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镇话松口

行走天下

<p>有着“千年古镇”之称的松口,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东北部、梅江下游、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水路可直通江西、福建,经汕头可通往海外,是个依山傍水的小盆地。在水运时代,松口古镇既是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又是梅州乃至闽粤赣先民出海寻梦的始发站。</p><p><br></p><p> “自古松口不认州(嘉应)”,说的是松口古镇曾经的繁华,连嘉应州城(今梅州市区)都不在话下。旧时松口人对海外通邮、通航、通商均不用经过嘉应州城,海外信件的信封上只要写明“中国汕头松口转某村某人”即可送达,可见当时古镇地位之高。</p><p><br></p><p>松口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得水陆便利之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发达。松口还是客家人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唐代便有汉人陆续迁入,宋末元初,来自福建的汉人数量大增,由于百姓杂居,松口居民姓氏超过120个。明未以后,松口成为客家人出海下南洋的第一站,满载着客家子女的浓浓乡愁,到外地谋生寻求发展。到了近代,繁华的松口又成为孙中山发动领导辛亥革命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影响着中国的近代历史。</p><p><br></p><p>古时岭南有四大名镇,分别是梅县松口、潮汕澄海、顺德杏坛和南雄珠玑,如今的澄海、杏坛已经基本城市化了,珠玑巷更像是一座村庄,唯有松口古镇依然保存旧貌,只是曾经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p><p><br></p><p>中央4台的“记住乡愁”第48期专题介绍了松口,沉寂一方的松口由此引起世人的关注。2013年10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寻找国内唯一的中国移民纪念碑建立地址最后选定在松口,这是对客家先民为开发南洋各国作出贡献的褒奖。目前,松口旅居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达8万多人,分布在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1月9日,梅州松口古镇被评为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p><p><br></p><p><br></p><p>这些沿河而建的连片骑楼商铺,古朴典雅,曲径通幽。</p> <p>松江大酒店和火船码头,曾经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是华侨心中永远的记忆。</p> <p>梅东桥,1937年由松口华侨捐资修建,沟通古镇南北。</p> <p>古镇沿河店铺、码头,繁华时期有300多条客船停靠相连,场面非常壮观。</p> <p>从船上水上看古镇沿河店铺、码头,可以联想当年古镇居民枕水而居、以水为生的生活场景和诗意般的生活韵味。</p> 移民纪念广场 <p>1911年,孙中山策划“三二九”广州起义的时候,印尼华侨梁密庵慷慨捐出家中所有的存款,辛亥革命成功后,为表彰梁密庵的贡献,孙中山特颁发旌义状。图为爱国侨胞梁密庵的故居。</p> <p>上世纪30年代,松口镇为纪念孙中山曾在此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筹款建设了全国第一座乡镇级的中山公园。</p> <p>元魁塔,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塔,是松口古镇的标志,它见证了松口曾经的辉煌。</p> 眼前的风景,借用宋朝词人枊永《雪梅香》里的诗句“渔市孤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为松口这座千年古镇的落幕送上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