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历程,不朽的业绩 ——炮兵四0四团简史

🇨🇳

光辉的历程,不朽的业绩——炮兵四0四团简史  炮兵404团战友联谊会     二O一二年八月   一九五○年十一月,在抗美援朝战争刚刚打响之时,在辽宁锦西县五里河刘台子村,炮兵404团正式组建。其前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省文水县交城支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野战部队。组建时,从第一野战军一兵团所辖第7军21师的师直属队及62团、63团抽调了部分干部战士。 全团编制人员1000余人;编制单位: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直属警卫排、指挥连、高射机枪连、6个炮兵连及卫生队;编制装备:苏式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 (炮1、2、3连各4门),76.2毫米野炮12门 (炮4、5、6连各4门),每连配备骡马6匹。全团高射机枪12挺,骡马180余匹。  团长霍跃祥(原63团参谋长),政委刘贺( 原62团政治处主任)。 部队组建后,即投入紧张的战备训练。训练28天后,开赴葫芦岛进行实弹射击,取得了24门火炮发发命中的好成绩,受到军委炮兵的表扬。      一九五一年四月,部队奉命入朝作战,经铁路运输至安东市(现丹东市)。刚下火车,就遭到敌机轰炸。经过三个夜晚的机动,部队通过浮桥渡过鸭绿江。 入朝后,各方面都十分困难,地形不熟,语言不通。白天敌机不停地轰炸,只能夜间行军。经过几天艰难的行军,到达指定的定州地区,参加了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东豆川、抱川战斗。 战斗中,由参谋长赵玉明率领2 、4、6炮连,高射机枪连为第一梯队,副参谋长郭光仪、政治处主任张沛率领1、3、5炮连为第二梯队,分别配属65军、54军作战。东豆川、抱川战斗异常激烈。面对的敌人是美1军3师和骑兵师。敌人天上用飞机轰炸,地面用重炮轰击,而且用步兵伴随坦克轮番进攻。我团干部、战士毫不畏惧顽强战斗,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共击毁敌坦克7辆,击伤两辆。和兄弟部队一起打退了敌人多次疯狂的进攻,取得东豆川、抱川战斗的胜利,为我军后勤兵站、医院转移争取了时间。     在这次战斗中,涌现出特级战斗雄秦红玉等一批功臣。一连战士秦红玉,在全班战友牺牲仅剩他一人的情况下,自己装填炮弹,自己瞄准射击,击毁敌坦克两辆,牺牲在炮位上。二连瞄准手郝振虎,沉着应敌,首发命中敌一辆坦克,接着又命中敌一辆坦克,最后壮烈牺牲在阵地上。副排长裴世杰,在瞄准手牺牲的情况下,自己冲上去,击毁敌坦克一辆后牺牲。战士王绥俭、辛国喜,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各击毁敌坦克一辆,荣立二等功。 第五次结束战役后,部队移驻链川地区休整,准备参加秋季阻击战。其间,战士刘可方用高射机枪,18发子弹,击落敌机三架,被评为战斗英雄。     一九五二年十月,部队奉命回国换装,驻在河北深县王家井半壁店休整,归19兵团办事处领导。 一九五三年,部队开展了“三反”运动,学习郭建华速成识字法,干部战士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一九五三年四月,部队到辽宁锦西县换装,改为机械化炮兵,并补充了兵员。6个炮连全部更换苏式85毫米加农炮,牵引车为嘎斯63型汽车,运输车是嘎斯51和吉斯5型汽车。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部队第二次入朝参战。到达朝鲜后,驻在东海岸元山地区,主要任务是配属12军36师反登陆作战。为搞好隐蔽,用三个月时间,完成24门火炮坑道掩体、54台汽车掩体和团指挥所的构筑,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我部奉命到金城前线鹫峰山,参加金城反击战的炮火准备。 七月二十七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    不久,我团移驻朝鲜谷山郡多安洞,划归炮兵33师领导。炮兵33师是于一九五三年七月上旬入朝作战的,原下辖炮407团、409团。此次,同炮404团一同划归的还有炮401团、炮405团、炮406团和高炮38营。朝鲜停战后,炮405团、406团、409团和高炮38营,相继先期回国。     一九五四年朝鲜停战后,形势比较稳定,我团一方面训练和学习文化,一方面进行休整。 一九五五年十月,我团随师部移驻谷山郡石街门原志愿军1军1师的营房。十一月,部队进行了军衔评定和授衔工作。 一九五五年十月至一九五七年,我团在朝鲜较好地完成了战备训练、值勤、休整等任务。同时,帮助朝鲜人民修公(铁)路,建机场,盖房子,支援农业生产,为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五八年十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我团撤离朝鲜回国。撤离时,受到朝鲜政府和人民群众极其热烈的欢送。回国后,驻防辽阳市西八里南大营。