过水的称为桥,反之就是路!但有的虽然底下过水,但流经地面的距离很长,也称之为地下水道、暗渠、涵道等!人民大会堂花坛广场下的古新河地下“天井状”流道,就是路、桥、渠、花坛合一,确是路桥文化的智慧设计!<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在通过大会堂广场花坛地下河道后,来到了第二座桥:省府路桥。<br> </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省府路是东西走向,东起环城西路,西至保俶路止。由省府路桥,沿省府路往西近200米就是地处省府路8号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南大门。<br> “省府南大门”正对面,是“人民大会堂”的北门,二者一路之隔,近在咫尺。<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紧贴省府东围墙而过,流经到了省老年活动中心。<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在老年活动中心,办有“老龄文艺大学”,退休的老同志们可以在这里学习:琴棋书画、歌舞国标、文学诗赋、互联网新技术……,丰富了老年业余休闲时光!<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流经过了省老年活动中心后,就到了第三座桥:“科创桥”!<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科创桥”——顾名思义,这是一座新建、新命名的桥。记得76年左右,因与省里共同协作研制项目,就常去省科委联系工作。当时的省科委就在桥的西侧,贴路边过桥就是当时的“省科委”大门。现在是“浙江省人民政府省行政中心四号楼”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就在这个大院里。<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水通过科技桥向北30米后,即刻转了90度的弯,向东穿过环城西路上的第四座桥——“桃花港桥”!这也是古新河水在进入湖墅、在武林门以南区域的最后一座桥。<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水向东流过了桃花港桥后,由西湖区进入了下城区的地盘。前后呈“Z字状”走向,在下城区地域,向东流过100米左右,又掉头向正北,在体育场路南进入了湖墅地域——拱墅区。<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以现在的规划,武林门体育场路以南、环城西路以西划属“西湖区”。古新河水由西湖区的圣塘关闸起,流至环城西路上的“桃花港桥”止,“西湖区河长公示牌记录”:区间距离为820米。<br> 在“西湖区”区域,古新河共流经了:圣塘关闸、一条北山路地下水道、“人民大会堂井字形组合路桥”、四座单独路桥。<br><br> 古新河水在这里进入湖墅,来到了拱墅区域的第一座桥:古新河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在武林门横穿体育场路,流到湖墅南路口,是古新河往北方向在拱墅区流域的新起点!<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武林门沿古新河往北就是湖墅地区。由古新河桥顺流而下,第二座桥是拱墅区环城北路318号、杭州市政府大楼南大门50多米的第二座桥:混堂桥。<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河水通过了混堂桥继续往北流,就到了市府大院北门口边的第三座桥:西洋桥。<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继续北流,来到了第四座桥:半道红桥。与古新河平行的行车路就是莫干山路,在西洋桥与半道红桥河道间的莫干山行车路上,现在还有个车站叫:密渡桥站。是否这段河道间以前还有一座桥叫密渡桥?是历史原因不知何时拆除了吗?尚不清楚。<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站在文晖路古新河上的“半道红桥”上,往朝南的武林门方向看,是图中古新河尽头前几年新建的高楼,正好遮挡住了同样高度的杭州市政府大楼。<br> 由文晖路半道红桥往东50多米是湖墅南路口,十字路口往东不远,就是老“半道红桥车站”,我班赵华钦同学就住在这附近。曾经有名的“杭州汽车发动机厂”,也在这里。<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半道红桥的西北面,古新河西、紧临半道红桥的这座黄色外墙的大楼,就是我初中母校的新教学楼,现在叫文晖中学!今年5月的50周年同学会,就是在这座楼的大会厅开的!