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峪堡是宣化的一个小村庄,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村子,竟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唐朝创建到明朝修建,周长四里,高二丈二尺方三里三百步,城楼三,城铺四,西南二门。四周环山,北、东北、东南与猴儿山凤凰山相连,西、西北、西南、正南梁山、章家梁山连绵。 听姥姥讲,从前的葛峪堡城外有点将台、校场。城内有巡按察院、参将府等衙门,还有众多庙宇,玉皇阁、财神庙、老爷庙、奶奶庙、龙王庙、城隍庙等,庙里大约供奉着各路神仙,寄托着村民们关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以及美好生活向往。而今,只残留着一段一段夯土而筑的外墙和戏台,迎风而歌、沐雨而泣,戏台没有了痕迹,戏台上粉墨登场的角儿也没有了踪影,小土庙还在,祈祷的心灵也还在,只是不知道神仙们还在不在?! 城外,村东南处,现剩四米高的点将台和被庄稼覆盖的校场。 点将台北不远处是张文远烈士之墓,张文远,陕西人,上世纪四十年初由延安到处创建了宣化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因特务告密,不幸受伤被俘,壮烈牺牲,后被群众掩埋于此,还记得小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来此扫墓祭奠。 从小姥姥就和我讲,这个村子,唐朝时期,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使,在这里建了“雄武军城”,明朝时期,这里是宣府镇中路最大的军事防御城堡。这里,是一座扶过历史尘埃的古老村庄。 姥姥家门口的影壁,听姥姥说是家里唯一没有被拆掉的明朝时代的建筑了,它静静地立着,无人动过。姥姥说,影壁烧砖用的土,取自地下二尺深的土壤,经过照射、冻腐、分解,再手工粉碎、过筛,留下细密的纯土,最终雕刻而成。如今,在风雨中飘摇犹如一烛摇曳的蜡烛! 村里有我童年美好的回忆,童年的往事像一颗颗耀眼的星星,在记忆的长空里闪烁,只能仰望,无法触及! 从乡村中走出来的孩子对乡村风光仍有很多很多的眷恋,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也有几分向往。 村里的人不多了,老人还很多,身体还不错的姥姥,今年94了,长期生活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个美好的愿望,期望我的姥姥一直这么健康长寿! 葛峪堡村,我来了!在这里涤尽浮躁与不安,寻觅内心的一片宁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领略乡村之美吧!!! 小时候有事没事就去姥姥家,一起种花种菜,还有我家小院中好多颗的海棠树,开花时节,满园飘香。 曾经上过的小学对面的大片杏花,小时候我哭了、不听话了妈妈就带我去看花。 蓦然回首,才发现内心深处最美好的记忆仍然是童年,童年定格在我的家,耳畔依然想起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欢声笑语……记忆深处的童年,不思量,自难忘! 祝愿我的家乡越变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