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 真情难忘

大明星

<h3><font color="#010101"> <br> 这张照片很珍贵。它真实地记录了1974年2月25日,全县第二次知青下乡插队临行前的情景。一群刚离校门稚气未退的青年男女,扛着红旗,面向社会,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憧憬未来,准备插队下乡到农村,接受未来风风雨雨的考验。<br> 当时全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社会上政治运动反复不断,各行业人心迷茫情绪不稳,经济萧条效率低下,衣食匮乏生活艰辛。报纸上广播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怪论又泛起,山雨欲来风满楼。学校里读书无用论,停课闹革命,批判学而优则士的回潮涌动,敏感的各种考试再度被叫停取消,头上长角身上长刺交白卷考零分的反潮流小将却被树为典型。这些反常的现象表明,正在求知求学黄金年令段的学生们,想走继续求学深造的路,是被明显堵死走不通了。<br> 74年元月,两年的学期完成,我们从文水中学高中毕业了。在焦虑迷茫的氛围中,同学们站在贴满大字报的校办公室门前,集体照了張毕业合影,相互之间交换了些写着激励词句的留言笔记本,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后,收拾背包行李,匆匆离校各奔东西。人生转折的重要时刻,心里最深刻感受是茫然难以应对,一群年龄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身份由原来单纯的在校学生,眨眼间变成了步入社会的知识青年,怎能一下适应!<br> 毕业后干什么?马上进入社会,出路又在何方?谁心里能不沉思探摸。多方打听有关政策,分析利弊得失之后,最现实的选择,只能跟随时代的潮流,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必由之路。<br> 为响应上级的号召,在父母家人的支持下,我积极到县居委会填写简历报名申请插队下乡。春节过后,插队下乡的申请被批准了。我妈当时在县银行上班,我自然属于银行职工子女,记得插队临行的前一天,县银行的领导为我们插队的四个子女专门举行了欢送会,每人赠送了一套《毛选》四卷合订本,一把拴着红绸带的铁锹,领导说了许多鼓励表扬的话,希望我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经受考验锻炼成材。为支持我插队下乡,母亲特意为我准备了洗漱用品和一套崭新的行李,又买了一件蓝棉大衣让我御寒保暖。<br> 全县的插队知青共分两批,第一批知青30多人巳在十多天前下乡,插队地点是东庄大队。我们是第二批知青40多人,分集体户和单插户,集体户的具体地点是南先和南齐大队。我们南先青年队的领导是武德寿同志,共有20名知青组成,女生是王玉琴,张敏,扬志红,崔文仙任雪茹,左桂萍,王永丽,秦昭雁,王玉荣,陈小英,陈介梅,唐润微,付宝莲。男生是徐輝,王文林,谭惠民,邓小红,蔚益卿,王志勇,郭志刚。<br> 2月25日县革委在县城大礼堂召开隆重的欢送大会,县领导张邦应,曹绍智,王师彦,徐世良,闫宏文出席。会上宣布了各插队点的知青名单,县领导讲话鼓励并向青年队授旗,会后在大礼堂门前与全体知青合影留念。<br> <br> <br>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现在的影剧院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一晃四十二年又过去了,照片里的我们,也从当年的青春小青年都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青年了。具体到每个人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雨雪风霜,曲折高低,兴背冷热,成功失败,富贵平淡,喜悦悲伤,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一言难尽。但那段蹉跎岁月,那段友情酿成的亲情,值得每个人心中默默掂量,细细品味珍藏永远。</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