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晴必雨,久雨必晴。今天终于迎来久违的晴天。
白云对蓝天抒着情,直把蓝天撩到兴奋得一头核(忽)子,蓝得几乎可以与青藏高原相提并论。
查看下黄历,如此吉日,宜出家,宜出行,宜绕城,特别是宜绕明城墙,特别是宜穿过那些三十六丈高的城门,在穿过城门时,咬着鸡蛋糕,骑大马,挂把刀,走进城门哥哥你要将手招一招。
那还呆着干哈,走起哎。
今天有陈老师同行。
没有高头大马,交通工具当然还是那不骑白不骑的公共自行车。
出家门沿虎踞路向北,几分钟就到汉中门。
怀着对古城墙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将汉中门广场作为起点,顺时针方向绕着明代古城墙走向沿路骑行。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它始建于公元1366年,建成于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南京明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高大的南京明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明初建城时,共开城门十三座,即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中门)、清江门(今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朝阳门(今中山门)。
寓居南京的吴敬梓先生在《儒林外史》记载“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了京城十三座城门的顺序。
风雨沧桑,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清凉门、和神策门四座了,历史变迁中,又新开了许多城门。 汉中门广场位于南京明代石城门瓮城处,地近楚金陵邑城,六朝石头城及石头津。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扩建金陵城,将此处称石城门,后称汉西门。
汉西门是明内城13门之一。
1931年民国在汉西门北侧正对汉中路另辟一门,称汉中门,当然汉中门就不是明代的城门了。不过由此汉西门一带地名渐渐被汉中门所取代。
1958年,汉中门被拆除。如今汉中门已不存,但仍作为地名使用。 清凉门是南京明城墙原13座城门之一,因坐落在清凉山得名,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城构成,城门楼上的镝楼已经不存在,其余基本保存完好。
清凉门建成不久即淤塞废弃。
这是一段可以免费在城墙上行走的一段。 石头城(又称鬼脸城)简称石城,是南京的别名之一,与钟山(今称紫金山)形成一东一西、遥相呼应的态势。
相传诸葛亮论金陵形势云:“钟阜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此后,“虎踞龙蟠”便成为南京形势的专有形容词,并以此表达地势的险要,称颂它的雄伟。 石头城之所以又叫“鬼脸城”,这是因为石头城段城墙的最高处,经过天长日久的风化作用,出现了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石壁,因其酷似一张面目狰狞的“鬼脸”,又由于“鬼脸”周围砌有砖砌城墙,人们就将这段城墙称之为“鬼脸城”了。
在“鬼脸”对面约20米处,有一处长约30多米的长方形水塘,当风和日丽,湖面平静如镜,鬼脸倒映在水中异常清晰,故此塘被称为“镜子塘”。
这就是传说中的“鬼脸照镜子”景点。游人前来观赏“鬼脸”时,必定要至塘边欣赏“鬼脸照镜”这一景致。 石头城这段充分利用了山体作为城墙的一部分。
过鬼脸城后,城墙以及其后的草场门、定淮门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均被拆除了。
清光绪三十四年开筑草场门,因其城内有大片的草场所以故名为草场门,草场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城门深约20米,宽约6米。
定淮门是南京明城墙13座城门之一。靠城西的城门,位于外秦淮河东岸,1843年由于外秦淮河淤塞而废用定淮门。
定淮门原名马鞍门,初名淮远门,门外是三叉河河口,秦淮河流此入江,故名。明洪武七年,秦淮河发生水患,马鞍门易名为定淮门,以求秦淮安定。
现草场门、定淮门遗址只保留了城门的地名,城墙及城门早已不见踪影。 从定淮门大桥下穿过,沿淮滨路前行,上姜家圩路,右转上察哈尔路,就看到华严岗门。南京的城门大多三个字命名,这是唯一四字命名的城门。
2007年10月1日,南京察哈尔路西延工程顺利竣工通车,丁山脚下的明城墙由此多了一座新的城门──华严岗门。该处原是明城墙上的一处坍塌豁口,由于新建的察哈尔路西延从此通过,城墙豁口被扒开,便改造成一座新的四拱城门。
华严岗门就像一座“城墙天桥”,市民可以在上面行走,完全不破坏美观。
但随后华严岗门陷入了“命名门”。
