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定边县民间艺人田淑莲 文/图 王丁帆 定边县处于四省交接的地方,每次人们路过定边县地标中心历史古迹——鼓楼,经常会望到鼓楼上空盘旋着一群群小燕子忙碌的身影,它们勤劳、并在风雨中绽放自己的美丽。在定边还有一支犹如燕子般勤劳、美丽的妇女同胞们组成的神奇的队伍——“定边县永和民间手工艺协会”,她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田淑莲便是这支队伍的带头人。
田淑莲是定边县红柳沟镇高圈村一个普通农家妇女,1963年出生在清贫的家庭里,她是家中长女,从小帮助她的父母做家务,喂猪、砍柴,洗衣和做饭等;她手巧,特别喜欢刺绣、剪纸、布艺等民间手工艺制作,她一旦做起手工活,就忘掉了一切,有时候做过头,耽误了喂猪,还被她母亲打过。那时候她的愿望,编织一件件美丽的手工艺品,送给中学老师和同学,当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她的礼物很好,她便很开心。然而,开心的日子总是短暂,田淑莲在她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她的父亲在一次打窑洞的时候出现意外,离开了她;她尽管特别难过,可是没有被亲人去世而放弃她心爱的手工艺制作。在随后几年时间里,田淑莲把心思用在制作手工艺品,她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村里乡亲纷纷地夸奖她制作手工艺品的技术好。田淑莲尤其喜欢制作“马”和“小兔子”,曾经,在制作布艺马时候,她遇到布艺马不能站立的问题,她经过反复尝试,终于找到办法,在布艺马里添置铁丝,让“马”的四肢牢固了;而且她制作的布艺马非常生动活泼。
田淑莲二十二岁结婚后,先后育有三个孩子,白天在地里干农活,又要照顾孩子;尽管很累,晚上在灯下,她依旧捡起剪刀或者捏着针做手工活,通过出售手工艺品所赚来的钱补贴家用。1995年,田淑莲和她的丈夫把家搬到了定边县城,销售起手工艺品。 田淑莲和她的丈夫在致富的同时,她还怀揣着一个远大的梦想,无偿向别人传授手工艺制作的技巧,带领本村妇女一起做手工艺品,走农村妇女手工艺创业致富路。从1998年起,田淑莲带领本村二十多名妇女一起做手工艺品,至今,建立起自己的培训基地 ,队伍从20余人,发展到现在千余人。她经常说:“我想让更多人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定边的民间手工艺品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早日走出贫穷。”
2011年2月,她倡导成立的定边县永和民间手工艺协会,同年4月,又成立巧大姐民间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三年多的时间,田淑莲和广大妇女先后共制作并推销手工艺品20000多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380万元。
2014年4月22日,定边县科协、妇联联合永和民间手工艺协会在田淑莲家的院子举办了巧大姐妇女手工艺培训班,培训结束后,田淑莲在自己的小院里用一顿最具定边特色的荞面饸饹热情的款待了全体人员。
2014年6月9日至12日,省妇联城乡部张金融部长一行来榆林检查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期间,视察了省妇联妇女手工艺示范新基地——定边县巧大姐民间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当张部长一行走进鼓楼西正街文化馆一楼的“巧大姐民间手成员工艺专业合作社”,那些红色“康乃馨”手工艺品映入眼帘,洋溢着温馨的气息,那是母爱和永恒亲情的象征;墙上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剪纸作品,精湛而充满喜气,又蕴含着中国人重团圆之意。架子上摆放着手工艺品“小狗”、“小羊”、“小熊”和“中国龙”等,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还有“海绵宝宝”手工艺品,活泼可爱,好似在说俏皮话。另外,编织手纸盒、扣珠坐垫、水果篮和女士小提包,以及一件件五颜六色的香包,赏心悦目。现场,有的女学员在编织发财树,有的在做水果盘,有的在编小猪,还有位男学员在串扣珠坐垫;社长田淑莲时不时给学员传授手工艺制作的技巧;张部长给予社长田淑莲高度评价。可喜的是定边县巧大姐民间手工艺专业合作社被列入陕西省省级民生项目,当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田淑莲不禁感叹十多年的努力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田淑莲的学员老中青都有;在红柳沟、在她家里、在培训基地,她认真给学员免费传授手工艺制作的技巧,十年如一日。田淑莲把自学手工艺制作知识一一传授给她的学员,她犹如朴实的土豆,默默地奉献自己的果实。老年人因此寻找到制作手工艺品的乐趣;广大妇女也从中获益,丰富了她们自己的生活;有的中学生做的第一件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田淑莲视每一位学员为亲人,有的学员和田淑莲一起制作手工艺品的时候,也成了很好的朋友;过年时逢,有些学员给田淑莲送来一些礼物,以示感谢,田淑莲把礼物返回给学员,学员又给她送来。
2014年7月2日,在定边县鼓楼西正街文化馆一楼培训基地现场,田淑莲面带微笑,站在她那获省妇联手工艺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刺绣作品《荣华富贵》一侧,手持荣誉证书,信心十足的说:“以后还要获国家奖。” 拍的时候,她的小拇指还缠着创可贴。那一刻,她是最美、最成功的女性。
田淑莲坚持梦想,对事业执著,多次获奖,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而且她年轻的时候,关心村里的孤寡老人,如今每次回村,总要看望那些老人。她勤俭持家、赡养公婆和丈夫一起供两个孩子上了大学;如今,子女们都相继工作成家,而她一如既往的做着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四季交替,斗转星移从未改变过。田淑莲的女儿王芳自豪的说:“父母一起做小本生意,辛苦的撑起我们家,从小到大在我的意识里一直都认为我们虽然不是什么富贵家庭,但是生活的幸福指数很高,母慈子孝、家庭和睦;父母的正直、善良、尊老爱幼等优良品质对我们而言都是无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她的小媳妇也喜欢制作手工艺品,做的有模有样。
“定边县永和民间手工艺协会”和“巧大姐民间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成立到现在,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与成员集体努力和定边县妇联、科技局、科协、文化局、文化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作为“定边县永和民间手工艺协会”会长田淑莲,犹如燕子一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针针线线、刀刀剪剪编织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为儿女留下了精神财富,为定边县民间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她也用自己的正能量诠释着劳动的光荣,热心公益得到当地人们的尊敬,给定边的青年树立了榜样。
田阿姨给学员上课。 田阿姨获得奖状。 田阿姨展示她的作品。 田阿姨的作品。 田阿姨给学员们讲课。 培训班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