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双塔山下,三岔口旁,铁道兵第十四师汽车营四连及营部部分官兵在分别四十年左右之后,相约来到连队当年的老驻地麻纺厂聚会!时间是2016年9月20日至23日。 营部书记蒋祖新从湖南常德赶来与战友相见,师后勤部政治处干部干事崔国干由辽宁锦州奔赴承德,汽车三连老战友刘玉山在承德相迎。我虽然是汽车一连的战士、文书、排长,但和蒋祖新、崔国干等战友如同兄弟,所以特地从北京抵达承德和崔干事、蒋书记等老战友见面。左起:陈忠贵、蒋祖新、崔国干、刘玉山。 蒋祖新书记一到承德,就赶往大庙营部,但营部的房屋早已荡然无存了。我们在营部原来的菜地旁找到了当年的老邻居,他们跟营部的领导、老兵都有来往,甚至还能叫得上营领导的名字,说起营部人员帮助他们办的一些好事,包括托营部人员买墨菊烟,李副教导员给他们从家乡带来辣椒籽等等。图为蒋书记与邻居父子合影。当年的房子和菜地都不见了,只有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 我和蒋祖新书记到达汽车三连驻地,在该连修理排还保留的半截房子前合影。另外半截被老百姓整修后住在里面。 蒋祖新书记对老部队很有感情!望着汽车三连原来的车场全部盖起了房子,前面的几排房子已经变成了民居,感叹房变了、车场变了、人变了,包括树木都长高了,唯有山、空气还没有变。我对蒋祖新老战友说,去年6月三连八十多名战友曾经到承德聚会,我专门到承德和在北京与三连熟悉的战友相见。 图为汽车三连战友2015年6月15日在连队旧址的空地上合影。 我和蒋祖新书记来到汽车一连,这里是我工作、生活了四年多的连队!这几十年来,我因工作关系,曾经多次从连队上方的公路通过,但这一次看到的连队营房还是让我震惊了!连部、修理间、材料库、检查站、油料库、加油站、炊事班、食堂、锅炉房都已经没有了。好在四个排的房子还在。这是我在修理排十班的房子外留影。此刻,想起了从河北高碑店到承德大庙参加盖房、平整车场、垒拦洪大坝的许多往事,也想起了曾经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的连队张富德、龙伟道、李成仁、程行明、邱宗南、张奕金、陈炎雄、夏少坤、刘立权、刘志成等许多连排领导,还有我的正副班长杨圣志、张大兴,以及刁希田、韩俊山、胡海南、欧应美、吴家有等许许多多的老战友…… 蒋祖新书记听说我在一连十班当过战士,也特意在十班和十二班的交接处留影。 一连二排的房子算是保存比较好的。蒋书记在二排房子前留影。 我在二排房子前留影,脚下是当年操场的一部分,左手边是出连队前向前车场的通道。我此刻的心里,浮现出的是连队经历过的一桩桩大事…… 1973年到1981年,这里曾经充满生机!连队出操的喊号声,车场上发动机的轰鸣声,操场上比赛的加油声,食堂前开饭前的吼歌声……还清晰地回响在脑海里!那时,连队出车多的时候每天高达五、六十台,少的时候也有二、三十辆,源源不断地把各种物质运到沙通线、承隆支线上。 最难忘的是,1976年7月28日的夜里,和我住一屋的统计员朱乐甫被地震晃醒后躺在床上问:怎么了,怎么了?我惊醒后,由于经历过1969年云南老家的地震,喊了声:地震了!抱着被子一骨碌下床冲到门外大声喊道:地震了、地震了!朱乐甫跑出来了,连队干部跑出来了,全连的官兵都跑出来了……但大家都不知道震中在哪里?第二天上午,连队接到了整装待命的预先号令。全连官兵冒雨检修车辆。很快,连队接到了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的正式命令!相继派出了七十一台车辆,拉着师、团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和物资奔赴唐山,昼夜苦战,直到抗震救灾结束。 1979年,由于铁道兵的汽车司机常年钻山沟、跑险路,技术相当过硬,特别适合跑云南、广西、越南的山路,连队又紧接抽调部分司机参加了中越自卫反击战,在运送兵员和弹药等物资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沙通线、承隆支线通车了!连队又抽调部分人员和车辆前往内蒙吐列毛都,参加了通霍线的建设。 后来连队整编为沈阳军区守备十二师汽车连。如今,辉煌成为过去!昔日的战友,已经分散到全国各地。只有留在原地的营房,还应该记得当年他们的主人;他们的主人,也在思念着曾经给他们遮风、挡雨、御寒的老营房!我和蒋祖新书记在连队看到,一排的房子有老百姓住着,门前还垒了小院。而二排、三排、修理排的房子,已经无法住人了。车场上种满了玉米、黄豆,长势还不错。