有政协委员的提案建议:“对明城墙桃园段的新建城门‘华严岗门’更名”,一是“华严岗”没有清晰的地理位置提示作用;其次,缺乏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传承作用;再次,破坏了南京城门命名几乎全部是三字命名的特色,增加的四字命名使人感觉格格不入,没有沿革历史特色。 沿姜家园路向东就是小桃园公园,此公园起点便是挹江门。
挹江门是连通南京城内与下关码头的重要通道,坐落于下关黄土山与八字山之间,位于中山北路上。
挹江门于1921年凿开,为中山码头和下关火车站入城的交通要道,原名海陵门,为一孔城门,1931年扩建为三孔城门,改为现名。
“挹江门”三字为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题题写。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从挹江门进入南京市区。1984年,该城楼上由邓小平题词,辟为渡江胜利纪念馆。 这是挹江门城楼。 在挹江门东右手有免费登城入口,可以在城墙上步行到仪凤门。 这是在城墙上行走时,看到的阅江楼。
阅江楼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狮子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阅江楼喻阅江揽胜之意,楼高五十二米,外四层暗三层,共七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的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
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国都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始建一楼阁,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在建楼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明太祖朱元璋突然决定停建,直至上世纪末决议复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
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 这是仪凤门城楼。
再往前走就可以进入阅江楼。 这是仪凤门。
仪凤门,又称兴中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内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卢龙山(今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是旧时南京城北通往长江要道,处于钟阜门与挹江门之间,军事位置十分重要。
仪凤门架两山凹之间,可谓取尽地利之益,仪凤喻有凤来仪之意,与钟阜门相对而建,据考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之形胜,故建有钟阜门(向东)、仪凤门(向西)两座城门。
1931年(民国二十年)国民政府改仪凤门为兴中门,取振兴中华之意,前中国国民党主席谭延闿并为兴中门题写门额。
1958年至1959年,仪凤门城门在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中遭到拆除,其两侧城墙得以保存。
2006年,仪凤门段城墙重新连接,城门以及其城楼建筑复建完成。
这是仪凤门外的天妃宫。
天妃宫,位于南京市下关狮子山麓,是明成祖朱棣为感谢天妃娘娘妈祖等诸神护佑郑和航海平安而敕建,与静海寺相邻,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之一。 静海寺,位于南京城仪凤门外,北倚狮子山,东接天妃宫,西临护城河,为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之一。
寺名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明清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气势恢宏,号称"金陵律寺之冠"、"金陵八大寺之最 "。为供奉郑和从异域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等物品,和奇花异木的活株而敕建。 这是静海寺广场上的林则徐雕像。
因为虎门销烟,1842年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银元。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皋华丽号”正式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象征。
在静海寺的大观天地解决午餐。 过仪凤门后,从天妃宫与静海寺之间穿越,沿城墙外绿道骑行,到达明城墙之西北角。 从城之角沿阅江楼西门骑行。 到达卢龙胜境牌坊。 看到朱元璋雕像。 这是狮子山照壁。
