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人在异乡跑。
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我与家父漫步在天津五大道、意风区、海河等地,全身细胞尽收美丽元素,心情甚好!此行,是为第36届北京马拉松而去,途经津门,转抵京城,带领家父一同参观北马EXPO,北马标识前的合影瞬间让老父精神抖擞,忘却岁月的沧桑,忘却角色的担当,竟是如此简单和快乐!
比赛前夜,小伙伴们的定妆照纷纷晒出,这既是提前备妥比赛所需物品之举,又是确保赛道辨认的重要依据,还是自我信心与审美的体现。……不知道,明天的IR方阵究竟能有多少小伙伴在一起? 9月17日,五点起床,赛前功课依次进行,顺着前门大街步行至起始点天安门广场,雨止风平,天阴温低,是个不错的马拉松天气。先期抵达F区的IR小分队员是:大卫、海豚、benny、蔡新成、jerry制造五人,大家在出发区拉伸、合影,并等待其他队员的到来。 当30000人齐声高唱国歌,广场上顿时沸腾起来,庞大的人流缓缓通过神圣的天安门,内心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敬畏感和自豪感。小分队由我控制700配速一路跑、一路寻找IR跑友,根据赛前说好的5K补给点合影,我们等来了Kelly、小雨、庞睿思达,都是IR的各色团服,在人流中煞是引人注目。 由于自己左膝韧带伤势未愈,并考虑到一周双马的强度,故计划5小时慢跑完赛,也正好带领全马首马的跑友一起跑。跑至10K,提醒大家补给盐丸和能量胶,每隔5K提醒补水,并不时观察队员状况是否有异常。20K后,有队员提速,也有队员降速了,只有我、benny、海豚三人保持匀速在一起,我们在30K处拍照合影(耗时约3:27),稍事调整后继续前进。 行至31K,我的左膝开始发出疼痛的信号,为不影响两位跑友的节奏,我让他们照原计划继续,而我需要步行作调整。每一公里,我努力尝试恢复慢跑,终于在第四次尝试的时候,痛感不太明显,或已麻木,我就坚持着,超越了很多步行者,看到了很多视障及陪跑者,一路抵达北马终点奥森公园。 终点领取沉甸甸的奖牌和纪念品,被视障陪跑志愿者叫住合影,原来也是我们IR的跑者湘丽,一位美丽的公益使者,向你致敬!为你点赞! 我就在海边,
海却在远方。
北京马拉松已落下帷幕,比赛整体感觉较去年更有进步,个人状态酸涩中带有微甜,重要的是有老父陪同,足矣!
下一站,柏林马拉松,期待平静中有精彩! 自发集结赴柏林的IR小分队:
1、志在千里,立志完赛100马为“小目标”,柏林站为其第58个全程马拉松暨大满贯赛事之二,享誉上海公安跑圈的“终身荣誉旗手”。
2、Rabbit,潜水教练出身的高级跑者,柏林站欲挑战330,曾跑过雅典、布拉格马拉松等。
3、阿立,马拉松跑者里的“傅海峰”、羽球爱好者里的“李伟”,曾跑过厦门、大连马拉松等。
4、大卫,自称跑马“清道夫”、徒步“巡视员”、越野“另类矿工”,曾跑过北京、上海马拉松等。 9月22日,在新艺的热情护送下,IR小分队大卫、志在千里、阿立聚集浦东机场,奔赴德国参加第43届柏林马拉松,小分队“快马”Rabbit已先期抵达欧洲旅游,大家在微信群内与广大跑友纷纷互致问候。 经过15小时的飞行和转机,跨越10000公里的距离,终于抵达柏林Maritim酒店(爱燃烧跑团预定),志在千里住Radisson酒店(来跑吧跑团预定),在柏林泰戈尔机场幸会广州跑友天宁小路、黑骏马。 卸下行李,我、阿立与北京跑友徐军三人去往柏林马拉松EXPO,凭护照、Startcard入场,佩戴专用手环,领取号码布、芯片等赛事装备,柏林马拉松没有配发统一的参赛T恤,但可以购买完赛T恤、纪念T恤。EXPO为主要赞助商展示产品,有BMW、Adidas、here、Asics,还有德式食品和啤酒,来自各国的选手们兴高采烈,多在购物和拍照。 9月24日,我与阿立参加Breakfast run出发仪式,现场有1000多人盛装出席活动,出发枪响,只见彩旗舞动、音乐震天、气球飞扬、群情激昂。该活动是从夏洛滕堡至奥林匹亚球场,距离6公里,期间偶遇IR跑友“杨雄市长”。 回程路上,我与阿立乘载游轮沿施普雷河观光,两岸建筑林立,不乏全球知名企业;河道桥梁多座,历久弥新有年代感;河水幽静清澈,倒映着蔚蓝天空;岸边还有着各式衣服的跑者、聚集约会的学生、喝咖啡晒太阳的老者…… 柏林马拉松途经重要景点:
0.6km –胜利纪念柱Siegessäule
6.5km –联邦总理府Bundeskanzleramt和国会大厦Reichstag
8 km –腓特烈城大剧院 Friedrichstadt Palast
23km –市政厅Schöneberg
33.5– 34.5 km –选帝侯大街Kurfürstendamm (柏林西区的购物街,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伙伴街,1981年至2002年柏林马拉松的目的地)
