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不住的父母亲 徐寅生摄

兮兮

父亲到中秋就79岁了,10岁前是徐家大少爷,10岁后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母亲今年也74岁了,她和父亲一起辛苦了一辈子,让我们三姊妹幸福长大。如今,我们也可以给他们幸福日子了,他们仍然放不下那些早已习惯了随时在手中的劳动工具。 这是父母铭刻在我们童年心中的身影,永远忙碌在田里地里。如今已没了土地,我在新建的住房楼顶建了菜地,我知道父母亲都离不开那他们深深爱着的土地,意义不仅仅是解决吃小菜问题,而是一种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的寄托,是一种对勤劳的终身信仰! 父母每天都要到‘’地里‘’走走,特别是母亲,每天都要浇水,锄草等,关键是母亲会计划,何时撒籽,何时种苗。于是乎,我家的房顶菜园便长满了应季小菜,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到的一样,总有不同的蔬菜蓬勃着那个季节的生机,娓娓叙说着天地的四季轮回。 房顶菜园与以前掩映在广袤无垠的因田野中的莱地已是两回事了,但父母亲知道,细心打理,精耕细作永远没错。 慈祥而勤劳不息的母亲,手里经常握有的有劳动工具她心里就踏实。 原来老宅的院子里父亲栽了石榴、香橼、葡萄、桔子等果树和花草,我现在也按照以前的品种来栽,目的是让父母亲在新的环境中看到熟悉的惊喜。这石榴树栽的晚一些,但树解人意,她不愿荒废生命中的任何一个季节,抓住了最后一缕春风,仍然抽芽、开花,现在已经果实累累,让父亲心里乐开了花。 父亲侍弄每一棵苗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尽心,那么充满爱意! 当年挖坂田,锄头方翻山的挖,大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势,现在英雄迟暮,风采不在,但勤劳之精神仍然熠熠生辉。 收获后先选留良种,这是一个合格农人的标准。父母每年都很注意选留良种,童年时总看到墙上挂着几穗稻谷,几夹缸豆,当时不知道,后来才知道这种行为的原始与伟大。这是母亲今年留的缸豆种,今年的收获让好几家亲戚都享受了缸豆的美味。 一天,一个同村的农妇到我家玩,母亲带她参观‘’‘菜园‘’,那人惊呼:‘啊’么,麻利人就是到哪里都饿不着‘’。 父母亲一辈子是农民,最和谐、最美的身影仍然在农作物之中。 看着自己辛勤耕耘的成果,父母亲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