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发源地,百年前的哈埠只有东西两区,东区是道里、南岗,住得都是洋人,西区便是道外,住的是中国老百姓。 史料记载,20世纪初,一批精明干练、有头脑、有胆识的民族工商业精英,率先在南二道街开商铺、办实业,在道外的腹地置地盖房。盖楼时那些中国工匠纷纷效仿道里、南岗的“洋房”,采用中国的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所以老道外的老建筑值得一看,在老道外还遗留着两大老电影院:松光电影院和新闻电影院,它们曾经都辉煌过,也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松光电影院”
在道外区北三道街,有一家老电影院——松光电影院,它的前身为1943年建立的大国光电影院,在这里曾活跃着一只名为“老乡剧团”的进步剧团,据称还是哈尔滨最早的私人文艺团体。1947年哈尔滨市工会店员工作队接收大国光电影院,改名为店员俱乐部,1949年由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管理委员会接管,更名为第五俱乐部。同年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指示,移交给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哈尔滨分公司,1950年易名为松光电影院,1953年由哈尔滨市文化局管理。“文化大革命”中改名红旗电影院,1969年恢复原称,1972年归哈尔滨市电影公司直属。 松光电影院建筑面积2225平方米,楼体结构为2层,观众座席750个。1984年开始增办第三产业,先后办起了招待所和录像厅。1989年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和设施更新,使松光电影院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较好的状态。上个世纪末期,松光电影院如哈尔滨其他许多老电影院一样,依然行使着电影放映的职责。可惜如今早已停业多年,只是从它附近的巷里进出,还能观察和体会到当年极盛时期的样子。 新闻电影院于1929年7月21日,落户傅家甸 (道外区景阳街374号) 许公路(现景阳街)248号。 新闻电影院已列入《哈尔滨三类建筑保护目录》。建成之初并不只放电影,那时,这座建筑里还经常演戏,所以它叫中央大戏院。中央大戏院也称平安茶园,1932年7月,平安茶园改建成平安电影院,这是哈尔滨最早放映有声电影的电影院,也是戏院和茶园开始第一次变脸。 该影院为欧式建筑风格,砖混三层结构。建筑面积为2632平方米,设有424个观众席,它的建筑风格、规模、档次、服务项目在当时堪称全市一流。 1935年,由吴子厚等几位商人合资入股,生意十分红火。上映的多由俄、美、英、法、德、日和波兰等外国以及中国上海、“满映”等大小40余家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影片。平安电影院与别的大影院一样,上映不少具有反满抗日、激发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热情的影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市解放后,平安电影院首映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第一部反映铁路工人支援解放战争的影片《桥》,和讴歌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影片《留下他打老蒋吧》。 1947年平安电影院由道外区工作队将影院接收,哈尔滨市总工会管理,改名工人俱乐部。1949年由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哈尔滨分公司接管,更名水都电影院。1952年转交哈尔滨市文教局管理,1953年4月归哈尔滨市文化局管理,1956年改称新闻电影院。 靖宇街是一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街道,原名正阳街,光绪六年(1880年)在今香坊、道外等地区已形成10 余条道路街基,1881年第一条较长的土路太古街建成,抗日战争后期为纪念“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被更名为靖宇街。 从景阳街走进靖宇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手边的一栋米黄色小楼,虽然有些破旧,但风格依然明显。右手边同样是幢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靖宇街是中华巴洛克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沿着靖宇街行走,满眼的老房子,或米黄色、或灰色、或红褐色。欧式建筑加上欧式以植物为主的装饰,间或杂以中华吉祥的图案,如龙、凤、麒麟、龟、虎、鹿、鸟的图案,让人赞叹中西合璧的完美。 整个靖宇步行街路面改造面积3万平方米,以靖宇街为主线,主路面以马蹄石为主,辐射两侧辅街,两侧辅街连接步行街的20米长路面铺设马蹄石,使周边环境与靖宇步行街有效衔接,达到整体风格统一。 “南二道街商铺广告” 靖宇步行街需进行立面改造的楼体共41栋,将从节能、立面、维修粉刷入手进行改造。对6栋上世纪80年代以后建成的现代风格楼体采取节能改造的方式进行立面整饰,整饰风格与靖宇街巴洛克式风格相统一。对9栋街区内外形不突出、效果与靖宇街风格不协调的楼体,按照中华巴洛克式风格进行立面造型整体改造, 对立面破损比较严重的老建筑立面进行局部维修,拆除现有现代式立面装修,进行“修旧如旧”式修缮。对26栋现有保存比较完好以及曾经做过立面维修的老建筑进行粉刷,使之在色彩上与靖宇步行街的风格一致。 此照片为道外区靖宇街与北五道街交口处,街口东侧(照片右侧)建筑现存。
照片左侧:北五道街路西,靖宇街与北五道街交口处是一栋三层楼房,现已无存,现为温州商贸城所在。 面向靖宇街拐角门市为“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职工合作社食品部”,二楼阳台上牌匾为“人民华命唱片”。 照片右侧:北五道街路东,靖宇街与北五道街交口处是一栋四层楼房,现存,一楼面向靖宇街门市为“宝华鞋店”。20年代时为福寿堂药店址。北侧相邻是一栋三层楼房,现存。这一侧可辨认商号有“职工消费合作社”和“双兴泰五金行”。 “靖宇街与南八道街交口处” “过去的诊所” 此照片显示的是靖宇街与南、北头道街交口处街景,远景为景阳街。
照片左侧:靖宇街与南头大街交口处,南头道街路东为一栋三层建筑,现存,当时为“哈百五商店”。此建筑建于1920年,原为“同义庆百货店”。1930年代末,同义庆停业后为“滨江电业局(此信息源自《老街漫步》)”。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个体商户迁入此楼内继续经营。1950年代初,名为哈百五商店,1954年与哈百二商店(道外新华书店址)并入哈百四商店。1956年,红十字纯化医院在此成立。1987年,“红十字纯化医院”改为“哈尔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0年后恢复“纯化医院”名。
“巴洛克式建筑纯化医院” “旧时期建筑” “中华栈”
1924年3月,一个名叫张梧棠的人,投资六千元在道外区升平街与北二道街交口开办了一个三层楼的大旅馆名叫中华栈。 中华栈是当时全国连锁的旅店,在北方很有名气,大连、青岛、烟台都有分号,哈尔滨就有两家。另一家中华栈在道里西三道街。这家中华栈在当时是道外最大、最豪华的旅店之一,从业人员25人,由于条件好,服务周到,旅客天天爆满。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栋建筑也始终作为旅馆在使用。 然而2011年8月的一场大火,将楼内保存完好的精美的木结构回廊和门窗都付之一炬。老楼二三层被烧成了空架子,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从烧焦的窗口能看见棚顶坍塌后的天空,废墟中的野草随风飘摇。 中华栈对面的北二道街50-52号,也是一栋典型的中华巴洛克建筑。两层小楼的立面被油烟熏染得油腻漆黑。和北头道街、靖宇街不同的是,北二道街建筑的一楼大多没有被二次装修所遮挡,建筑整体形象较为完整,仍可在沧桑中一窥当年的风采。 “拆迁” “又偶遇一只🐱” 😁 “零散古董” “小时候都是这样的门窗” “不知名旧建筑” 这俩字 原来叫 道外。 下次来不知是否已经拆迁 (补一张消防车水龙头😃)
修图图片都是近义摘的,其实我也该修一下会更好,当纪实看好了懒得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