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撩开神秘的面纱·(3)摩洛哥之人文景观

雅子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摩洛哥共有3300万人口(成都市的人口数量),其中75%为阿拉伯人,20%为原住民柏柏尔人,5%为西班牙人、犹太人和其他民族。</p><p class="ql-block"> 从海边走过来的三代人,反映了这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p> 伊斯兰教是摩洛哥的国教,以《古兰经》为经典,伊斯兰是“顺从“的意思,他们奉安拉为真神;穆斯林是对伊斯兰教众的通称,意思是顺从真主的人。 阿拉伯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在六世纪时就翻译保存了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留下的许多经典,在此基础上他们发明了代数、函数,为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伊斯兰教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宗教,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曾说过:“学习,从摇篮到坟墓”。一个真正的穆斯林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再学习。 摩洛哥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结合得非常好的国家,你既可能看到全身黑袍,戴着黑面纱,连眼睛都遮住的极为传统的穆斯林妇女,也会看到穿着吊带热裤的现代女郎,他们的文化环境很包容。 在卡萨迈阿密大道上穆斯林妇女在玩自拍。 当你装着漫不经心的打量她们后,你会被惊艳,轮廓分明的五官,黝黑深邃的眼眸,光洁细腻的肌肤,标准的鹅蛋脸型,优美丰满的曲线,简直就是一个尤物。 伊斯兰的穆斯林一般是不允许别人拍照的,他们认为会把灵魂吸走。出于尊重拍摄时我们都尽量不拍正面。不过也有很多例外,这个美女就是例外之一。她静静的坐在那里,始终面带笑容,享受着与我们拍合照的快乐,后来发现她是为销售阿甘油做广告的。 根据《古兰经》,摩洛哥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但受这届国王穆哈默德六世和王妃萨尔玛的影响,开始支持“一夫一妻制”, 摩洛哥青年比上一代人更加开放,现在的摩洛哥男人大多数已经是一夫一妻的家庭了。 你在街上随处可见的这样的情景,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几个孩子走在一起,或几个女人一个孩子走在一起,兴许就是一家人。当然这些是已上了一定年龄的人和不开化地区的人。 海边游泳的人潮中,几乎没有成年的女子,带孩子去的也是这样穿戴。 卡萨的里克咖啡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便是最初吸引我来到这里,并想去了解她的原因。喜欢的朋友可打开音乐播放器,去回味那段动荡岁月里精彩的歌曲和故事...... 下面的钢琴傍可再现当年的情景:当黑人歌手贝蒂·希金斯弹着钢琴唱起那首“任时光飞逝”,里克与伊尔沙重逢时对视的眼神... 在原来的旧址上建起的咖啡馆,吸引了众多游人前去。我们第一天的晚餐就在这里,地道的法式餐厅浪漫温馨,大餐却是在摩洛哥最难吃的一顿。 马拉喀什的马约尔花园,是法国时尚大咖伊夫·圣罗兰的私人花园,这里有成千上万的热带植物,有色彩绚丽的建筑,有大师的作品收藏,是游人和当地人都喜欢常来的地方。 父女 母女 情人 姊妹 这是一家人。右边的女士主动与我们用英语交流,她们一家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过来,她母亲、儿子、妹妹,她是老师。受过开放文明的教育,就是不一样。 欧洲人 美国人 还有我们 漂亮的女孩。有趣的是这个女孩的母亲,一位当地的数学老师,她远远的站在那里,一直比划着让我们给孩子拍照,并留下Eml请我们给她发过去。女孩有点腼腆,但非常友好的配合我们。 拍摄成了主题,大家还有交流,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参观藏品的时间。 柏柏尔人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所以非常耐热耐干旱,在沙漠中极度缺水时,柏柏尔人常将骆驼杀死,从而获得骆驼留胃内的水以补充水分,他们的装束就是那时专门做这行的取水师。 