钟阜门原址位于狮子山照壁附近,早被拆除,现已难觅其踪影。
钟阜门为明城墙13座城门之一,位于仪凤门以东,又名小东门。清代时堵闭,后拆毁。钟阜门本门荒僻,有一券,踞狮子山岗,是明代都城北面西头第一门。
1958年左右该段城墙被拆除,今仅存地名。
沿建宁路一直向东,就到达金川门。
金川门为明代初年京师内城13座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城北面,因金川河在其涵洞下出城而得名。南明时为防备清军进攻一度封闭金川门,清朝占领南京后复开。1907年,沪宁铁路经金川门通往下关。
1957年金川门被拆除,现仅地名尚存。
再往前到达中央门广场。
中央门是民国年间新辟的一座重要城门,位于和平门以西五百米处,为配合鼓楼至京沪铁路和平门站的交通,首都建设委员会在鼓楼起点沿子午线直对和平门段城墙开辟了单孔城门──中央门,所以起初开辟的这条大路叫子午路也就改名叫中央路。
50年代中央门及其两侧的城墙全部被拆除。
再往前又见城门,那就是神策门。
神策门是南京明城墙的13座城门之一,又名和平门,位于南京市中央门立交桥的东南角。
该门由于作为军事禁区被封闭了70多年,现存瓮城券门各一,谯楼一座。 沿环湖路转向南骑行,就到了玄武门。
1910年两江总督端方筹办南洋劝业会,为了增加游览景点,方便游览玄武湖,决定新辟城门通向玄武湖,后由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1928年7月更名为玄武门,并沿用至今。刚辟时为单孔券门,1931年玄武门改建为三孔券门。
玄武门现为玄武湖公园大门,该公园现免费开放。国庆长假期间,游人如织。
玄武湖公园作为南京标志公园现在都免费开放,而建邺区的莫愁湖公园根本不能和玄武湖公园相提并论,但一直收费。巴掌大的小公园收费近四十,不知何故?希望南京旅游部门管一管,早日免费向市民开放。
这是玄武门。 在玄武门向右转,沿昆仑路上西家大塘,其实是沿玄武门至解放门一段骑行,就看不见碧波万顷的玄武湖了,就避开了拥挤的人潮。
平时可以沿城墙与玄武湖之间的绕湖路步行,也可以从玄武门到解放门,感觉更好。
国庆长假期间,外地游客众多。恳请南京市民将热门景点让给外地游客免费游览。
这是西家大塘水闸。 这是西家大塘的徐悲鸿画苑。 解放门是解放后建造的第一座城门,位于台城入口附近,台城是东晋和南朝的朝廷禁省和皇宫所在地。
这是解放门。 这是靠解放门附近开的一个可以进入玄武湖公园的便门。 出解放门沿鸡鸣寺路左转向东,就来到九华山公园。
九华山公园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内西侧,因山南小九华洞而名,北临玄武湖,东接龙广山(即富贵山),与钟山形断脉连,古称覆舟山。公园内有三藏塔,塔内莲花座下藏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公园后的一段城墙为台城。
唐代著名诗人韦庄曾在此凭吊:“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句脍炙人口。
因世事沧桑,古台城早已荡然无存。
后人曾据韦诗将玄武湖之柳与台城连在一起,并将鸡鸣寺后的一段明城墙附会为台城。 沿北京东路向东,就来到太平门。
太平门为南京明城墙13座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城的东北垣,是南京城北面的正门。
1958年拆除,后又复建。
太平门以南是朝阳门(今中山门),西北方向是神策门。
在明初,后湖水是直抵钟山脚下的。朱元璋建造南京城垣时,填湖为埂作为出城大道。因为城墙外设有“天牢”,建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刑司、五军断事官公署,故此城门名为“太平”。
太平门据有山湖之险,位于钟山与玄武湖相接的位置,建在钟山向西延伸的富贵山、覆舟山之间,是扼守钟山通向城内最近的通道。
太平门虽名为“太平”门,在历史上这里其实并不太平。因为战略地位重要,太平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进入南京、清兵攻占南京、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光复南京,都曾在太平门发生激战。
古老、坚固的太平门没有毁于兵燹之灾,而是毁于人类的无知。上世纪50年代,南京开展了疯狂的拆城墙运动,拆下一块城砖,可以卖一毛钱。由于朱偰先生的坚决制止,中华门、鬼脸城得以幸存。但是随后朱偰被打成右派,明城墙失去了保护神。1956年太平门及其附近360米长的城墙被全部人为拆除,至此,明代修建的太平门的实体城墙、城楼、城门在南京消失。
太平门东面的钟山被称作“蟠龙”,这一段城墙就被称为“龙脖子”。
这张照片是修成半拉子太平门复建工程,原本上面还要照原样建雄伟壮观的镝楼。
据传说,太平门沿城墙一溜占据的都是我们城市的“大干部”住宅,要想复建太平门,“拆迁”其难度可想而知。
后据报道太平门复建工程暂停原因是
太平门复建工程没有经国家文物局审批。原因是文物造假。
那么北京永定门,无锡光复门、南门,扬州东关街城门,苏州相门平门,武汉的武昌门等都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了吗?就不属于造假吗?
