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学生反映速写学习中衣折最为头疼,其实布折超级简单,难的应该是对动态形象的把握。但作为初学者很容易被小小的布折等小细节所吸引,短时间内很难炼就一双整体观察的眼睛。当然对整体动态的把控也是建立在对细节了如指掌的基础上的。既然布折阻碍了同学们的进程那我们就用最快的速度解决它,以便于我们更快的进入绘画的更高阶段。当然在一幅速写中衣服的面积占据了80%,站在这个角度上考虑衣折还是很重要的。 一、微距观察 认为布折难画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好好看过它,就像我们在拿显微镜观察细胞那样。经过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布折的规律。首先我们要屏住呼吸凑上去细致的观察一次… 1.厚度 :
布上是没有线的,线是体面的转折,面缩小后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线,所以我们在画线时要有体面意识,在布的转折处、松垂下坠的边角处、线与线的交汇处不要接死,流出一定空隙就可以体现布料的厚度了,就像我们在画罐子口和盘子时一样,当你离布折10厘米近距离观察时会发现这一点。 2.开始与结束 :经过仔细观察可以看清每条线的开始和结束,也就能交代出线的来龙去脉了。注意线的虚实变化,有些布折是从线过渡到面,有的是从面过渡到线,有的开始处清晰明暗对比强烈所以就实,结束时缓慢的过渡到面直到消失成平面所以就虚,也就是实起虚收。有的是从平面慢慢开始隆起直到形成清晰的布折也就是虚起实收。 3.空间意识 :画衣折时不要单纯的一味的只是看到线、画线,要有面的意识、体的意识、衣折本身有体感衣服下面所包裹的人体也有体感,所以体块意识和空间意识的建立是画好衣折的关键。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把自己变成一个小蚂蚁或把衣折当作一座大山,把布折放大理解成山峰、悬崖、山洞、山脊、山沟、山坡等就能更直观的理解体块意识空间意识了,这样布折也就有了韵律和生命。 在这件衣服上添加几颗小树,看看像不像一座山? 4.赋予意念感受(或中国特色):古人在画线时给线条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力透纸背、屋漏痕、锥划沙、折钗股、所以中国人对线的理解有自己特有的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学习再传承和发扬。线的虚实相交、轻重缓急、方圆变化、刚柔并济、提按顿挫、这个过程会使线从具体物像上抽离出来形成一种特有的形式美。 二、布折练习在速写中的实际运用 单独的布料练习和布料附到人体上是有区别的,但原理是一样的,只是人体的结构形态会影响布料的外形和衣纹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有规律的因为人体是大致相同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前面我们已经一丝不苟的研究过布折下面我们就多注重一下衣服所包裹着的人体吧。 1.领口、袖口、裤脚、
如果不观察我们都概念的认为领口、袖口、裤脚都是圆的,其实不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颈部、手腕、脚腕都不是纯圆柱体。领口要受脖子肩膀的影响,手腕是扁圆的,脚腕也是扁圆的甚至是方的。所以画此处时要真实反映衣物所包裹下的物体特征。 2.肩、肘、腰、腹股沟、膝、
这是人体几个大的转折部位,此处的衣折多由于挤压形成,挤压的布折有个特点就是-密,所以这部分的布折也是所有学生都最为困惑的部位,原因在于由于太密学生就懒得仔细观察,瞪大眼睛也看不出个究竟,最终就放弃了。只要认真的研究一次就解决了。具体做法如下:以自己的肘部或膝部作研究对象,当你伸直胳膊时是没有衣折的,你可以试着慢慢的弯曲胳膊同时仔细观察衣折的变化,一个、两个、三个、随着胳膊的不断弯曲衣折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再试着重复几次,你会发现布折位置几乎没变,不管你弯曲几次它们还是按照第一次出现的顺序依次出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胳膊结构没变,骨还是那个骨肉还是那块肉,小时候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把布折学会了,以致于我从来没认为衣纹是一个多么难的问题,大家抓紧试一下吧…… 最后还要注意此处的衣纹最能暗示体感,一个转折就能说明问题。 3.上肢、下肢、胸腔、盆腔
研究完衔接处我们再看看除了连接处之外的部位也就是两个连接处中间的位置。上肢下肢的两关节间多为肌肉💪。此时要有强烈的体块意识,四肢是柱体、胸腔和骨盆是方体。 4.主观处理
前期我们不计画面效果的进行了深入死扣的布折研究,等熟练掌握后就可以根据画面需要进行主观处理了,处理的原则就是:着骨着肉是关键、约束转弯呈放射、前后疏密互衬托。根据需要增加衣纹的密度或删减过多的衣纹。当然加也不是乱加,其实自然界中本来就有一定的疏密逻辑存在,只要去发现再表现出来即可。 让我们省略头手脚练习一下衣纹 纯线描方式的表现 下面我们画一张完整的速写,尝试一下单线、线面、带光影的速写中衣折的处理 以线为主 稍加体面 借助光影 弱化衣纹强化体块、动态的 只要集中精力对衣纹的研究课程只需一天时间,或许会更少。一旦彻底解决了我们就要进入速写学习中更重要的其他知识点的练习。衣纹在一幅画中所占的分量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布折上,形体、韵律、动态、力量等似乎更为重要,最终这些知识点全都融到你的血液里,这些问题都不再重要,观察能力、人文情怀、审美取向等可能是你接下来要提炼的。好了,就这么多吧,以上内容仅为本人现阶段所感所想,受个人能力所限难免有偏颇之处。有机会我们再进行其他知识点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