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兵工情,抹不去的乡愁……

海阔天空

制作:郑宝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地方,历史是灵魂,文化是根基,是发展的土壤和动力。庆阳镇,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发展良好的特色产业。今天,就让我我们相约在这魅力小镇,生态庆阳,回忆那些峥嵘岁月留给我们的乡愁…… 庆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位于吉林省辉南县的东部,明末清初为长白山龙岗山野山货商栈,传说在海西女真族辉发部落时期,有位名叫朝阳真人—阿满图前来冰雾山区游历,发现冰雾山地域广大,山峰凸显,凸显为阳(凹陷为阴),二者兼合则为“庆阳”,冰雾山融入“庆阳”之域,何等吉祥,庆阳一名由此得来。 说庆阳,就必须说起“三线厂”。“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在中国的东北、西南等地区的大山深处有一千多个像5514厂这样的工厂。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线建设”曾经是个神秘的字眼,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见诸报端,如今也鲜为人所知。目前镇内村内尚有六十年代建设的南线军工厂旧址(俗称保密厂),即:五五一四厂、九二一五厂,两处旧址厂区原貌特征保存完整,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省文物局批准在庆阳村成立辉南县首家兵工博物馆,已收集物件500余件。 三线工厂的职工表面上或许与本地居民没有太大区别,可唯有他们自己知道,在内心深处,藏着许许多多值得回味一生的珍贵记忆。 从1964年至1980年,三个五年计划的15年中,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工企业建设,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诸多的“三线厂”。一四厂、东风厂、永安厂、通用厂、二三厂……这些都是曾经让职工及亲属子弟骄傲无比的名字,也是让当时老百姓羡慕不已的地方。在外人看来,这些厂里的职工们肩负建设国家重任,工资福利待遇优越,生活设施齐全,是最光荣的工人阶级。 五五一四兵工遗址原名是国营第五五一四厂,简称五五一四厂。1969年春,发生了“珍宝岛事件” 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日趋加剧。为了加强反坦克武器装备和战备。1969年11月国家计委、国防工业办公室决定在吉林、甘肃和新疆地区分别抢建一套新四○火箭筒和火箭弹厂,并指出:“新四○火箭筒及其炮弹厂的生产任务由五机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机械工业部,后改为兵器工业部)归口”。五五一四厂就是吉林地区抢建的新四○火箭筒和火箭弹三个配套工厂之一。 工厂从1970年开始建厂至1985年12月,厂区划分为生产区、生活区、文化区,三个区分布在六个自然沟,统称为“三沟六系”。目前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政府投资对一四小区内的楼房进行了修葺,作为兵工遗址进行重点保护。宿舍楼作为居民楼,招待所现为庆阳镇镇政府,浴池改为庆阳镇派出所。 五五一四厂自建成以来,对国防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五五一四厂史记载,从建厂到1985年12月,十六年共生产电-2式压电引信、新四○点火具700多万个。研制出各类导弹引信七个品种。填补了当时国防武器装备的一项空白。 1980年,工厂开始转化进行民品生产。截止1985年12月,六年里先后生产出八个品种的民品。其中定型五个:丽华(茉莉)牌单缸洗衣机、21吋折叠伞骨架、压电陶瓷蜂呜器、双辉牌电子打火液化石油气灶、JLH201A型化油器。另外,云雀牌落地式收唱两用机、长春牌双镜头反光式120型照相机和丽华牌摩托车安全帽三种产品没有定型,小批量试生产后就停了产。1991年工厂整体搬迁至长春市。该遗址于2011年被辉南县人民政府定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风化工厂是军用TNT火药产品生产厂,是三线兵工厂军品生产的配套厂家,生产军用火攻品必需的配套产品。于90年代中期搬迁至吉林省吉林市。 原一四厂照相机生产车间,现为庆阳编织袋厂 原东风化工厂住宅楼 原一四厂车队库房 原一四厂库房 液化气站 原一四家属楼 车队库房。 原东风厂住宅区。 一四广场 原一四厂自来水泵房水井。 原一四厂住宅区。 原一四厂住宅区。 原一四厂配电设施。 兵工博物馆。 兵工博物馆陈列品。 兵工博物馆陈列品。 原一四厂生产的炮弹引信。 原一四厂生产设备。 原东风厂TNT火药包装物。 原一四厂生产的洗衣机 原一四厂招待所,现为庆阳镇政府。 左为原一四厂五七饭店,右为原一四厂银行,现为庆阳镇卫生院和信用社。 原一四厂职工浴池,现为庆阳镇派出所。 原一四厂厂房,现为民用住宅。 原一四厂医院,现为庆阳镇福利中心。 原一四厂子弟学校,现为庆阳镇中小学。 原一四厂遗址改造后的一四小区。 原一四厂职工代表大会合影。 原一四厂党代表大会。 原三线厂联合开展文体活动。 那个年代的学生课堂。 看小人书……津津有味。 小人书买家里看是一件很奢侈的消费。 街头剃头一点也不奇怪。 那个年代的农村…… 骑自行车赶大集买东西…… 那个年代农村人家。 那个年代的十八元八角八分…… 四大件之一~缝纫机。 老人管他叫电匣子。 有这样的摆设也不是普通家庭了。 很多人都用过的。 县里以上的干部才能坐这个车。 单卡的…… “三线厂”时代的人们,就是在这山沟里面度过,和城市里的工人相比,他们仿佛是在“世外桃源”里生活。但又和农村的老百姓在田间地头劳作不同,对兵工厂的人们来说,在这里,他们有专属的回忆,有他们成长的见证。如今,留给我们的是那一时代的永恒回忆! “我不是怀旧,我是要记得”——安塞姆•基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