一个半拉子工程尴尬地摆在这里好几年了,如何收场?
南京复建城门何来“假”字?南京城墙自明代至民国哪朝哪代不在持续维修?否则早就坍塌无存了,现在重塑城门链接城墙,就是连续文脉,尊重历史、再现历史、留住记忆。 沿龙脖子路骑行就来到半山园北门。这是为方便市民爬山健身方便,在修复城墙时特意留下来的便门。
半山园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北白塘,清溪路附近,今海军指挥学院院内。此地为城东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恰为半途,因以得名“半山”。
半山园原名“晋谢公墩”,为谢安故居。北宋时为王安石宅第,后王安石捐宅给佛门建造寺宇,宋神宗赵顼赐名“报宁寺”。王安石因新法被废悲忿离世,葬于报宁寺(半山寺)后半山园。 沿半山园便门向东,来到前湖边。
这是一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坍塌后用钢骨结构复建的大缺口通道。附近有半山水闸遗址。
绕着大缺口通道转向西南,就到了中山门。 中山门建于明代,经历几百年的风雨。中山门前身为明初宫城东面的朝阳门,原是一座瓮城,不便通车。
1927年在兴建中山陵园大道时,将门拆除,把门基挖低,又重建了一座三孔拱形的砖门。
在中门洞上嵌“中山门”的题字石额,可通汽车,为通向中山陵的大门。
这是中山门。 中山门现在是出城向东的交通要道。
中山门内右手边有登城入口。 沿中山门正对中山东向西,便来到午朝门公园。
午朝门公园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内御道街北端,因园南有明故宫午门(通称午朝门)而得名。
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南京市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王朝的皇宫,在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
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
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 现在的午朝门遗址公园,每天早上公园内小鸟啁啾,上千市民在此跳舞打拳晨练,一派和平景象,但在明代,午朝门可是皇家威严所在。
1399年,建文帝即位后,名儒方孝孺任翰林侍讲学士之职,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
朱棣攻下南京后,迫令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昭书。方孝孺宁死不从,掷笔于地说:“死即死耳,诏书不草!”燕王咬牙切齿地说:“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孺针锋相对地说:“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闻言大怒,当即下令在午门内将方氏十族共873人尽数当方孝孺面杀死,方孝孺最后被腰斩,年仅46岁。
被诛十族,历史上绝无仅有。
老南京相传明宫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孺颈血所溅而成,雨后看血迹石,血色鲜红欲滴,嗅之似犹有血腥味!