中午时刻,来到杰马夫纳广场,第一次被炙热的骄阳烤着,走到广场感觉快烤焦了。坐下来喝上几杯鲜榨的果汁,卖果汁的小伙子美滋滋的。 广场上忙着给摊主干活的小男孩 杰马夫纳广场 是马拉喀什的精神中心,随着夜幕降临,当伊斯兰教堂最后一次祷告结束,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成群的小摊车不知从哪里蜂拥奔来,就像战车奔赴战场。广场开始了一天中最繁忙和喧嚣的时刻,卖艺的、算命的、赌博钓鱼的、卖各类小吃的。广场上的日日夜夜就这样在千年中反复上演着,走在人群中让你觉得既神秘又好奇。 水果干、坚果看上去还不错 傍边的门店贩卖着各地的特色货品。我们穿进了一家店,这里有摩洛哥特色的皮拖鞋、长袍子,但质量就好比我们荷花池的档次。 阿拉伯特色的铜质灯具,吸引了不少欧洲人 进入沙漠的要塞,在柏柏尔人的村落,遇见一车美国人和他们的阿拉伯司机,大家都很友好和善意。 戈壁沙漠中开车的司机细心地为我包裹头巾。 沙漠酒店的小帅哥。我们照合影时正在寻找一位可以沟通的人帮忙,这时一个阿拉伯小帅哥憨憨的笑着用生硬的英语主动迎上来,在宋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下,小伙子试着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拍下集体照。当我们离开酒店时小伙子拉着宋老师的手,流露出不舍和眷恋,说他22岁,以后要到中国来,到成都来。 沙漠酒店的天井 这样的砂锅是专门用来烧炖牛羊肉的,是摩洛哥标志性的器物。 站在菲斯老皇宫的大门前,你会被这精湛的工艺折服,手工打造的铜门,经过几个世纪仍然如此金碧辉煌。 当地的地陪大爷带我们穿梭在古城菲斯的老城中,仿佛时光在倒流... 突然,从一道小门冲出两个小男孩,一会儿口袋里装了两根法式面包回来。 菲斯是摩洛哥最早建都的地方,也是商业最发达的城市。除了旅游业,一千年多来小手工业制作仍是菲斯的支柱产业,最牛的数铜器(筒灯)、皮具、瓷片(马赛克)和陶器等。 从来来往往的人流中,你会发现这里的人比马拉喀什的人,衣着面料更华丽、色彩更鲜艳,更时尚。 最后到达地陪推荐的目的地,原来是皮料加工作坊。要是没有手中的薄荷叶,你会立刻被那些染缸里发出的恶臭熏昏。很多古老落后的加工工艺,在这座古城中仍然延续着... 同行的姐妹都买下了这种小皮拖鞋,菲斯独特的设计风格,立马穿上秀秀啦 同伴们还买了不少皮包、钱夹,老板和带路的大爷乐坏了。回到酒店拿出来气味还是那么熏人。 离菲斯城不远,有座罗马人留下的古城遗址,很值得一看 据说古罗马人一世纪时就来到这里建城,遗址中依稀可见:街道、宫殿、议会厅、洗浴场。1997年这里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目前保存工作还在进行中。 当我们徘徊在这里时,似火的骄阳狠狠的晒在身上,仿佛走进火炉一般,体温顿时升至40度,相机温度也有50-60度,感觉快爆炸了。 来这里人比较少,一个听不懂叫什么国家来的女孩要求合影,也许是来寻根的吧。 一个穆斯林小女孩拿着iPad要她妈妈给我们合影 清晨,站在酒店的平台朝下俯瞰,里夫山谷中的舍夫沙万正慢慢地,向我们撩开她神秘的面纱... 除了撒哈拉,这座蓝色的城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酒店一角 蔚蓝、湛蓝、湖蓝,深蓝、浅蓝....肆无忌惮地绽放在每一个街角,据说最初这蓝色只是刷在窗台和门前,为了防蚊虫,后来来的人都喜欢,人们就把小城都刷上了。 这里还保留着摩洛哥人100年来的生活方式。初升的太阳刚刚撒向小城,人们已开始出门忙碌。 我们漫步在小城,随心所欲地注脚在一处,都是梦幻般的蓝色。 大约10点以后,街上的小商贩开始陆续摆出各家的特色摊铺,小城顿时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葡萄架上挂满熟透的果实供游人观赏,好像很少有人吃 一行的宋老师是我们的翻译,她不仅是一位品德兼修的好数学老师,而且英语也很棒,风趣幽默、豁达开朗,善于交流,一路收了好多学生。此时,她正与守护国王陵墓的士兵交流。 在这里车是会给行人让路的,男人是给女人让路的,陌生人遇到眼神接触时,是会微笑的。当我们在大海边拍照时,一群摩洛哥小帅哥冲了过来,开始还以为他们要非礼,当我面对他们真诚的微笑按下最后一张快门时,自己不禁汗颜了。 别了摩洛哥,别了大西洋,别了姐妹们,庆幸一路有你们的相伴,收获了开心和快乐,学会了坚韧,提高了摄技,还收到那么多你们为我拍下的漂亮的片片,请允许我在这里表示真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