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采风之行👣一路走过、看过、闻过心里感触越多🙏🏻更多一份“兵团情”🇨🇳也由衷的肃然起敬❤️爷爷们讲述自己50多年的战友情,讲述自己扎根边疆之情。🇨🇳186名军人前辈从1964年带着妻儿来到边疆,到现在仅剩20多人,这里有抗美援朝老英雄,现在年龄最小的爷爷75岁,年龄最长的爷爷85岁,守卫边疆又是一辈子。爷爷们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我们来这里就不是来享福的,就是来这里是支援边疆,来保卫祖国为祖国分忧的!”……这是一种敬佩的“兵团精神”。爷爷说,当时的条件很艰苦,蚊虫特别多,在地里浇完水手从脸上抹下来,一手都是血。天一亮就下地干活,天一黑就回来站岗执勤,晚上睡觉都是抱着武器睡觉,随时都是战备状态。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说到这爷爷落泪了“自己知道来这不是来享福的,可是那么小的娃娃跟着受苦吃不饱,睡不好,老婆还生病……”爷爷哽咽了,仿佛听到了爷爷对妻儿心里的愧疚。👨👩👧👦但是爷爷说,他是党员,是干部,必须要带头起模范作用。在这里,他们修路,建水库(水库几乎都是冬天修起来的,小推车,马拉车,一肩一抗建成了现在一库、二库、三库……),守边疆,维和平,没有这些英雄前辈付出的一切,就没有现在伊犁的和平,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几十年后,爷爷再回到家乡去探望,父母已经离去,爷爷为他们修了墓碑,刻上名字,爷爷说“这也算是尽孝了”,其实我们深知,爷爷说出这句话中,内心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刚进疆,公路都是沙子路,走不了,进疆的路程,都是靠人拉车,人推车,徒步进疆等等……同样住在地窝子里,爷爷讲有一次下大雨,地窝子塌了,战友和家人被坍塌的地窝子埋在了底下,幸亏人们及时发现把人拉了出来,捡回来了一条命。还有冬天大雪皑皑,封住了地窝子的门口,冻成了冰,只能在里面凿出个洞钻出来🙏🏻父母听说要来边疆都怕艰辛怕苦担心儿女不舍得让进疆,可是这些英雄前辈们响应党的号召,身为党员冲在前,毅然来到了边疆,在这一呆30年后,才回来看望老爸老妈…… 2014年,海军政治部带领文工团来这里慰问演出,让爷爷们记忆犹新,到现在提起来都是高兴,感谢中央感谢党,还有人记得他们。从中,我更坚定我们强军路上的文化软实力带给部队战斗力不可替代的作用。❤️ 爷爷们说“别看我80多岁了,如果祖国需要我还能拿起枪,我要永远守护这边境,别人多少次叫我回内地,我都没有离去,因为我舍不得新疆,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死后将我埋在这里的小土包,我要在这里看伊犁越来越好……”🇨🇳 那时十天一个大礼拜,可以休息一天,可是一到大礼拜,又有义务劳动积肥、平整土地、修水库,那时候大家能吃上一顿韭菜,都高兴的不得了。一个棉袄,不知穿了多少年,不知打了多少层补丁。爷爷说,现在他最想念的就是部队,特别想回部队去看一看,走一走,那里也有他的战友。 维稳边疆边境,爷爷们也是做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努力完成“三代”任务。住羊棚牛棚猪圈,吃树皮野餐,也经常会中毒,没有医疗条件,爷爷们就去寻找土方法,也帮助了不少当地的老百姓,“以我心换你心”真心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也救了不知多少人的命。 爷爷们说:“来了,就没有想过要回去,来了就是要奉献终身,献完了青春献终身,献完了终身献子孙,现在我们挺好的,还拿到了退休金,儿女也都孝顺,继承了兵团精神,也留在可这里成为了兵团人,我们要感谢党,感谢中央!” 爷爷们和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几十年的青春怎能几天几小时的时光轻描淡写,但短短几天几个小时,对我感触很深触及很大,他们听到我们《大漠胡杨》是讲他们的故事,讲兵团的故事,爷爷们都激动不已,畅所欲言,有着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看着他们步履蹒跚的背景,殊不知背后经历多少艰辛和危险,承受多大的精神、身体压力。像奶奶们一样,爷爷们都觉得现在的自己很幸福,有很多战友都没有看到现在这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就已离开人世,永远的埋在了边疆的沃土中……说出这句话时,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眼中的也泪花和思念🙏🏻🙏🏻🙏🏻 大漠戈壁中,还有这种植物“红柳”,它也是团成长的见证者和陪伴者。👣我们的新疆之行还在继续,整理“行囊”继续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