<br><br></font></h3> <h3> 我初中的母校原来叫“杭州沈塘初中”(63年由杭十八初中和大关初中合并而组成),66年文革时更名为长征中学。</h3><h3> 珍贵的历史照片上是刘炳国、陈可泉同学。这是66年学校更名后他俩留下的珍贵史照!</h3> <h3><font color="#010101"> 后因教育发展的需要,初、高中实施分离以后,初中部独立:2005年9月更名为“杭州文晖中学”,仍留在原址:杭州拱墅区沈塘桥弄12号,创办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br></font></h3> <h3> 分离后的高中部就叫“杭州长征中学”了,迁往杭州市莫干山路536号的新建校区,是创办至今50余年历史的一所浙江重点中学。</h3> <h3><font color="#010101"> 50周年弹指一挥间,2016年5月8日返母校举行六六届初中毕业五十周年同学会时,我们三(2)班女同学们在学校操场上的靓丽合影!<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2)班老班长吴浚明代表66届4个班的同学,做66届毕业50周年同学会主旨发言!<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全新的塑胶跑道的操场、现代化的光电教学楼!<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着眼前照片中这鲜亮的大操场和跑道,都还记得当初63年建校时的情景吧: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土、坟地、野坡,我们和全校师生,硬是靠双手,用锄头、铁锹,扁担、抬杠,竹楼、竹框,一人挑、二人抬,利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用出了洪荒之力,硬是把这片高低差近2米的荒土坟地野坡,平整成了这个大操场!抚今追昔,今天这里已是天壤之别了!<br> 高坡上的土,就近填在了操场东边几十远的古新河边就近的洼地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班这几位男同学50年前在操场上的珍贵合影,同学们还都认得出吧,背后就是我们上课的老教学楼!<br><br> 大家一定认出照片中有位同学是孙裘海了,班里曾经的蓝球主力前锋。他原来住在西大街的狮虎桥边,离西湖圣塘关闸最近了。<br><br></font></h3> 三年初中毕业的1966年上半年,文革开始了。学生成立了红卫兵,戴着红袖章在学校楼前合影!<div><h3> 难忘的文革岁月开始了……。</h3><h3><br></h3><h3> 我们是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初中时代。看到眼前模糊相片中,在那难以泯忘的三层高的老教学楼背后,你是否又回想起了曾经的初中学习岁月,又能回想起多少昔日同窗、邻桌学友们的课堂趣情和囧事?</h3><h3> 我初中时相处的同桌之一是沈全义同学。在当年使用和玩过“矿石收音机”的学生时代,沈全义同学可是我们同学中都崇拜的无线电能手和“半导体”、“三极管”专家啊!</h3><h3> 坐在教室里,望着临窗朝南的一片水稻田和池塘(这里早已变迁为文晖路了),可心里总在盘算着下课的铃声!</h3></div> <h3> 下面是二张个别老同学初中毕业时的难得珍贵合影!也是当年唯一离别纪念!</h3><h3><br></h3><h3> 原该66年暑假初中毕业的我们,就这样随着时光和古新河的流水般,融入了全国的文革年代……。直至文革中段:68~71年间,同学们才陆续从这熟悉的校园,先后踏上了更大的人生课堂:插队支边、 建设兵团、当兵入伍、进工厂……!</h3><h3><br></h3><h3> 让我们记住这些熟悉的五十多年前芳华脸庞吧!</h3> <h3><font color="#010101"> 西周《太公家教》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忘不了语文课张维群老师、为我们准备实验器材的黄仁忠老师、校医卢爱卿老师、体育应承中老师……;更忘不了已离我们而去的二位慈祥、严峻的数学老师、二任班主任:饶春秀和叶 恵老师,我们会永远泯记在心!<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出了校门右转,同窗男同学们重新回忆行走在放学路上弄堂里的滋味!<br><br></font></h3> <h3> 出校门右转向东50米就是古新河边,沿河边的路,现在就叫古新路!</h3><h3> 学校的东面围墙距离古新河边只15米寬,之间有一条绿化小道。</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上这座离学校大门约八十多米远的第五座目前未标注桥名的:‘无名小桥’,是全校住在河东的同学,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的必经之路。