35km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Gedächtniskirche
35.5km –百货大楼KaDeWe
38km –新国家艺术画廊NeueNationalgalerie和柏林爱乐乐团音乐厅
38.5km –波茨坦广场PotsdamerPlatz
41km –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Linden
42km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Tor
9月25日凌晨5:00,柏林天色未亮,我已梦中醒来,洗漱完毕步入餐厅,已是人声鼎沸,各国队员都在抓紧时间享用早餐,餐厅内的华人选手不在少数。由于气温较低,我外加抓绒衫,步行700米看见雄伟的勃来登堡门,赶紧拍照留念,而后遇见志在千里及其室友小董,再与国旗亲密合影,我还与黑人选手、观战的轮椅大叔等高兴合影。
赛前方便是惯例,可是所有的厕所前面都排着长队,遂仿老外在绿化带里就地解决。我们分组在H区,弯弯绕绕过程中遇见跑友王闵、金金等人,真是巧合!进入H区时,人流逐渐密集,大家在领操员的带领下,随着音乐和节奏做起热身,我站上台阶拍摄赛道人群,一转身是浙大户外的何梓根、冉琼(一起跑过标毅线),赶紧合影和相互鼓励。
柏林马拉松是分段出发,9:00A区精英们鸣枪出发,当我们跑过出发计时点约9:45,我扔掉了身上的抓绒衫(有专门回收,接济难民),与志在千里、阿立、小董一起行进,基本保持630左右配速,边跑边看边聊,胜似观光跑。柏林马拉松的路面很宽,沥青铺装为主,路面虽有不平但总体起伏很小,多数路段有遮阴,通风良好,景观丰富(参路线图)。 四人小队基本上由我控制配速、志在千里携旗鼓劲、小董作伴、阿立尾随,一路上与各国选手主动招呼、相互加油,遇到华人选手还会攀谈几句,不亦悦乎!赛道两旁始终站满了热情洋溢的观众,他们的加油呐喊,让我们精神振奋,充满力量。沿途补给有净水、饮料、香蕉、苹果、能量胶,每个补给站都是资源充足,志愿者众多。沿途安排设有约80个乐队,或是提琴吉他、或是打击乐器,或是流行歌曲,甚至还有管弦乐队在为选手演奏,好多还是白发满头的老者,却是满脸笑意。
途中的音乐形式很丰富,音质音色很美妙,节奏鲜明氛围浓烈,有些时候放佛双脚离开了身体,任由音乐和节奏所掌控,完全可以闭上眼,放松身体,感知乡村音乐的轻快、施普雷河上的微风、菩提树下的幽香,还有柏林阳光的简单。睁开眼睛,看见地球村的选手们聚在一起,不同肤色和头发、不同身材和着装,却都往同一个方向,心怀同一个梦想,感觉到昨天还是那么远、今天却是那么近。 汗水,脚步,韵律,节奏,力量,勇气...你能否认吗?马拉松就是一首伟大的诗篇! 在小分队的陪同下,我的左膝保持了3个多小时的沉稳后显现伤痛,至32K处问要冷冻喷雾剂无果,遂用绷带绑扎后继续慢跑,但是酸胀感自膝盖处隐隐爬上心头。午后,柏林阳光的紫外线很强,直射有灼热感,汗渍已布满裤管,补了两根能量胶和一些香蕉,体能还算正常。至38K痛感加剧,改为步行调整,志在千里、阿立陪我一起步行,甚为感动!行至最后一公里,观众挤得道路两旁水泄不通,耳旁都是掌声、呐喊声、欢呼声……我们三人小跑冲向终点勃来登堡门,挂上精美奖牌,顿时幸福感满满。 终点的艾丁格啤酒浓郁香醇,无奈腹中空空不敢豪饮,稍事休整后返回酒店,与阿立共享国内带来的方便面、榨菜,感觉对于身体是更好的慰藉,由于脚伤不宜多走动,我们没有参加官方组织的马拉松晚宴,静静回味亲身经历的每一段篇章和感受。 比赛次日,即将告别柏林回国,清晨我与阿立购买了柏林晨报(马拉松专刊),并一路街拍至柏林墙纪念馆。后退房,与IR小分队成员志在千里、Rabbit相约施普雷河畔的餐厅共同举杯,恰逢成都跑友天峰,一起拼桌,聊关于马拉松的话题。 柏林一向是创造奇迹的地方,此次参赛选手虽未打破世界纪录,却依然贡献了无与伦比的精彩角逐!来自埃塞俄比亚的Kenenisa Bekele凯内尼萨·贝克勒以2:03:03的成绩惊险夺冠,打破了肯尼亚人长达六年的统治!
来自122个国家的41283运动员参加了第43届柏林马拉松,其中大约有1600位中国跑者,与美国参赛选手数量接近、丹麦3000余名、德国当地9000余名跑者参赛,越来越多的跑者开始朝着大满贯的目标而努力。 柏林泰戈尔机场偶遇浙江卫视主持人伊一,也是刚刚完赛柏林马拉松,有道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还要流汗去跑马。
机场内,严谨德国人竟然放行超重行李,阿立RP!还有三轮车洋弟弟蹬爆大卫、志在千里笑翻安检众保安、邀约波士顿龙虾及长山渔家乐等插曲此处略。 917北京~925柏林,跨越10000公里的马拉松情怀,用完全相同的装备体验截然不同的赛道,凭达观的心态克服难以挥去的伤痛,以团队的力量寻求一致的节奏和共鸣,从而获得了两块最有感觉的奖牌,正可谓:
我就在赛道上,
赛道却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