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万里石窟路,刻万尊佛像印》行走第八十站一一洛阳龙门石窟

刘红卫(三息)

<h1><b><font color="#010101">2016年10月1日和2日,行走《走万里石窟路,刻万尊佛像印》第八十站一一洛阳龙门石窟<br><br> 我出生于河南,老家在南阳邓州,后到南阳上学,工作。自小至今,因南阳洛阳两地本不算远,期间也曾无数次前往洛阳,龙门石窟更是每次必至。所以,龙门石窟对我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后来到了郑州,离龙门石窟更近了些,来的也就更多了些。<br>  之前,多次到龙门石窟,也只是游览,2013年开始大量创作佛像印后,再到龙门石窟,感受便大不同了,最深的感受就是"亲近”。身处龙门,目之所及,碧水青山,双手抚摸山石佛像,便觉身心融化,天地一体。<br> 这几年间因专事创作和研究佛像印,隔不长的时间便要到龙门石窟拜佛观像,考察学习。<br>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2013年发愿《走万里石窟路,刻万尊佛像印》到现在,己完成了七十九站。洛阳龙门石窟来的最多,但是一直未将龙门石窟做为一站来记录,我不知道为什么。<br>  是龙门石窟的内涵太大,是我不能承受其重,是我自身太渺小,无能彰显巍巍峩峩佛国圣境,还是因为其它原因,我不得而知。<br> 当此次再次进入龙门石窟后,内心中莫明其妙地多了份感动。每一次匆匆而至,匆忙而去。这一次的进入,却是从未有过的从容。缓慢的行进中,对造像的黙观细察,融化吸收,有一种人和像交流,继而人和像合二为一的感觉。自然而然地诗句从心中涌出。<br>《龙门石窟观像》<br>前生未必不是僧,<br>诚是匠心塑佛容。<br>千年岁月转瞬过,<br>今复归来喜泣中。<br><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行至卢舍那大佛,行大礼跪拜,诵经唱偈,回向众生。并安坐于佛前,将身心置放于佛光之中,静心去念,归心一处。<br>  《龙门悟道》<br>龙门独静坐,观像悟禅机。<br>天地造化里,灵石亦静寂。<br>无语圣乃洁,有像神更奇。<br>千年岁月过,一笑愈尘疾。<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暮色己暗,出西山石窟群,过河至东山石窟。早知看经寺特窟开放,可以近距离细观造像,但到时天色己晚,己关门,此次无缘拜观了。<br> 上东山石窟,夜色己至,如此夜晚,行走于山间石窟之中,也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山壁上石龛造像己观看不到,有洞窟也是观看不清了。<br>  下山,至礼观卢舍那大佛平台,观礼大佛,后即乘电瓶车出。</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龙门东山看经寺》<br>吾至看经寺,暮色己昏暗。<br>古松掩映里,院门重深关。<br>二九罗汉在,一人独寻还。<br>秋风夜己凉,香山寺钟远。</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龙门石窟》 <br>龙门复复至,石龛像下修。<br> 山阙双歭立,伊河中碧流。<br>  慈悲大化里,微笑仍依旧。 <br>一黙千年过,佛在心中留。<br> <br>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2016年10月2日 ,早上早早起床,本来计划上午去洛阳市博物馆参观的,临出发 ,又临时改变了计划,决定重返龙门石窟。昨日下午三点多进龙门石窟,到天黒出,还是只拜观了西山石窟,到东山石窟天色己暗,本想拜观看经寺特窟二十九尊罗汉像的 ,到的晚早己锁门,也没看成,因此,决定返回龙门石窟,拜观东山石窟和看经寺。<br>《龙门石窟》<br>再返龙门观众像,一步一趋细端祥。<br>像中无相慈悲在,石上有佛众妙香。<br>祥云缭绕天花坠,梵音飘渺乐声扬。<br>山石无语唯一笑,伊河碧波轻荡漾。</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至古阳洞,竟看到有一金蛇,盘踞于洞内的青石上,大约有一米多长,金光闪闪,昂头吐信,注視众人。这也是我行走石窟以来,第二次見到金蛇。上一次是在四川广元千佛崖,天下着细雨,一只金蛇在石窟上盘踞。山石阴凉之地,正是蛇穴所在之处,本不足称奇,佛国圣境金蛇护法,也是正常之事了。<br> 行走中,有细雨忽至,少顷,忽去。听众人惊叫,抬头看天,彩虹普现,异常状观。今日祥瑞,金蛇护法,彩虹普照,真真是吉祥呀!<br><br> 上午时间,主要就在东山石窟和看经寺。<br> 昨日下午进入龙门石窟,人还不算多,今上午再进,人己拥挤。<br> 至中午,出,吃过午饭,前往《走万里石窟路,刻万尊佛像印》第八十一站一一洛阳偃师水泉石窟。</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山崖间。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直至北宋。大大小小的窟龛,像蜂窝一样密布在伊河两岸的山壁上,长达650米。<br><br>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品。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多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其中最大的造像卢舍那大佛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r>北朝开凿的魏窟在龙门山,最著名的是石阳洞和宾阳洞。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窟的多数,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武则天出钱二万贯。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