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月下起舞 谁在风中歌唱——挪威维格兰雕塑公园

王小伙

<h3><font color="#010101">  2016年7月8日,天气晴、多云。<br>  吃过早餐,参观维格兰雕塑公园。该公园位于奥斯陆西北部,占地近50公顷,以挪威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命名。园内散布着192座裸体雕塑,连同浮雕,总计有650个人物雕像。每组雕像反映的都是一个主题——人生,因此又被称作“人生公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斯塔夫.维格兰雕像(1869--1943)<br>  维格兰早年曾求教于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其雕塑风格深受罗丹影响,在有前期诸多作品积累和未来艺术构想基本成熟的情况下,维格兰大胆向政府提出:“给我一片绿地,我要让它闻名世界”。挪威政府也就真地满足了他的愿望。从此,他便吃、住、工作在这片绿地中,耗尽余生独立完成了公园整体规划蓝图和全部雕塑设计。在创作过程中,所有雕塑作品均按真人实际尺寸制作,也没有借助学生或其他艺术家的任何帮助,而雕刻和青铜铸造则雇佣许多工匠完成。所以维格兰公园也称为一个人的公园。<br>  公园1924年兴建,到1943年维格兰去世时已大部完成,他死后,他的学生继续创作,至1945年全部完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维格兰围绕“人生”这一主题,在公园长达850米的中轴线上设计了四个部分雕塑,即生命之桥;生命之泉;生命之柱;生命之环。象征着人生从出生到死亡四个阶段的生命轮回。<br>  所有雕塑,均为裸体,没有服饰,没有伪装,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皆来自本色;生命的欲望,情感的本真,全出于自然。雕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尽展人生百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大师的心血,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讲述着生命的故事,解读着人生的真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步入生命之桥。<br>  生命之桥长100米,宽15米,在跨河长桥两边阑干上共矗立着58座形态各异的青铜雕塑,描摹了各年龄段男女老少的生活情状,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知和热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生命之桥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生命之桥的四个桥头,分别矗立着四个人与蜥蜴的花岗岩雕塑。蜥蜴或龙在西方文化一般是邪恶的像征。这两个雕塑,一个像是搏斗,另一个似是拥抱,其寓意,似应理解为:有人在奋力争取自由;有人却执意拥抱黑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恬静的少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爱情的结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母爱无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母女情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深深的依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只要你想,我会把你举到云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各有所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抚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稚气十足的小男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快乐的小女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愤怒的小男孩。这是生命之桥上最负盛名的雕塑,把一个未满足愿望的小男孩的愤怒、痛哭、攥拳、顿足的表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让人为他的天真无邪而啼笑皆非。使游客们都不自主的接近他拍照,把他的小拳头都摸得铮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与愤怒的小男孩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小弟,千万不要尿尿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奔跑——向着太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心永远憧憬着未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只有爱到极致,才能有灵肉合一如此的交缠;惟在青春花季,方会有这般汪洋姿肆的爱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妇唱夫随,亦步亦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也许在抵足夜谈,也许在情意绵绵,也许是相向无语,也许是背离纠缠……婚姻、生活的围城,谁能跳出这个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的臂膀是我最安全的港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是父亲,也是朋友,还是玩伴,举手投足间,父爱如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造物主说,人生而自由,但也许,人从出生起就深陷桎梏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步出生命之桥,便是一片怒放的玫瑰花园,鲜花无语,微风有情,她绝不仅是一种间隔,一种衬托,也许维格兰当初就希望,人世间不应只有污浊,也应有鲜花遍开的烂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近生命之泉。<br> 穿过玫瑰花园,来到生命之泉,整个方形喷泉池均由青铜铸造,池中央6个壮男托举一巨大水盆,水从盆中轰然流下,形成水帘,像征生命的生生不息。水池四角环绕着20个人树合一的青铜雕像,分别是天真活波的儿童,情思奔放的青年,劳苦负重的壮年,垂暮衰朽的老年,描绘了人生的4幅画面;水池基座四墙雕琢有60个青铜浮雕,摹画了人从婴儿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至死亡的过程。整组雕像群体共同表达着一个理念,即生命的循环往复,或者叫生命的轮回。<br>  由于时间关系,未能细细观看,特别是60个浮雕,匆匆而过,因浮雕很小,也未拍照,至今想起,还遗憾不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生命之泉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生命之泉与生命之柱之间的过渡地带,散布着美丽的台地花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俯仰生命之柱。<br> 越过台地花园,拾阶而上,便来到公园的最高处,只见圆台阶上呈放射状分布着36座花岗岩石雕,中央高耸着生命之柱,直插云天,全部雕像形成美丽的几何图案,匀称和谐,浑然一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生命之柱高17.3米,直径3.5米,由重达270吨的整块花岗岩,3名工匠用了14年才雕刻完成。生命之柱自上而下依次为婴儿、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总共121个男女图像,他们交织着,缠绕着,倾扎着,扶掖着,攀援着……演绎了人类生老病死,循环往复的人生历程。