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4日一年级组就《认位置》这一单元,两位师傅帮助新教师进行教材分析,把握重难点! 师傅引领新教师学会教材分析,把握重难点! 根据每节课时详细解剖教材 第四单元 认位置
一、教学内容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活动。
要想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首先应明白这几个表示方位的词的意思。几乎所有的一年级学生都能以自己为中心指出上面、下面、前面、后面,而且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出哪个物体在哪个物体的上面、下面或前面、后面。多数学生也能以自己的两只手作中介区分左、右,即两臂平伸时,左手所指的方向是左面,右手所指的方向是右面。教材基于这一事实不但让学生运用自己在生活中对六个方位词语含义的感知,直接对物体的相对位置作出判断,而且把重点放在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上。例题从课堂常规“要发言的请举右手”引起学生对左右方向的回忆,又以课桌上摆放的练习本和数学书为例表述物体间的左右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表述画面中人或物的其他位置关系。“想想做做”的前两题都是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我为中心作出判断。
2.只选择位置关系十分明显的素材。
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涉及谁去判断,以什么为参照物去判断,把谁的判断结果作为答案,例如,是把画面中的人或动物作出的左、右方向的判断作为答案呢,还是把学生作出的左右方向的判断作为答案,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以至于有时成人也搞不清。所以教材只选择位置关系十分明显的情境作为教学素材。例题中画面中的人物与学生是同方向的,虽然应以画面中的人物对左右的判断为答案,但这个答案与学生的观察感受是一致的。又如让学生判断一朵红花的左面、右面各有几朵花(“想想做做”第6题),显然是学生作为判断行为的主体,那朵红花作为参照物。对于上、下、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情境创设也出于这种考虑,尽量不产生歧义(“想想做做”第3、5题)。 引领新教师学会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和合理组织教学 引领新教师学会构建数学思维模式,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要把课本看成知识的载体,提倡“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要教教材,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内容。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把教科书看成教育资源,看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数学活动的内容和线索,提倡“用教材教”,而不再是“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