她50年前究竟是啥样的呢?<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原来这第五座桥就是全校大多同学上下学,每天经过、难以忘怀的“老沈塘桥”!<br><br> 这就是50年前“老沈塘桥”的样子,应该是一座石拱老桥,可惜没能保留下来。后面的背景楼就是我们曾经上课的三层教学楼。<br><br> 看着照片中模糊的背景和熟悉的身影,你是否仿佛也置身到了那个难忘岁月的清晨?<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住得离学校和这座老沈塘桥最近的我班同学,应该是家住在离桥不远、湖墅南路边的田文琴和刘炳国同学。<br><br> 有同学回忆:“回到初中时候,从学校出来过了老沈塘桥,桥边有个菜场,记得我们曾经去摊上买红萝卜当水果吃。桥上有亭 ,亭上常有人贴:我家有个小儿郎,一夜哭到大天亮......”可爱的传说!<br><br> 这仅有的几张珍贵的老照片,是戴新华同学,保留和提供的!<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沿着学校旁的河边小路沿古新河再往北约半里路,就到到了沈塘桥路上的第六座桥:现在的“沈塘桥”。<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沈塘桥路东口是湖墅南路,往北不远就是红石板,我班住在附近有王铁南、韩小马、龚泰峰、吕 煜、林小玉等多位同学。<br> 住在红石板五一新村的还有潘艳珍、刘琳、蔡林英、方桂清、章阿牛等同学,沈塘桥路也是他们每天来学校上学的必经之路桥!<br><br> 陈凤花同学回忆起:初中时的三年我都住在红石板,与蔡国強家住在同一幢楼房。他住在二楼的,我家住在楼下;和顾丽丽,呂煜也住得很近,就隔了一幢楼房。<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顺沈塘桥路,向东穿过湖墅南路东几十米,就是当时的钱江管理局宿舍,沈全义、付培林、王惠兰等同学就住在这里。<br><br> 照片中的4位同学都是我们班的,照片最右边的是付培林同学。看到这张由王铁南同学保存的、当时在沈全义家门口合影的老照片,好像又把我们拉到了那个年代……。<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69年3月付培林也与班里的许多同学一样,随着全国的“上山下乡”大潮,支边到了黑龙江同江县!<br> 72年7~8月间,他曾与另二位支边同学,三人由同江县经哈尔滨、大连坐船来到青岛,住在我的同学宿舍(我当时在青岛上学,同学放暑假回家空了床)。我陪他们愉快的在青岛玩了三天,然后一同火车回杭州。<br> 没想到这竟是最后的一聚。噩耗传来,付培林不幸于73年夏,永远的把一腔青春热血和年轻的生命贡献在了祖国北疆的黑土地上。<br> 让我们记住他吧,为祖国北疆新农村建设献出生命的同学~付培林!<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这是湖墅南路上60年代的沿街住房,看着是否感觉似曾相识?<br><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沈塘桥路西口是莫干山路,凌永德、徐玉仙 、沈美玲等同学则分别住在莫干山路西侧的邮电宿舍、建工宿舍一带。<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站在这新沈塘桥头,向南一眼就可看到那不远处的老沈塘桥了。<br><br> 望着河面和河两岸的变迁,詹志坚同学感慨道:“古新河水唤醒了我们儿时回忆,古新河是我们生存的河流,大人们在这河里洗菜,淘米,洗衣服。我们儿时在河里嘻闹玩耍,摸螺丝,捉小鱼,游泳,并游到对岸偷瓜!小学是在刘炳国家旁清河闸边的一所小学上的,初中则是在沈塘初中。每天翻越沈塘桥上下学,放学回家沿河边玩耍……。<br> 总之看到古新河,又使我们回到童年时代”!<br><br> 与詹志坚和三(1)班王 泽、朱同学…等同学回忆的童年时代生活一样,同样使我也回忆起了当年住在卖鱼桥时常去“赶蕩儿”:在家旁屋后的池塘、小河里,用手、鱼叉、小网兜抓鱼的情形!那时的鱼可都是本塘、野生的啊,咋会有那么多鱼呢?!<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徐玉仙忆及:“古新河”好亲切!这里留下了我们童年及少年时期的足影。<br> 男同学回忆网鱼叉鱼,我记忆中是在河边采荠菜,剪马兰头。<br> 小学时我们很多同学住红石板,我们家东边不远处是大运河,初中时搬到现在的文二路口,我家住在建工宿舍,和邮电宿舍紧挨着的。当时我们那儿写信地址也是:杭州三官弄…”。<br><br> 同学们还是否还记得:王铁南同学的家就住在湖墅南路、紧靠古新河边,临河而居,是当时不多的河景房了啊!<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照片中沈塘桥东北面、左上方的黄外墙楼房的位置,记得这里原来是新华造纸厂的家属宿舍楼,江秀珊同学就住在这里。