<br>  对于生命之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看成是生存的斗争;有人看成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有人看成是人类积极向上甘于奉献精神的向往;有人看成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是对生命图腾的崇拜……维格兰对巨柱也曾写下评语:“在花岗岩雕出的众多躯体描绘了生命,而巨柱本身则属于狂想的世界”。换言之,生命之柱是一首生命狂想曲,人们尽可去按照自己之意去诠释生命的意义。<br>  仰望着生命之柱, 不能不感叹维格兰伟大的精神创造力,究竟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那一瞬,确对以往的定论产生了疑惑。凡亲眼看到生命之柱之人,视觉和心灵无不会受到巨大冲击和强烈震撼,无论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技巧,它无疑都是维格兰雕塑园中也是人类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杰作。<br>  <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围绕着生命之柱,圆台阶上的36座花岗岩石雕,代表着生命之圈,也是从婴儿开始,依次环行,演绎了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各个阶段循环往复的生命历程。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只有趴在妈妈身上,才感到最温暖,最安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无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在玩耍?在嬉戏?还是在攀援?最有可能的是,都想爬到最顶端,高高在上,天性使然——别看他们还只是幼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呵护——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筑起遮风挡雨的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俯首甘为孺子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伟大的母亲身旁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少女们在悄悄商量什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什么事情让你们如此开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与父亲嬉戏、打闹的少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在教诲不谙世事的儿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青年情侣在毫无顾忌的亲密缠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出嫁前,母亲再为你梳理一次头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有什么心事,尽管对妈妈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既然彼此相爱,何不就大大方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倦了,累了,最可依靠的就是你的肩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人到中年,已阅尽世事沧桑,如何表达爱——一切都在不言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风姿绰约正当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是在角力,还是要扶起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是家庭暴力,还是在背负死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谁说中年男女,不可互诉衷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邻近少女的惊鸿一瞥,便让两个壮汉血脉偾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人近老年,常有莫名的落寞惆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伴先你而去,怎能不悲痛哀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孤寂晚年,只能闲坐,守候夕阳,打发时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老态龙钟的背影,相对无言的目光,蕴含几许无奈,多少感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伟岸的生命之柱,彰显着阳刚之美,谁能否认这自然原始的勃动,不是生命的图腾和希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下生命之柱的平台,看到的是一个古代计时的天文工具日晷,在日晷的基座上镌刻着12星座的浮雕。没人告诉你它的确切寓意,也许是对浩淼宇宙的向往,也许是对自然母亲的敬畏,但它横亘于生命之柱与生命之环中间,仿佛是一个时间的坐标,更像是时刻在提醒人们,光阴易逝,韶华难留。不知怎的,耳际似突然飘过罗大佑沙哑的歌声: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生命与告别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首的青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面对生命之环。 <br>  离开日晷,经过一段缓坡,便来到公园中轴线的末端,来到最后一尊主题雕塑--生命之环。如果说整个雕塑群是一首宏大的交响曲,生命之桥是序曲,生命之泉是前奏,生命之柱是高潮,而生命之环则是尾声,至此,雕塑形成了完整的序列。<br>  生命之环由4个成人和3个儿童组成,这是一个似乎永远旋转的圆环,将生命之泉和生命之柱群像诠释的生命轮回的主题,在此浓缩为一尊雕像,演示着生命的延续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br>  而生命之环遥对着生命之柱,又似乎昭示着柱与环的结合,方能孕育生命,繁衍交续,生生不息,不断地轮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生命之环雕塑前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站在生命之环雕塑前,回望公园全景,体味着刚刚走过的人生之旅,内心充满了感动。<br>  有人说:<br>  在这里,你畅怀吸纳生命的气息;<br>  在这里,你强烈感受生命的律动;<br>  在这里,你真切凝视生命的姿态;<br>  在这里,你深刻感悟生命的意义。<br>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拘泥于对公园主题的理解和诠释,我们尽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理解它,欣赏它,只要它带给你美的享受与思考。<br>  维格兰是幸运的,哪个雕塑家能遇上如此睿智和具有艺术品味的政府,慷慨地给他一片绿地以尽展才华。可以说,维格兰成就了维格兰公园,维格兰公园也成就了维格兰的艺术贡献。<br>  在这一刻,我想起了梁思成,想起了林徽因,想起了那个“希望从天安门上望去,下面是一片烟囱”的伟大领袖,想起了未毁灭于战火却消亡于昏 聩的古老的北京城墙、角楼、牌坊……心中一片悲凉。<br>  但我们也是幸运的,正是因为70多年前,维格兰几乎以一己之力创造的这个艺术殿堂,才使我们得以满怀期冀,一路追寻;感谢维格兰,是你给这些冰冷的石头、金属以鲜活的生命,让我们得以从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感悟生命的伟大和尊严,理解人生的价值和真义,珍惜光阴,珍爱和平,拥抱生活,热爱生命。</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