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零一六年九月六曰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卫华人聚集在太原卫华居民区门口,等待实现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心愿——重返三线旧址沁源二郎山沟故地重游!车沒到人先到,我们随行和那些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成行的人们,心情格外激动。大家亲热的拥在一起,有诉不尽的言谈话语,忆过去,谈现在,望将来。还争相照相合影!开车时间到,在领队徐世奎,唐孝成的多次催促下大家才恋恋不舍地上车挥手道别!如今回二郎沟的路比三十多年前好多啦,大家在车上欢歌笑语,徐世奎和唐孝成讲了行程事项后,就自由出节目。首先陈丽君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贏得大家一片掌声。之后年迈八十的苗泽杰师付又演了自己创作的曲目多个,同样喝彩不断!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车到了郭道,车厢内.寒喧起来,大家随着车行如数家珍般地说地名,村名都是那么地熟悉,亲切。王家湾到了!车厢内沸腾啦,大家激动得站起来看着窗外,卫华我们工作生活将近二十年的地方。二郎山沟我们回来啦!在此感谢为此重返二郎沟付出辛苦的徐世奎,唐孝成,杜木水,李萍,彭路英,玉芬等卫华同志!感谢从祖国各地来参加此次活动的每位同志的热情支持!深深体现了我们卫华人的深情厚意!
天虽然下起了小雨,但大家兴致勃勃,首要任务就在办公楼(原卫华厂的指挥中心)前集体合影!留下这珍贵的一瞬间! 全体男士合影 全体女士合影 王家湾到了! 离我们最近的村子,原来只有五户人家,现在房子好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据说村里长年留守的也就二三十人啦。
每到厂里停电,自然也就停水啦。这时家家总动员,端着大锅,拿着水桶,聪明人还备了水扁担,挑着水桶和锅,来王家湾这山上打泉水(实际是山下渗出的地下水)但那水冰凉香甜可口,沒有城市自来水的消毒粉味。. 由于近年来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二郎山沟这块地方被列为沁河沁源源头水保护区! 雨忽大忽小,但也挡不住人们游玩的兴致!大家在不断地留影,拍照! 这个在王家湾拐弯地方的小山,是我们部分卫华人早晨锻炼爬山的地方。因早晨时间短只能在近的地方带着孩子练一练。
川流不息的沁河水! 蓄水池 卫华小学校舍早被拆除,这是学校操场,曾经欢歌笑语!孩子们在这里做操,玩耍。职工在这里踢足球比赛!如今已长滿了杂草和鲜花,景色也很美! 昔日的医院楼已破烂不堪,当地人借助此地养起了牛羊,楼里住着牧羊人,外面成了羊圈。 现在从通京桥到厂区的路重铺了柏油路,河道边还加了护栏,安全多了。 这是四座三层的家属宿舍楼,当初我们固态源的同志参加了和四建公司工人师付的大会战,建造这家属楼!那会战的情景历历在目!晚上还挑灯夜战呢! 旧厂房。 这是一座通京桥,到厂区的必经之路! 这山的半腰山洞很多,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女娃在劳动结束后。就是爬这山洞,先靠山边走上去,然后抓住藤条爬进洞里。建筑公司的师付们直批评我们,说你们也太胆大啦,多危险! 这是表面车间的喷漆和电镀车间。 昔日隆隆的机器声消失了。 这是机动科和机加车间的旧厂房,有些其它的厂房建筑已不复存在啦! 树还那么高,草还是那么绿,破旧的厂房已长出了小树。 这是水源头。在山上建一个蓄水池,山下有个水泵房。全卫华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都是通过管道传输,那水清凉可口,爽极啦! 沁水源头留个影! 这是装配楼!厂里各车间加工的零部件在这里经过工人的双手组装而成。经过调试,例行实验等工序,实现合格的产品出厂。
从厂最上面下来看到的装配楼。 这是固态源楼的地址,再往上是仪器楼。两座漂亮的楼早已拆光。 固态源楼对面的山峰!站在车间楼里就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现在在大城市里可享受不到啊! 这座山峰是我们这的标志,卫华人都叫它五松朝阳!.
卫华厂的外围墙。 厂墙外的沁河水还在静静地流着,远处的青山还是那么巍峨挺拔,郁郁葱葱。我们曾经走过的小路依稀可见。 依山傍水,多么幽雅的环境! 工人正在挖掘河道,为沁水引进沁源的工程做着准备! 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祝我们所有的卫华人象这五松朝阳上的青松一样,永远朝气蓬勃,永远年青!身体永远健康!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