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海南省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 观摩课课堂记录 景山分校 冯磊

冯磊

授课教师简介: 邢益宝 省特级教师 省小语会会长 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校长 集体备课 模板设计 课间共享 重复使用 金蝉脱壳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 授课时间:16.9.26 课堂实录: 一、预习课文 师: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早读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邢老师想听一听大家琅琅的读书声,好吗? 生:好! 生齐读课文 【教师强调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完了吗?读顺了吗? 生:是。 二、复习模板课流程 师:那我们来看下大屏幕。第一站,接 生:回放早读 师:第二站 生:汇报插图 师:第三站 生:拼读生字 师:第四站 生:圈出新词 师:第五站 生:师生接读 师:第六站 生:钢笔描红 师:第七站 生:提取词语 师:第八站 生:提取句子 师:第九站 生:最后一题 师:第十站 生:同步练习 三、汇报插图【强调方位词的使用】 师:五(1)班的早读书声琅琅,果然名不虚传哦!接下来我们该到第二站了,谁来汇报一下插图? 生:我看见插图里有一只蝉,还有一个小男孩在看着蝉。 师:其实我们五年级的孩子应该可以说得更好一些。 生:我看见一个蝉,它的壳是金色的,非常美丽。 师:这么说对吗?大家看36页这幅图,请你仔细观察。 生:我看见一个透明的壳还有一只翠绿的蝉。 师:谁能用方位词来说一说左上这幅图。 生:我看见一个小男孩站在树的下面来看蝉。 师:我们就锁定上面这幅图,请你用方位词说一说。 生:我看见一只蝉慢慢裂开了壳,从下面的壳里钻出来,变成翠绿色。 师:这两只蝉是动的还是静的? 生:静的。 师:现在就请你看这两只蝉。 生:我看见书的左上角有两只蝉。下面的那只是金色的蝉,上面那只是翠绿色的蝉。 师:那上面的呢? 生:我看见了两只蝉,下面的那只是金色的蝉壳,上面那只是脱壳的蝉。 师:好难说。看到了要把话说出来,还要用上方位词?容易不? 生:我看到了两只蝉,金色的蝉在下面,绿色的蝉在上面。 师:一句一句的说。 生:我看到了两只蝉,金色的蝉壳在下面,绿色的蝉在上面。 师:谁还能再说一遍? 生:我看到了两只蝉,金色的蝉壳在下面,绿色的蝉在上面。 师:蝉壳和蝉一样吗?蝉壳是金色的,蝉是深绿色的。所以,五年级的孩子水平要不要张一点啊?刚才有位同学这样说你同意吗?一只蝉慢慢裂开了壳,另一只慢慢地从里面钻出来。你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吗? 生:看不到。 师:刚刚我们是怎么说这两只蝉的,你还记得吗? 生:我看到了两只蝉,下面那只是金色的蝉壳,上面是翠绿色的蝉。 【学生反复回答】 师:谢谢。明白了没有?要注意方位词,要让别人明白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用上方位词,这样说活会更准确。这样你听老师说的,心里是不是有一幅图啊?下面再请同学们说一下,用上高和低。 生:我看到了两只蝉,高一点的是翠绿色的蝉,低一点的是金色的蝉。 四、1 第三站拼读生字+小老师接读课文 师:谁来带读一下生字词啊?有请小老师。 【小老师呼:我当小老师。应:谢谢你】 【生领读生字词】 师:谢谢小老师,下面第四站开始【圈出新词】 【生圈画文中新词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书写姿势。】 师:圈的是词语对吧!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接读课文对吧!谁当小老师? 生:我。 师:好,请你!想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 【小老师领读,全体学生接读课文】 四、2 听课文录音纠正“壳”字读音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有点感受要不要说给大家听啊?大家看下邢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听一听下面的声音。 【教师播发课文录音,学生跟着录音看课文。】 师:哪个字我们读混了? 生:“壳”字 ! 五、学生尝试完成学习单 师:接下来,资料下面有张图,知道怎么填了吗? 生:知道了。 师:现在开始吧,看看哪个孩子能尽快地完成。这个图究竟要填什么呢? 【生开始填图】 六、1 了解课后最后一题 师:填不出来不要紧,我们课文还没开始。好,我们现在就回到课文上来。这就是课后习题,我们一起读。 【学生齐读课后习题】 师:在这篇课文,我们要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情景描写金蝉脱壳。文中最后一题需要我们明白,什么是情景。下面我们继续。 