现是早就拆了重建的楼。<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过了沈塘桥继续沿河往北,就到了潮王路上的第七座桥:新河坝桥!<br><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站在潮王路的新河坝桥上北望,远处横跨河面这座带亭子的建筑,就是古新河上的最重要的建筑:“新河坝”!既是坝,也是桥,坝桥合一。应该是第八座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清朝《浙江省垣水利全图》上杭州市著名的“三塘五坝”之五坝:分别为德胜坝、石灰坝、新河坝、猪圈坝、会安坝。(除会安坝外,其中四坝都在拱墅。)<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宋时就有新河坝桥,桥以坝名!新河坝是在原址上多次重建,2003年重建时在坝上修建了檐亭一座。便于两岸来往通行,又可观景、休息,仿古建筑美观又实用!<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新河坝遗址<br> 新河坝位于杭州米市巷街道双辉一弄西,跨古新河。是大运河湖墅段“三塘五坝”之一。宋时有新河坝桥,桥以坝名。新河坝微控制西湖与运河水位差而设,昔有南北两陡门,西湖泄水时,有“陡门春涨”景观,为古“湖墅八景”之一。古时古新河可通船只,到此需翻坝过船。在坝塘上,有专事货物过驳的过塘行。<br> 1968年新河坝重建,不能通船。2003年再次再建,现坝桥上有檐亭一座。<br> 昔日坝旁还有集市,坝附近有祀潮王陈才的潮王庙。坝东南建有祈“天、地、水”三官之三官庙,现已湮灭。<br> 古新河及新河坝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现仍担当着调控西湖水位的作用!<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坝旁的新河坝遗迹碑铭石刻!<br> 说明图原载:《清同洽年浙江省恒水科全图局部》<br> 这张清朝的图上:显示了古新河与保俶路边的西溪河也互相连通,也标出了我现在住地附近上宁桥、下宁桥的位置!<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重建的新河坝,以坝、桥、檐亭三合而一体,也展现了历史的积淀和文化智慧的传承!<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记得初中时,我因家离学校较远,住在卖鱼桥南边的草营巷,大多是坐公交去上课,没有自行车,有时会步行几站路去上学。与好多住在米市巷一带的同学一样,会抄近路由湖墅南路西穿过路边约40多米的小巷,越过枯水期的新河坝,徒步沿古新河边的小路去上学。当时小路边都是菜地。<br> 那时的新河坝枯水期就可行路走人,泄水排洪时就像瀑布一般飞流直下、日夜轰轰作响!大多时间则是涓涓细流了。<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湖墅南路边的小巷,由南穿过新河坝上岸就到了古新河西岸。<br> 若能回到2000年的16年前,新河坝口顺路左转往南二、三十米,这里还是老三官弄、宗坛巷;右转就是羊弄口、万物桥。吴浚明、方雍雍、沈秀娟、戴新华、曹志江、赵根宝…等几位同学的家就住在新河埧边这一带。<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吴浚明同学深情回忆:“初中时家住在新河坝羊弄囗。羊弄口在新河坝下游几十米,那时新河坝冲下来的水还很清的!<br> 那时常在古新河里洗衣、洗被子,是用木棒捶,在石板上搓。结冰时还把冰敲开了再洗衣,边洗边结冰,苦中有乐”!<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从这张照片中,是否还能找到一点许多同学在那个年代所经历过的相同身影吗?</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2000年始,古新河畔及城市的改造和拆迁,这里成了新建的“浅水湾城市花园”公寓!<br></font></h1> <h1> 这是莫干山路上的三官弄入口。也可看到远处古新河边浅水湾公寓的高楼了。</h1><h1><font color="#010101"> 顺弄往东60多米,还可以找到三官弄、宗坛巷拆迁后留下的一段。</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 这是潮王路入口处的一段宗坛巷门牌号和新设的路牌!</h3> <h3> 新河垻旁的三官弄、宗坛巷拆迁后模样全变了,三官弄、宗坛巷一角还能找到。宗坛巷主巷已经没有了,巷中、尾部还有一幢楼和几户没拆。也就是原戴新华家再往西仍保留着,呈丁字形,向东还有6、70米长的断头老巷,北出口连接三官弄,南连通潮王路。那儿没拆的还有原住户丁姓一家。