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的书店》: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阅读给了我们一条成长的捷径,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仰望世界。此书可以说是作者变相传递书单,只要你有心可以一一阅读。AJ最后的逝去让我有些遗憾,但是好在其好友最后接手了书店。这也算是一种对书店的尊重与传承。故而离去未必一定是残忍。美好总需要残缺来衬托。如若AJ没有离去,又怎能体现那份近似于信仰的传承呢? 《解忧杂货店》:在迷惘时寻求他人的指点,多数是希望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摇摆不定的决定能得到智者的支持。事实上所谓的指点与支持犹如开启密室的一把钥匙,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如若没有两者的支撑,那它就是一把废铁。
浪矢老爷爷就如我们生活中信任的那位老友。总是在关键之时给予帮助。 《赎罪》:塞西莉亚和罗比最终还是没有宽恕布里奥妮。因为布里奥妮的无故臆测与指控使得罗比获得了终身性的伤害。也因为她的武断认定与罗拉受伤后的沉默使得罪犯逍遥法外。随着她的成长使她渐渐看清了事情的真相,并在悔恨与弥补中渡日,也在之后的岁月中走上了赎罪之旅。但是姐姐与罗比至死都没有原谅她。而罪犯跟表姐的强大,让她连还原事情的真相都未能实现。
所以不是所有的伤害都能得到宽恕。尤其是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就算你想还原事情真相都未必可行。故而,做到不伤害与宽恕一样都不容易。 《第七日》:一如既往的极致与阴暗。貌似所有的不阳光都集中在了一起。因为现实的无奈与悲惨,才期望在死后得到一片安宁与净土。
余华的长篇小说基本都看完,但是每一部都很极致,阅读起来总是极端的痛苦。我从起初的喜悦到如今的五味杂陈,实在是难以言表。日后他的新作我也不知是否还会再去阅读。因为每次阅读后的酣畅淋漓总是带着揪心的痛苦。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没有心灵上的契合,即便日日在一起也犹如陌生人。很多时候看似委屈自己来牺牲自我,貌似很伟大,但事实却是对己对人的不负责。沟通与聆听是交谈的基本法则! 《长恨歌》:王琦瑶一个悲剧式的人物。自从其为物质追求委身于李主任那刻起似乎就能预料到她悲惨的一身。用咎由自取来形容也不为过。这样的人不论何时何地都存在。人得为自己这一生负责,不论是好是坏都不必抱怨。那都是你自己当初种下的因。 《灼人的秘密》(斯蒂芬·茨威格):母亲与男爵因为沉迷于情欲游戏,对埃德加一再欺骗伤害。从而导致其在绝望与愤怒中被怨恨所笼罩。最后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对母亲进行了肢体上的反击。因为反击后的冷静使他在悔恨与恐惧中惊慌出逃。后来在前往祖母的途中,因为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而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最后带着对温暖与幸福的向往重返了家庭。而妈妈也因为埃德加的这次出逃彻底放弃了放荡不羁的生活,只做专属于他一人的母亲。
《里昂的婚礼》(斯蒂芬·茨威格):在临刑前一夜,一对未婚夫妻在监狱相逢并举行婚礼。因为爱情的高尚与魅力使得隔日刑决也变得微不足道,使得那一天所有的死囚犯都变得坚定。但是奇迹还是没有来临,死亡依旧在等待。
《旧书商门德尔》(斯蒂芬·茨威格):门德尔是一位极度痴狂的书迷,沉醉于书的世界。他的大脑犹如一个巨型的图书馆,只要你想要的书籍他都能帮你找到。这样的一个能人却毁于战争。从集中营出来后就变得昏昏沉沉、唯唯诺诺,不再是从前那个睿智、沉着、冷静的天才。最后被势利的老板赶出咖啡馆。连最后那一隅专属于他的小天地都失去。战争的可怕之处就是它那无穷的摧毁力量。
《一个陌生女人的书信》(斯蒂芬·茨威格):一个爱的极致、深沉的女人。这一生从见他那刻起就用生命爱着他。可惜他却连她面孔都记不起。爱得那么卑微,甚至失去了自我。致死都念着他,这样的爱太过沉重了。 《偷影子的人》:一本有关爱情、亲情、友情的治愈感人书。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些不能碰触的伤痛或遥不可及的追求。那些伤痛就如一道影子形影不离。我们唯有遗忘或释怀才能去治愈那一道道的伤痕。如书中所言“最棒的回忆就在当下,在眼前,而且这会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故而,学会接受,懂得遗忘,克服恐惧,面对现实才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