2 进行第七站 提取词语 【学生开火车朗读文中含生词的句子+齐读+运用生词补充句子】 师:这几个词语都能写下来吗?把这八个词语写下来吧。 【生完成综合笔记本 教师再次强调书写姿势】 【提取文中含有生词的句子】 七、第八站 提取句子 师:你们跟着老师一起,。你们读词语,老师读句子。 【师生接读句子】 师:这是课文里面比较特别的句子,我们先了解一下。 【生开火车朗读句子】 【教师鼓励不着急,调整一下状态】 八、1 解析课后最后一题 师:继续,回到刚才的第四道题,读。 生:写了哪种情景? 师:再来? 生:写了哪几种情景? 师:明白意思吗?这里问了几个问?再读。 生:写了哪几种情景? 师:几个问? 生:两个问,第一个问是问哪几种情景?第二问是这几种情景分别是什么? 八、2 了解写法---详略得当 师:这段话很长,怎么背下来呢?我们这样试一下。 【师生接读段落】 师:谁能知道老师这样分的理由啊? 生:第一段是准备脱壳了。第二段是蝉背脱壳的情景,第三段是头脱壳的情景,第四段是脚脱壳的情景,第五段是蝉尾脱壳的情景。 师:我们来试一下。这一分,大家就知道了这段话的内容。这么一排我们就知道,这样写的少我们叫它略写;这一段写的比较多,我们叫它详写。 生:用略写和详写的方法写。 【师纠正:用详略得当的方法写】 生:再读。 师:知道什么叫详写和略写吗?知道什么是一些列动作了吗? 生:知道。 八、3 了解文中关于“场景”的描述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场景”吗?老师有点没搞明白,什么叫“场景”呢?这就是关键词,如果搞不动,这篇课文就白学了。 生: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场景”,你好聪明!只要你把场景搞懂了,你就知道第四道题该怎样回答了。还有谁能举例子? 生:蝉虫整个身体来回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可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 师:这是描写蝉背和蝉头出壳的情景。它通过的是一系列的动作构成了我们重点所说的? 生:情景。 师:情景搞清楚是很难的。老师这样分就很清楚,究竟写了哪几种情景。 师:回到刚才的问题,这是几个问题? 生:两个,第一个问的是哪几种情景?第二问是这几种情景是什么? 师:是不是两个问题啊?五年级了,我们就要挑战这些问题。 【生齐读段落+尝试背诵】 【教师小结】 师:看到了哪几种情景? 生:背、头、脚、尾 师:这几种情景是由? 生:一系列动作完成的。 师:这就是奇特动人的场景、很好奇,很奇特。正是因为一系列动作,所以才让人觉得奇特动人。我们再尝试背诵一下。 【生再次背诵段落】 八、4 学习文中第二处场景描写 师:会背了吗? 生:会 师:熟了吗? 生:熟了。 师:好,我们来看下一段。这里又写了哪几种情景? 生:四种:翅膀、颜色、斑纹、光环。 师:一边读 ,一边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发现这样排列的道理了吗?第一点写什么? 生:翅膀 师:第二点 生:颜色 师:第三点 生:斑纹 师:第四点 生:光环 师:下面要考一下大家,提高一下难度。为什么老师把这句话变成红色的呢?【但是,很快】 生:因为这句话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这句是总起句。先写翅膀,再写颜色,再写斑纹,最后写光环。 师:这里有没有情景呢? 生: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会由浅入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深绿色,变成棕黑色。 师:有没有一系列动作啊? 生:颤动 变化 九、写法指导——前后呼应 师:变化的那样的快,真的是好奇特!这篇课文还有这样的特点,这是邢老师加进去的。 生齐读: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师:前面我们叫 生:伏笔 师:后面我们叫 生:照应 师:这就是 生:前后呼应 师:这是本文的一个写法特点,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十、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本课知识点 【师出示幻灯片】 师:两个问题可以自由回答,自由举手发言,不着急,可以讨论一下。心里都知道,怎么讨论出来、说出来很重要。 【生自由讨论、发言】 师:大家看下邢老师发的这张纸,里面有写作手法没有?这些批注就是? 生:这些批注就是这句话的写作手法。 师:这片课文里面有很多的写作手法,有关于情景的描述。我们先回去把这两段背诵一下,再好好体会体会。 程学高组长点评: 一环扣一环,一站扣一站。环环相扣,站站对接。 多了些朴实与实效,去掉了解析的喧嚣,留下了课堂的质朴与纯真。 读一读,说一说 写一写 下课 教师教的从容,学生学的自信 一课一练 一课一得 重视学生课堂规矩 重视学生的朗读 重视课文教学目标的锁定 重视课文写法指导 海南师范大学初教学院李伟诗教授点评: 聆听了邢前辈《金蝉脱壳》一课,当下慨叹,“真的是小文章,大学问啊!