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font color="#010101"><b> 2012年9月,乌镇的东栅和西栅。<br></b></font><h1><b><font color="#010101"> 正值仲秋之时,酷热已有所收敛,晚上凉气袭人,是秋游的好辰光,而此时的水乡正是好去处。</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h1><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清晨<br><br> 白天的乌镇,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哪里拍得出好照片?于是,好好逛景。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带上相机,一头钻进空荡荡的街巷。<br> 五点钟的镇子,还沉浸在梦乡中,笼罩在晨曦里,摇曳在路灯下。水面安静得如一面铜镜,没有一丝皱纹。<br> 这是拍照的好时段。由于那天清晨水面没有雾气,为了营造水乡“静谧”的气氛,构图上把河放在核心位置, 突出倒影,采用近焦距大光圈,中心对焦,这样,既保证了近景窗棂、台阶、栅栏等细节上的清晰度,又使远景呈现出适度的模糊, 勾勒出白墙灰瓦的轮廓,让人一看到照片,就觉得清晨的乌镇,“静若处子”,隐如桃源。</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br><br>石桥<br><br> 乌镇的桥多姿多彩。特别在秋天的早晨,青黄的树叶,衬托着黄赭色的石桥,倒影在清澈的水面,桥中有桥,水中有桥,浑然一体。<br> 拍古镇的桥,角度可以多样,但却有一点是形成共识的——倒影是必须的;内容可以丰富,但却有一条是不可忽视的——桥洞是照片的主体;构图可以灵活,但有一个是重点把握的——桥拱曲线对于画面的整体布局的影响。这三个要点体现了,你的照片的美感一定好。下面的三张就是案例——有点自卖自夸。</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br><br>光影<br><br> 太阳初升,照在斑驳的石板路上,透过长长的廊道,弥漫着秋的暖意。通过顺光、逆光的不同角度,借以光线明暗的对比,使河道两边的廊架,成为光色投影的隔断,更加有层次感;增加曝光量,可以增添光照的柔和,使得木门掩盖了沧桑感,而凭添了温和的氛围。</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br><br>外景<br><br> 随着太阳的升高,水面活了起来,也浑了一些;人也多了,渐渐地,摩肩擦踵,熙来攘往;商店也热闹了,吃饭的,购物的,整个乌镇嘈杂了。这时,找些僻静的场所,胡乱拍几张乌镇的外景——无外乎水啊房啊街啊船啊,诸如此类的,这是到此一游的“手机党”的专利——单反有点“大材小用”。</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br><br>蓝布<br><br> 江南古镇,印花蓝布是个标志。乌镇也不例外。如何选角度,拍得能有些与众不同呢?<br> 第一张,用大光圈(F3.5)、近焦距(18MM),实际上接近广角了,以蓝天、灰瓦、白墙作背景,以木杆分布空间,拉一段布夹在腋下,仰角,中心对焦,竖拍,这样拍出来,色彩简明、纯粹,架构合理,画面不呆板。有点遗憾的是,画面有点倾斜。<br> 第二张,由于印花布的后面是一道石砌的墙,背景零乱,我的旅游镜只能调到大光圈(F5.6),远焦距(119MM),拉近,取半截布,虚化背景,对焦前景。拍出来一看,不错——有点沾沾自喜。<br> 第三张,因印布红黄蓝三色本身就协调,就把重点放在构图上,以晾布的竹竿分割布局,以蓝布为衬色,红黄布为亮色,使画面洗炼、明快。<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br><br>窗户<br><br> 中国古镇的窗,都深深地刻上了传统文化的印记,窗纹花样多,强调对称、吉祥。这里,顺便给大家推荐一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清华大学教授楼庆西著,其中有一本为《户牅之艺》,介绍了中国古建筑的门窗的发展历史。<br> 第一张是一家旅店的板窗,可归类于槛窗形制。沿街而设的店铺,这类木窗很常见,但店主人却将二楼的藤叶直挂而下,增添了趣意,用大光圈近焦距仰拍之。<br> 第二张是一家面店二楼的窗户。拍的时候是傍晚时分,为了营造出暖秋的意境,避免逆光所造成的暗影,于是选择大光圈,增加曝光量,使店的招牌和窗户增强亮度,虽然树叶的色彩失了真,但整体的氛围却得到了表现。<br> 第三、四张,是墙窗形制。拍摄的重点是突出窗和墙的色彩的协调搭配。为了点缀,我顺手将路边的一盆绿植放到了窗台,配上冰裂纹的窗棂格,效果不错。而第四张的上部,则选了有树叶的角度,遮住了空白点,使照片生动化。</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br><br>花色<br><br> 为了增加点景观,乌镇的周围种植了向日葵。黄昏,花海披上了一层金纱,吸引着游客蜂拥而至。拍第一张的时候,用的是旅游镜,无论人像,还是花芯,效果不太好。于是,换上了EF50mm f/1.8的定焦镜头,虚化效果和清晰度增强,色彩也更柔和。</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br><br>夜色<br><br> 乌镇的夜,由于有了处处悬挂的灯笼和路灯,显得色彩斑斓,连河里都飘着五颜六色的莲花灯,使暗淡的河面呈现出粼粼的光影。而其他两张是半夜三更时拍的,充分利用挂灯和地灯的照射,营造出空巷寂寥的意境。</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br>月色<br><br><br> 看到头顶的月亮🌙,蓦然意识到,那天是中秋节。月光🌙和乌镇人营造的灯光秀,交相辉映,把古镇照得蓬荜生辉。<br> 拍第一张时,月亮🌙还藏在树中,于是用定焦头拍下‘’桨声灯影里的‘’乌镇,画面清晰,剪影分明。<br> 第二、三张表现月光下的乌镇。由于没带三脚架,受制于旅游镜,晚上色彩分辨度不高,只能将就——当然,技术不高也是原因。<br> 但不管怎样,中秋月夜的乌镇终究是美的,那是一种朦胧的美,腼腆的美,羞赧的美,还有,暧昧的美。</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