中央政府派慰问团到驻地进行了慰问。 在辽阳期间,我团完成了战备训练任务,同时参加了修建辽阳市葠窝水库和开源清河水库。 一九六0年八月,辽阳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灾害,我团参加了太子河抗洪救灾战斗,用“人墙”堵水,组织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脱险。在抢险救群众中,我团战士杜希灿、陈新山和其他团的干部战士等四名同志,被洪流冲走,在太子河洪流中漂流了70余里才脱险,被誉为“太子河上四勇士”。当时《辽宁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都登过他们的英雄事迹。洪水过后,参加抢修被洪水冲毁的凤城至灌水的凤灌铁路。经过一个月的苦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地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九六一年,根据国际形势发生的变化,遵照中央军委命令,炮兵33师移防吉林延边地区,师部驻和龙县二道沟,我团驻和龙县福洞黄芪沟,炮401团驻铜佛寺,炮407团驻和龙县吴明村。部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自己伐木、打石头、烧砖、烧石灰,自己组织施工。经过两年的艰苦施工,建成砖瓦结构营房,连队还修建了永久式的菜窖,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一九六三年,遵照中央军委的要求,部队进行全训,开展了军事大比武练兵运动,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团在六连抓试点,培养出六连三班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示范班,六连的经验对部队训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月五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团迅速掀起了学习雷锋活动。这期间,副政委张俊虎、指导员刘兴才、班长陈显凯等,被评为沈阳炮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一九六四年,六连参加了沈阳军区在大连组织的大比武 ,六连三班获反坦克炮兵比武第一名,翟志民被评为郭兴福式教练员。《解放军报》登载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一九六五年,我团被抽调部分干部到敦化县,汪清县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央军委决定全军取消军衔制,换65式军装。  一九六六年起,我团奉命担负沈阳军区战备值班部队任务。部队按编制达到了齐装满员,全团建立健全了各种战备制度,进一步修改了战备方案,开展了战备教育,积极进行战备训练,加强演练 ,使战备工作进一步得到了落实。部队编制进行了调整,结束了团直属连的编制,组建了营级指挥机构,成立了两个营部,一营下属1、2、3连,二营下属4、5、6连。火力也有了加强,每连的火炮从4门增至6门。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九年“文革”期间,我团参加了“三支两军”工作,派出部分干部战士到辽宁省昌图县“支农”,到沈阳、和龙县福洞煤矿“支左”,到驻地附近的龙水坪、三合村、龙井、白金等地支农及支援农业生产,副政委张俊虎参加了福洞煤矿“三结合”领导班子。抽调部分干部参加了组建新疆守备师炮兵团、黑龙江守备五师炮兵团的任务。派干部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 一九六八年五月,二营五连到吉林珲春雪岱山为总参三局修建蓄水池,提前70天完成了任务,受到好评。 为解决部队经费不足问题,我团在和龙福洞和龙水坪建立了团副食生产基地,在福洞建立了小煤窑。   一九六九年三月,苏军入侵我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的珍宝岛,我团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准备参加战斗。     一九七○年初,炮33师从延边地区移防到长春地区,我团随之移防。一路上,我团进行摩托化行军,边走边“打”,开展了多科目的带战术背景的演练,并在安图县亮兵台进行了实弹射击。这次千里移防拉练,正值冬季,翻越了新开岭等高地山谷,在冰雪条件下训练走、打、吃、住、藏,锻炼了部队的生存和战斗能力,锻炼了司机冰雪路面驾驶能力,全面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我团到达长春地区后,先驻左家特产所及河湾子,后移防九台土门岭。 一九七一年,全团参加了“八三”工程建设,即大庆到大连石油管道的抢修抢建任务,一营到通北农场执行生产任务。 十一月,上级传达了林彪 “913”叛国事件,全团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 一九七二年,我团将战备值班任务移交给炮兵401团,结束了6年的战备值班任务。