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06)---江西吉安渼陂古城(2016.6.17)

魏萍

<h3>  渼陂古村,实在是捡来的去处。从出发开始,都是阴雨绵绵的天气。更糟糕的是,原计划的前方目的地都在下暴雨,有的地方洪水泥石流灾害频发。气象预报大多是雷暴预警。全国各地的家人和朋友也都是牵挂着我们,千叮咛万嘱咐的,我们也就不敢冒雨前行。</h3><h3>  上网一搜周边,渼陂古村入选。本来我们的计划是走遍全国的5A级景区,非5A级景区不去,现在规划好的线路上到处都在下大雨,只能退而求其次了,第一次去的4A级景区就是渼陂古村。</h3> <h3>  渼陂古村的游人仍然很少,真是名符其实的村子。我暗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貌似破落的小村子,凭什么是4A级景区呢?但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一下子吸引了我,也就顾不得这个疑虑了。</h3> <h3>  接下来就开始沾沾自喜颇为得意了。为着意选择的泼墨印花连衣裙而佩服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环境太协调了。</h3> <h3>  古老的榕树,斑驳的墙体,长满绿苔的池塘,磕磕绊绊的石子小路,趴在门口的大黄狗,在墙根啄食的小鸡小鸭......哇,这意境!</h3> <h3>  哇,看家的黄狗。我心想,这可是农家的笨狗,不是城里的宠物狗啊!可牠静静地窥视着和牠一个颜色的他,却那般友好,这才安抚了我慌慌的小心脏,好和谐的画面。</h3> <h3>  啥也别说了,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多余。静静欣赏、想象,远比描绘更美! </h3><h3>  美景不仅仅是目的地,还应该是在路上,旅行也不仅仅是目的地,还在于感受沿途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h3> <h3>  真想给画面配上美文或小诗。可惜,面对这样的意境,真的不要画蛇添足了。</h3> <h3>  村人的门紧闭,正好可以在人家门口拍照。久违的门环、挂锁,久违的斑驳的红漆门。</h3> <h3>  深入到人家的自留地,隔着栅栏细瞧爬满秧藤的黄瓜架,那般清香沁入心脾。悄悄地告诉你,那是自己冥想的味道。</h3> <h3>  把帅哥扔在池塘边,自己来到房间地头,寻找着往昔的记忆。</h3> <h3>  这一排排的村舍,仍有人居住的,你看帅哥身后房屋上,还有花盆呢!</h3> <h3>  天晴了,蓝天白云绿水映衬着青砖古舍,看得出帅哥也陶醉于此。</h3> <h3>  这两棵古树,树根布满绿苔,树干已经有枯朽的树洞,但它俩却枝繁叶茂相依相恋,那苍老又不失生机的姿态,令人感动。</h3><h3>  原来这两棵古树叫“连理樟”也叫“夫妻村”,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h3> <h3>  我们两个本想和这对儿老树合个影,可等了半天也没有游人经过,自拍又拍不出根相连,枝相交的全部内涵,遗憾的只能互拍。</h3> <h3>  若有所思。</h3> <h3>  印象美陂,给人遐想的空间。</h3> <h3>  我这张取景有些失败,遐想的空间没有拍出来,那帅哥就瞎想吧!</h3> <h3>  走到这里,我渐渐有些感觉了,美陂村还真有些故事呢!</h3> <h3>  真是令人激动,走过弯曲古老的小巷,猛然看见了滔滔江水流过村子。江面不宽,对岸仿佛就在眼前。</h3> <h3>  后来才知道这条江的故事。先卖个关子:我不告诉你,嘿嘿~~</h3> <h3>  这么窄的巷子,我自己过去探个究竟。</h3> <h3>  走过去仍然是那条江。还看见了几个游人,顿感亲切,不再孤单。</h3> <h3>  继续寻寻觅觅。</h3> <h3>  小桥流水白鸭,榕树绿草荷花,古墙池塘青瓦......满村子都是这样的景象。</h3> <h3>  渐渐地接近四A的实质了。</h3> <h3>  瞧,翰林第。原来有历史啊!</h3> <h3>  感受古代的“高考”现场。</h3> <h3>  再随我们往前走~~</h3> <h3>  看看这块牌:红四军军部旧址。</h3><h3>  还不止这个呦。</h3> <h3>  左顾右盼在寻古迹。</h3><h3>  万万没想到,我们又来到红色基地。</h3><h3>  所以开头我说,这里是我们捡来的惊喜。</h3> <h3>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子。</h3><h3>  “二七陂头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许多开国元勋都在这里居住过。</h3><h3>  我当初的疑虑烟消云散了。</h3> <h3>  二七会议会址是一栋前后两进的梁家宗祠,座西向东,分前后两栋,中有2.2米宽的走方廊小院,为砖木结构。现保存完好,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  二七会议,也称二七陂头会议,是指1930年2月7日至9日,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和红五、六军军委在江西吉安陂头召开的联席会议。