在我们步行经过时,玉米、黄豆随风摇曳,似在欢迎、欢送我们……爬上连队出车的陡坡,细看一下周边,原来在路边的大庙公社卫生院已经改建成加油站了,连队河对面的村庄建了一条高等级公路,山上运输矿石的电动斗车早就不跑了……但后山包上那座当年日本鬼子修的炮楼竟然还那么完好! 蒋祖新书记后来调到师后政治处,和崔干事、我等人在一起工作,我们一起在避暑山庄丽正门外的小红楼办公、住宿。他夫人曾经从湖南常德来探亲,从承德火车站下车后步行四、五里地到小红楼。然而多年前,小红楼在城市改造和保护避暑山庄外貌中已被拆除,变成了避暑山庄前面的一块绿化带。图为蒋祖新夫妇在他们曾经待过的小红楼旧址前合影。 我和蒋书记在小红楼旧址前合影。说起我们一起办公,一起下部队,一起出早操跑进跑出避暑山庄的许多往事…… 蒋祖新书记还曾经在驻大石庙的汽训队当过指导员,他为了赶时间,要连夜到大石庙去看看汽训队的旧址。一路上,我们望着已经改造的武烈河和两岸新建的高楼大厦,回想起当年从承德到大石庙来回经过无数次的那条偏僻、冷清的泥土小道,一再感叹承德的变化太大了!当我们找到大石庙时,这里已经连接成承德市区的一部分了,当年的汽训队营房旧址上是一片高楼。图为我用手机拍摄的武烈河大桥夜景,当地市民俗称彩虹桥。 感叹昔日的沙滩变成了美丽的水景,当年破旧低矮的民房变成了焕然一新的一片片楼群,我忍不住在武烈河大桥上留影。 晚间,我们会聚在满族八大碗酒家,品味当地特色,体验承德风情。席间,谈了许多当年的往事,叙了不少分别后各自的打拼史,讲了各自儿女甚至是孙子、孙女的发展状况,感叹当年的追求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选择了当兵的人生之路;年轻时的拼搏是一种财富,因为我们在连队形成了奋发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当铁道兵苦是苦、累是累、险是险,但从来没有后悔!合影从左至右:陈忠贵、蒋祖新、崔国干、刘玉山。 21日,蒋祖新老战友因儿子急着回去上班赶往下一站;崔干事去看望在承德定居的师和后勤部老领导、老战友;我前往宽城县喜风口水下长城采风,听当地人讲抗战时期29军大刀队搏杀鬼子的民间传闻。晚上八点,突然接到来参加四连聚会的老战友杨广生的电话。本来20日下午,我已特意到四连战友聚会的宾馆,专门问了我认识的刘立权、孙增发、杨广生等战友是否到来?负责接待的战友翻了下报到花名册,说谁都没有来。于是,我才放心地上了喜风口。广生战友在电话里告诉我,他们乘坐的飞机晚点了,是花600元包车才赶到承德的……但此时我在喜风口,距四连聚会点一百多公里,无法在夜里10点前赶到他们下塌的宾馆会面,只好约定次日继续联系。 22日,我给四连的广生老战友发短信、打了三次电话,他和连队战友由于在避暑山庄、小布达拉宫游玩没有听到,后来手机还没电了。为了沟通联系,我只好给远在云南的孙增发老战友打电话,让他想法找到和广生同来的黎自文、丁佑明战友的电话号码发给我,才跟丁佑明联系上。夜里,广生在给手机充电后,看到我给他发的短信、打的电话,急忙给我来电话,我们商量敲定了相聚的时间。下图为四连战友游玩的小布达拉宫。 23日,我们在汽车四连聚会的宾馆前合影。从左往右依次是杨广生、陈忠贵、黎自文、丁佑明。 汽车四连杨广生、丁佑明、黎自文在他们原来住过的宿舍门前合影。这是原承德市麻纺厂的仓库,当年连队写在大门上方的标语“为人民服务”、写在大门两侧的毛主席语录“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依稀可见。 我们合影的地方,原来是汽车四连的连部,现在是一个花坛。旁边的食堂、炊事班、临时来队家属房等已经被平整掉了。 这里是原来汽车四连驻地麻纺厂的大门,现在已经改制成了地毯有限公司,只有外面公交车站牌上还保留着麻纺厂的地名。 中午,我和夫人与刚从棒锤山游玩回来的四连战友杨广生、黎自文、丁佑明及广生、佑明的夫人在承德乔家满族八大碗就歺、叙旧,在碰杯声中回顾青春、笑谈当年、畅叙友谊…… 24日一早,广生、自文、佑明战友就要和四连参加聚会的大部分人员奔赴唐山了,因为他们都曾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想去看看在废墟上建设起来的新唐山!临分别前,我向他们打听汽车二连熟悉的老战友,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跟二连的战友有联系……是啊!这些年,我通过多种渠道找过二连的战友陈永祥等人,并在相关战友圈、微博群里也想发现二连战友的踪迹,但遗憾的是,二连的每一个战友都“潜”得太深了!要到什么时间,我们才能获得他们的消息呢?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