</h3> <h3><font color="#010101"> 徐玉仙深情回忆:“那时晚上都在戴新华家晚自习。每次去之前,他爸妈总是不厌其烦的帮我们把‘门板’在前饭堂电灯底下搭好,让我们这么多同学可以围着坐下来做作业,真的很难得。<br> 在戴新华家晚自习男生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申屠品潮和凌永德。申屠品朝特别爱笑,作业写着写着不知为什么就听到他在笑着,于是认真作业的大家开始活跃起来……。凌永德住邮电宿舍去新华家自习和我是同路。记得有次学习完了,不知谁说区政府那边灯光球场有球赛,于是大家又跑去看看篮球比赛。<br> 哈哈,很开心的晚自习,特别是做几何题,同学们都把自己的解法拿出来讨论…”。<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这张杭州的老巷弄街房照片,是否还能看到与当年宗坛巷老房子有一点相同的味道?<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路边墙幕上的的部分图介!<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抗金洒血半道红。<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宗坛巷里制棕绑!<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伞坛巷里制伞忙!</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重新回到新河坝,沿着西侧的古新河边继续向北,再走约300米就是古新河上第九座桥:万物桥。<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现在的万物桥是由原址北移约近百米左右后重建的。<br><br> 桥的东端立的是“余塘巷”的路牌!<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桥的西端立的是“万物桥巷”的路牌,路牌后是浅水湾公寓的高楼。<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一桥连通了二条老巷道,嫣然成了一条东西走向的界桥。住在湖墅北部的好多同学,有时也会穿过万物桥,沿河西的古新河路,走小路去学校上学。<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沿万物桥东端的余塘巷,走过现在的米市巷花鸟市场,约50米就是湖墅南路了!<br> 湖墅南路口左转向北约几十米,有旧时的米市、菜市场、老米市巷车站等。</font></h3><h3></h3><h3><font color="#010101"> 班里的申屠品朝和徐忠信二位同学的家,就在离米市巷车站南60多米远、路边的同一个老墙门里。班里住北面卖鱼桥一带的同学,放学回家路过会偶去一驻。我也曾放学时去他俩墙门里玩过,好深的老墙门啊!</font></h3><font color="#010101"><br> 若在余塘巷路口向东直行横穿湖墅南路口,则对面就是夹城巷,再往东走就是老德胜桥,桥东是长板巷。黄国芬、王妙凤、厉泉源、于来兴等同学就住在长板巷这一带。<br></font> <h3><font color="#010101"> 站在万物桥上北眺:古新河向北一直流到这里后,已快尽头,呈丁字形的三叉河口大湖面,古新河在这里分道。这里湖面开阔,西湖泄水时流出的鱼也大都汇集于此,现在成了一个垂钓区:钓鱼爱好者在此钓鱼,河边亭子里有人在下棋。和谐美好的清晨!<br> 远处河边高楼处,是以前的杭州链条厂旧址。<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万物桥的西面一端就是“浅水湾城市花园”公寓的东门入口。原来的“羊弄口”已全然难觅了,“羊弄口”旧址全部都已建成了“浅水湾城市花园”的一部分了!<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西、万物桥西端朝北边的路,现在叫里万物桥路。<br> 沿浅水湾公寓边的里万物桥路北走60~70米,是古新河向西分流支道上的第十座重要的桥:“里万物桥”。<br><br></font></h3>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里万物桥路是斜向西北走向,“里万物桥”是古新河上唯一保存至今较完好的一座石拱桥!</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远观古石拱桥~里万物桥。</span><br></h1> <h3><font color="#010101"> 桥头立了石碑,记载了该桥始建于宋代至今的历史沿革。在里万物桥的西侧桥拱下有“大明正德三年(1508)岁在戊辰正月七日”题刻一方。