毛泽东在7日作了《关于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会议讨论了有关政治、土地、红军、党的组织、苏维埃等重要问题,确定党的任务是深入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会议纠正了赣西特委、赣南特委的右倾悲观思想和迟迟不分配土地或按劳力分配土地的错误作法,加强了党对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会议将红四军前委改为总前委,作为四、五、六军及赣西南、闽西、东江、湘赣边区等红色区域的领导机关,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h3> <h3>  毛泽东曾经在这里居住。</h3><h3>  其实主席选中这个地方作为他的旧居,真正的原因是里面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书斋,整个建筑构造象一张古床,上面那些“贴花”是其它古村很难得一见的,均由竹片一片一片粘上去的保存都完好无损,当时主席就在这跟老百姓交流,真正值得我们回味的是墙上的这副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毛主席最喜欢这副对联,它也恰恰反映了主席的革命生涯,据说,后来主席把这副对联着带到中南海去了。</h3><h3><br></h3> <h3>  彭德怀曾经居住在这里。</h3> <h3>  我在想,那个艰难的岁月,领袖们在这个居所里,商讨着救国救民的大事。此时此刻,我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了真实的要好好珍惜的感受。</h3> <h3>  当年的红军正如这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不屈不挠。 </h3> <h3>  仔细看看我身后已经模糊不清的大字:留有余地。古人很有智慧,我们现在做人做事也都应该奉行留有余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h3> <h3>  走近将军府, 帅哥又去给大儿子祈祷了。</h3> <h3>  这里曾经出过将军。</h3><h3>  渼陂古村古树常青,富水长流,从这个方圆才一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走出了四位将军,两位中将,两位少将。</h3><h3>  中国第一个王牌军——38军军长梁兴初中将,是一位英勇的虎将,把一生献给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战场,可谓是战功赫赫,有38军政委梁必业中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参加革命以来,一直从事政治思想工作,是党指挥枪的楷模;还有文武双全的原兰州军区副政委,梁仁芥少将,三位将军都是55年第一批授衔的,而且都是受当时在这里召开的著名的“二.七”会议和红军活动的影响,同年参加红军,投身革命,又在55年同时授衔,这在全国颇为罕见的,还有一位是2000年授衔的少将——梁必骎,现供职于中国军事科学院,是位精通军事理论的儒将。</h3> <h3>  这个画面唯美吧?这绝不是为艺术创意摆拍的。</h3><h3>  嘿嘿,是本姑娘粗心大意,只顾拍照,把花伞墨镜丢在了那里。走出两条巷子才发现,赶回去寻找,它就是这般静静地等待着主人,赶紧拍下来。驱使我记录此情此景的是,几个村民从这里经过,竟没有顺走。</h3><h3>  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也堪称“4A”。</h3> <h3>  又一个看点来了。</h3> <h3>  和我一个时代的人,一定对《闪闪的红星》电影不陌生吧!对“今日售米”也记忆犹新吧!对了,这里是这部电影的拍摄地。我身后就是潘冬子、春芽子把“今日无米”改成“”今日售米的米店。</h3><h3>  渼陂村还是《陈毅出山》、《决裂》、《井冈山》等多部电影的外景地。因此,渼陂村又被称为“电影村”。</h3> <h3>  这条穿越村子的江也该揭开谜底了。这就是电影里潘冬子给红军运粮食的江哦。“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h3> <h3>  渼陂古村,静静地娓娓地给我讲述了不同时期的许多故事,我舍不得离去。</h3><h3>  不同角度留下她的美吧!</h3> <h3>  写到这里,我又查找了渼陂古村的资料,原来确实不简单。</h3><h3>  美陂村座落在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它就是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它还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评为国家4A旅游风景区。</h3><h3>  渼陂一词原为陕西户县古湖泊名,南宋初年,北方饱受兵乱,户县人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迁徙至江西,因怀念故乡,故以渼陂为村名,逐渐发展成为庐陵文化第一村。</h3> <h3>  就是这个普通而平静的古村,蕴含了那么多风云变幻的故事,我记住了她。</h3><h3>  一节又一节的文字,记载着我们一路的点点滴滴,演绎着我们旅行的枝枝叶叶。</h3><h3>  正如沃尔特•肯《在云端》里说的:人生就是一场未知目的地的旅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见怎样的未来。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只是一味的狂奔,却忘记了旅行的意义。</h3><h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