可是有多少老师能如此参透其中奥妙?又有多少老师能将这文章的好处引导学生心领神会呢?” 整堂课环节明晰,有条不紊,顺流而下;教者成竹在胸,教学不疾不徐,孩子们就像跟着向导去游玩儿,轻松、快乐。这一切都得益于前辈建构出来的“十站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其基本要领如下:第一站回放早读;第二站汇报插图;第三站拼读生字;第四站圈出新词;第五站师生接读;第六站钢笔描红;第七站提取词语;第八站提取句子;第九站最后一题;第十站同步练习。搞理论这么多年,我看到好多理论文章几乎言必称”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哎呀,耳朵都要被磨出茧子来了!今天才第一次见,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有了教学模式,教学就有了可以走得通的路,这一点有别于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所谓“串讲”。“串讲”就象流行感冒一样,是一种病。串讲串讲,拎起课文就讲,好像是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其实是不分青红皂白、赶到哪儿算到哪儿、“眉毛胡子一起抓”,一堂课也因此丧失了它本该遵循的内在逻辑。串讲是教师匮乏教学思想、缺少教学准备、临机盲目行动的产物。难题在于如何规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内容选择上参透课文、析出精华,更要在教学的形式和课堂的结构上寻求突破。建构起教师自己的“模式”“模型”,正是这样一种突破。 有了模式,教学不再杂乱无章,不再漫无边际,变无序为有序,化一味枯燥的教为“导”“学”结合,课堂自然会有生命力、吸引力。教学模式至少具有四个优势:㈠教学行为版块化,可以给学生的学以一席之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㈡课堂教学结构化,可以打破传统的串讲模式,教与学紧密结合;㈢复杂实践简单化,可使教学由难操作走向“易操作”;㈣课堂教学规律化,可使教学符合教与学的内在规律,精简教程,敞开学程。 教学模式对教学关系的重新梳理、对教学过程的有机安排,内在地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这就好比一场旅行,“闲花流水且放过,暂把青山来驻足”,过程、环节清晰了,其中要点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前辈借此突破了语文阅读的“三难”。这三难分别是:一难“语言训练”,二难“文章剪裁”,三难“情景理解”。 对于这第一难,前辈在“汇报插图”这个环节,通过提供“我看到……,上面那只……,下面那只……”这一话语支架,引导学生反复训练得以突破。语言训练不是说让学生在那里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由发言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前提,但不是语言能力形成的机制,语言训练就是要使儿童尝试使用逻辑的、有机的、有发挥空间的语言表达范型,从而形成其选词造句、有条有理进行表达的能力。语言训练不能无条件的,最基本的条件是课文,此外还有一个易被忽视的条件就是“插图”,插图是信息的集成,一幅图片简直能说上千言万语,多好的语言训练空间啊!怎么能错过? 对于这第二难,也就是文章详略问题,前辈采用了课件直观展示的方法来处理。第一步是“分”,利用课件将金蝉脱壳“背”“头”“脚”“尾”四个情景,由共处一段一分为四,顺水排开,接下来他这样提示:“这么一排我们就知道,这样写的少我们叫它略写,这一段写的比较多我们叫它详写”。详略看得见!这就像管建刚所说的“厅堂”“卧室”和“厕所”,呵呵,该详要详,该略要略,生活使然,物性天然,文章的剪裁也要尊重自然。好课就是这样,看上去第一眼就知道了,多深的道理不用讲。这节课后边的“伏笔”与“照应”也是运用了这种直观呈现的方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对于这第三难,前辈采用了“拆分”和“聚焦”相结合的办法,如将蝉脱壳之后发生的奇迹般的变化按“翅膀”、“颜色”、“斑纹”、“光环”四部分进行拆分、演示,有了分镜头,什么是情景自不待言。这还不够,还需要再深入,深入地走进文本,一直深入到字里行间去,于是孩子们终于看清了金蝉脱壳那一系列具体而微的动作!那么“什么是情景呢?”已经不用说了,大家心里都明白。什么是明白?不用多说就明白了,明白了就不用多说,这才是真明白! 不言自明,是真直观,真直观的支点在课件;一看便知,是好课件,好课件的支点在创意;一用就灵,是真创意,真创意的支点是思想——十站教学,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提取和凝聚。它像“施工图纸”一样谨严,又像“乐谱”一样流畅,更像赛场上的“比赛方案”一样,自由之中有定守,规矩之外见天空。如此设计,如此操作,真的是教学之道,存乎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