<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里万物桥”2013年被列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里万物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横跨西溪河东支流口清水潭。<br> 桥长16.9米,桥平面呈腰鼓形,两头寬,中间窄。桥面经过改建,2005年修缮时恢复传统桥面。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净拱跨5.8米,为6块拱板并列。<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翻过里外物桥向北,就是清水坛巷,清水潭巷北接文一路。</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转向的次流道向西流经过了里万物桥后,继续向西,流经莫干山路上的“石灰桥”,一路朝向西方,流经西溪河、西溪湿地……一直通往老余杭了吧!<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莫干山路上的石灰桥!<br><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往北流经了万物桥约80米分道后,主流道折转向东,横流经过了湖墅南路上的“左家桥”。后经过一道新建的排水闸门、向东再经过“黑桥”后,就汇流进入京杭大运河了。<br><br> 过“左家桥”顺湖墅南路再往北半站路,就是有名的“卖鱼桥”了。班里王荣、唐莉敏、周鑫娟、何浩仁、王岳培、王越兴等同学住在“左家桥”与“卖鱼桥”之间一带,而陈亦静则住在更远的运河东岸的大兜路上,我们几个都是卖鱼桥小学63届的校友。<br><br> 住得更远的同学,便是沿湖墅路、过卖鱼桥、再往北二站路大关桥旁,住运河边的王金祥和韩树祥二位同学!<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远观的“黑桥”,这是古新河流入大运河前,最后经过的一座石拱桥!<br><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流经“黑桥”后,就最终汇流进入了京杭大运河。<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br> 若在古新河与大运河交叉口往南近200米、就是老德胜桥。二者之间的运河边,现立了“德胜坝遗址”碑铭、图释。<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新河~这是杭州城里一条源于西湖的河:她地处杭州主城区中心位置,南连武林广场商业区,毗邻美丽的西子湖畔,由西湖圣塘关闸口流出,途经湖墅、新河坝,东北流经“黑桥”后,最终汇流进入京杭大运河。全长3.8公里。<br><br> 古新河水流缓缓,河边绿树连荫,芳香扑鼻,是杭州城内枕水而居、伴水而行、临水而憩的钟灵毓秀之地!<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站在老德胜桥上远眺运河、西湖文化广场。<br><br></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杭州是一座多桥的水城。<br> 古新河源自西湖边的“圣塘关闸”,在“西湖区”区域,古新河共流经了:一条北山路地下水道、一组“人民大会堂井字形组合路桥”、四座单独路桥、贴省政府东墙侧而过。<br><br> 在湖墅区域,又自武林门的古新桥开始、流过市政府东墙边、混堂桥、半道红桥、沈塘桥……到米市巷流经黑桥后,最后向东北流入大运河的北部河段,流经过了目前的十三座路桥!难怪杭州G20峰会的Logou设计,是一座桥,寓意太贴切、太美感了啊!<br><br> 古新河畔,是我们大多小学、初中同学的美丽家园,很多同学在这里出生、长大,从这里出发,走上社会大舞台。支边、下乡、当工人、参加兵团、入伍当兵……;这都已成了难忘的回忆!<br> 古新河畔有我们少年时代太多的回忆和梦想!她曾经留下了我们这一代和父辈们的足迹,如今古新河已彻底的改变了它原来的模样,众多同学虽已搬离,但仍是这一代人魂梦缠系的地方!<br><br> 杭州是座有美丽故事的风景古城,精彩无处不在。让美好的往事和故事,像古新河水般,渊源流长,缓缓流淌,最终汇流归入浩瀚的大海!<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备注:因时间久远,个别同学的原住地等信息会记忆不起来或记错,但都住得离这条难忘的“古新河”不远。若有错处,敬请原谅!并请提供确切信息地址,以便修正为盼!</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 ~老同学笔于2016.10.30.~<br><br></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