沈阳军区决定我部在九台县营城煤矿附近的荒山屯村新建营房。这次新建营房规定每平方米45元,超支不补。在这次营建中,沙石自采自运,利用劳务运输换取红砖,为敦化秋梨沟林场劈拌子换取木材。团里外聘瓦工、木工等有经验的工人带班,进行了技术指导。经过努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1.6万平方米的营建任务,并修沙石路面6万平方米、沙石场地5万平方米、一座容纳千人的大礼堂、容量10吨的冷库,营、连还修建了永久式菜窖,经济上没超一分钱,受到了军区的表扬。军区在我团召开了营建工作现场会,推广了我们的经验。 这期间,团里还办了药厂、螺钉厂、小煤窑,解决了家属就业及经费不足的问题。 一九七五年,根据邓小平“军队要整顿”的指示,我部开展了整顿教育活动,解决领导班子中 “软、懒、散”和部队的“肿、散、骄、奢、惰”的问题。 一九七六年三月,在全军大规模精简整编中,炮33师部及炮407团团部撤编,四月将407团一营成建制化归我团,为我团三营,我团由二营建制改为三营建制,五月我团作为独立反坦克炮兵团,归军区炮兵司令部代管。 同年五、六月份,我团抽调一、三营到沈阳文官屯施工建设军区“五七”干校,由于工作突出,受到军区李德生司令员的好评。 十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全团开展了批判“四人帮”运动。 一九七七年,三营在团驻地西侧新建营房,当年基本建成。 一九七八年,全团掀起了大练兵热潮,开展了大比武活动。一营二连参加军区在大连营城子组织的炮兵连战术实弹对抗竞赛,获得了第一名,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受到军区首长的接见。 一九七九年一月,部队进行紧急战备。二月下旬,全团编成5个列车梯队,经长哈线到绥棱卸载,后摩托化行军到望奎县幸福公社,进行疏散隐蔽,昼夜抢修工事。在地方民兵配合下,四天完成任务。我团配属炮1师,编入16军反坦克预备队,在明水地区展开。其间,请战斗英雄苏兆丹来我部讲战史,激发了干部战士的斗志。三月下旬,部队返回营房。 五月,二营到沈阳二炮校执行营建施工任务。 一九八O年至一九八一年,全团执行全训任务。年终实弹射击,战术考核,全团优秀。 一九八一年七月,饮马河发生洪水,全团出动1200余人,在团长、政委带领下,奔赴抗洪第一线。经3天的苦战,加固加高河堤,抢土石方2万多立方米,取得了抗洪的胜利,受到地方政府、人民群众的好评。 一九八二年五月,沈阳军区在大连营城靶场组织间瞄射击考核,三营九连取得了试射首发命中,连齐射12发复盖目标的优秀成绩。年底,我团被军区评为节电先进单位。 一九八三年,军区对我团进行全面建设考核,取得了94分的好成绩,被军区授予“沈阳军区正规化建设先进团”光荣称号。年终,部队实弹射击考核,全团优秀。三营九连单炮及连直瞄射击,取得了36发36中的优异成绩。年底,我团被军区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团。 其期,我团先后划归炮10师和白城守备区领导。 一九八四年,部队参加白城守备区组织的直瞄炮兵射击竞赛,取得了好成绩,受到守备区首长的表扬。 一九八五年,中央军委决定裁军100万人,炮兵404团部及直属分队被撤编,三个战斗营成建制划归由白城守备区组建的反坦克第一旅。一营为反坦克一旅红箭—8反坦克导弹一营,编制红箭—8反坦克导弹车24辆(每连8辆)。二营为反坦克一旅4营,三营为反坦克一旅5营,均编制18门120毫米自行反坦克滑膛炮(每连6门)。在新装备未到前,暂用原装备。 八月,一营移防驻通辽市,二、三营移防驻白城市。 一九八五年五月,根据军委命令,部队换着85式服装。 三个营调走后,团成立了留守处,负责留下干部战士的管理,处理善后事宜。留守处归白城守备区留守处领导。 部队精简整编后,一批批战友相继离开了部队,奔赴祖国各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们发扬我团的优良传统和过硬的作风,几经风雨,不畏困难,拼搏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如今,有的成为国家公务员,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被评为各级的先进个人;有的在企事业单位勤勤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成为领导骨干;有的回乡务农,团结群众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成为致富带头人;有的自主创业,白手起家,敢闯敢试,成为当地纳税大户、知名企业家;还有的因年高体弱离岗休养,仍保持当年革命军人的本色,发辉余热,为民造福。 炮兵第404团至今已组建62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曾为能在这样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生活、战斗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一定要继承其光荣传统,使其发扬光大。 炮兵第404团精神永存! 附:历任炮兵404团司、政、后部门以上领导干部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