文人气节,从一而终。
问题来了,十族指哪些人? 十族指: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是门生之门生。
是朱棣残暴?还是孝孺愚忠?留给后人评说了。
沿明故宫的中轴线御道街直向南,可路过标营门,再向南就到光华门。
光华门又名正阳门,南京明城墙13座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城墙东南,城门外在明代修筑有护城河,有正阳门桥架设于护城河上。
正阳门于中华民国时期更名为光华门,并由单门洞改建为三门洞城门。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攻南京时遭遇日军炸塌,解放后城门破败不堪,1958年拆除,如今光华门只剩下城门遗址和城门命名的地名。
这是光华门。 过御道桥后右转,沿大明路、象房村路、酒精厂路前行,上龙蟠路,就到达通济门遗址。
通济门是南京明代城墙最有特色的城门之一。
在明代,她和聚宝门(现中华门)、三山门(现水西门)同属规格最高的三座内瓮城城门之一,也是南京明代内城城门中占地面积较大的一座。
1957年,通济门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当做封建残余而遭遇完全拆除。 这是东水关遗址。 <p>武定门,为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之一,介于中华门、雨花门与通济门之间,城门因位于城内长乐路中段的武定桥而得名。</p><p>武定门段城墙原为明城墙上的一处豁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改造兴建为一处城门,并命名为武定门。与同时期开辟的汉中门、新民门均为西式牌楼式城门。</p><p>上世纪50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其中武定门城门遭到拆除,其城砖被用作建高炉或附近民居。</p><p>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连接武定门段城墙,复建武定门,为三拱券城门,长乐路南北两侧的明城墙从此连成一体,登城后可达东水关、中华门、集庆门等城门。</p><p>此处登城价格不菲。现在看起来,在鼓楼区登城,如石头城一段,挹江门一段,基本不要钱,并且很好的解决了登城与阅江楼收费景区的隔离问题。在玄武区登城,象征性地收费,如台城15元(含城垣博物馆),中山门10元。而在秦淮区登城,要价50元,理由是中华门城堡捆绑在内。难道不能隔离?难道秦淮区真的穿的揭不开锅了,就等着这些蝇头小利才能过年?只要管理者心里装着普通老百姓,办法总是会有的。</p><p>这是武定门。</p> 沿武定门公园南园骑行,来到雨花门。
雨花门由国民政府于1936年在南京明城墙基础上开辟,用于将南京市内的小铁路在养虎巷处与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抗战胜利后,小铁路逐渐荒废。
20世纪50年代,雨花门及东西两侧城墙先后被拆除。
2009年,雨花门复建,复建的雨花门为三拱城门。
这是雨花门。 这是华灯初上的大报恩寺琉璃塔,与雨花门中华门隔秦淮河相望。 过了雨花门,沿城墙边的东长干巷,就来到中华门。
中华门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又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
中华门为南京古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城堡。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门分4道, 每两道之间的空地称作瓮城。瓮城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条斜坡式登城马道,供守军骑马上城。马道下的外侧还各有一排小藏兵洞。
整个城堡构思奇巧,建造精良,是研究城垣建筑史、都城史和古代战争史的珍贵实物。
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内城门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其建筑规模仅次于通济门,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
这是梦幻般的中华门。 这是中华门城堡。 长干门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上,是一座新开的城门,于2008年竣工通行。长干门前是饮马桥,共有5个拱门并列组成,1号地铁线从此门穿过。
这是长干门。 这是集庆门。
过长干门,沿西长干巷西行右转,就到集庆门。
集庆门是南京新开城门之一,在南京历史上原本并无集庆门,20世纪1991年,为了沟通中华路,拓宽集庆路,而在古城墙上新开通此门,因处在集庆路顶端被命名为集庆门。
集庆门旁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石碑。
历史真是会开玩笑。众多的城墙和城门,于58年前后拆毁,现在再谈文物保护,只能呵呵了。
过集庆门继续北行,接近水西门大街前,右手边的城墙没有了,只剩水西门遗址。
水西门位于南京城西南,坐东向西,历史上为水陆两栖城门,是明朝南京内城13个城门之一,俗称水西门(又名三山门)。三山门规模仅次于聚宝门(今中华门),与通济门略同,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共四道,每两道城墙间设瓮城,内瓮城呈船形或者鱼腹型,供作储兵防守之用。
水西门及城门附近城墙早已被拆除,现仅存地名。
如果将集庆门城墙延伸到汉中门,我家应该在城墙根上。
今天从上午十点半出门,晚六点半到家。骑行近50km。 想起港台明星徐小明在电影《木棉袈裟》中演唱的主题曲《故宫》。
如果您印象不深,请脑补《霍元甲》、《陈真》等情节、音响与画面。
曾经栖过凤与龙
曾经灾劫万重
营造过百千梦 还历遍几番痛
每段沧桑在故宫
如今烟雨渐已浓
庭院铺满落红
谁尽记每一事 谁复有匹夫勇
故宫尘土千万重
匆匆历史几多变
千秋情况未会同
成败一朝空 任风吹送
故苑深宫今朝有何用
何必夸说凤与龙
何必悲叹落红
携着你再织梦 同奉献心中勇
毋再寻觅追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