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br></b><b>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br></b><b>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br></b><b>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br></b><b> <br></b><b> ___郭沫若</b></h3></h1> <h3>司马迁的介绍:</h3><div>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div><div>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iv> <h3>司马迁铜像</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宵瀚</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幽爾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b></div></b></h1> <h3>司马迁广场</h3> <h3>韩城人如是说:华夏五干年文明史前三千年韩城人说了算</h3> <h3>司马迁祠</h3> <h1><b>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br>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br>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br>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br> <br> ___郭沫若</b></h1> <h3>司马迁广场及大道</h3> <h3>《史记》的介绍:</h3><div> 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div><div>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div><div>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div> <h3>以《史记》故事为题材的大型雕塑</h3> <h3>焚书坑儒</h3> <h3>吕后</h3> <h3>《鲤鱼跃龙门》🐬</h3> <h3>大禹治水</h3> <h3>《大禹治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