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文/摄影:彰坤,实名王竹林,湖南永州人,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永州市网络作家协会支部书记、副主席,永州市直属机关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永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永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冷水滩区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原央企中管离职,曾受聘永州市文联任《潇湘》杂志执行主编。喜读书,好旅游,曾走遍大半个中国,现致力于用文字和照片描述所见、所闻和所想。</h3></h3> <h3> 由于父母和青海的渊源,对青海湖的了解,其实,从小,我就知道一些。在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比较深的,其中就有听父亲在劳累了一整天,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晚饭,在边喝酒的过程中,他跟我们聊的他和母亲在青海工作的经历和故事: </h3><h3> 一九五八年,父亲在长沙农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作为热血青年,他没有留恋大城市,而是毅然决然地写了血书,申请到祖国的边疆去,被分配在青海省农林厅工作。同班同学的我的母亲,在分配在湖南蓝嘉县(后分为现在的永州市蓝山县和郴州市嘉禾县,上世纪六十年代分为两县,分属不同地区)妇联工作不久,也一同跟随父亲调到了青海省农林厅工作并结婚。 </h3><h3> 父亲到了西宁以后,正赶上参加平定达赖叛乱的末班车,由于在学校就是射击教练,因此很快被编入工作组,挎着枪,骑着马,参加了扫清残匪的活动。在平叛期间,父亲亲眼目睹了叛匪的残暴,有一位工作组的同志在被叛匪杀害以后,还被残忍地分尸、剁碎后放进坛子里,令人发指。 </h3><h3>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参加了寻找农林开发资源,振兴青海农业和林业的工作,足迹走遍了青海的很多地方。有一次,他们一个工作组,在沙漠中走了七天,最后才走出死亡地带,由于没水喝,有位同事在极度受不了的状态下喝了马尿而导致中毒身亡。母亲有次冬天下乡,由于迷路,在冰天雪地里受冻挨饿,被藏民救起后,昏睡了1天1夜才从死神手里捡回来生命。 </h3><h3> 1960~62年期间,正碰上自然灾害,加之与苏联交恶,咬紧牙关向苏联还债而导致的人为灾害,全国人们的食品极度紧张,青海也不例外。为了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父亲所在的农林厅与其他单位一样,也成立了渔业队,他的一个长沙同学(还是永州同宗兄弟)参加了渔业队,常年在青海湖里捕捞湟鱼(学名高原裸鲤,属全国五大名鱼之一)。每天开餐时一人发一条湟鱼,其它食物很少有。就这样过了三年,以至于后来我父亲再也不吃鱼,直到现在。当然,当年为了生存的过分捕捞,使得青海湖的湟鱼大量减少,现已属濒危鱼类。</h3><h3> 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父母讲了不少。随着岁月的远去,有一些,现在我也记不起来了。当然,他在跟我聊天的时候,也聊到了青海的美,特别是青海湖的美,聊美丽的鸟岛,聊独有的湟鱼,让我听得如痴如醉。那时,我就在想,长大了,我一定要去父母曾经工作过的美丽的青海去看看,更要去让我魂牵梦萦的青海湖看看! </h3><h3> 终于,如愿以偿的机会来了。2009年10月,我被公司派到西安,负责西北区域的产品销售工作。第一年刚到,无暇顾及,加之已近冬季,当年未能成行。2010年7月初,此时各项工作都已走上了正规,加之只有西宁的一个客户还没拜访,因此决定去青海走走,工作之余,园一园我儿时的梦! </h3><h3> 在拜访完客户的第二天,我在西宁一个朋友的陪同下,自驾车顺着环湖公路,绕青海湖游了一圈。第一次游青海湖,就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青海湖的美,不光是湖光的美,还包括湖周围环境的美,让我留恋!之后在西北的三年多时间,我曾从西安三次自驾车前来青海湖,流连忘返于她的美丽! </h3><h3> 2011年6月底,我曾陪着父母,自驾车再一次从西安来到西宁,环青海湖绕了一圈,让父母旧地重游了一些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如湟源、海晏、金银滩草原(当年属军事禁地,他们没能进入)、刚察、布哈河湟鱼洄游地、鸟岛、倒淌河和日月山等湖边区域,也让他们了却一桩心愿!途中,在父亲的回顾、对比解说中,也了解到了青海湖及周边的一些变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会西宁市的西部,东面距西宁约80公里。湖面海拔约3193米,水面面积约4260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06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环湖一周约365公里。青海湖,历史上被称为“西海”、“仙海”、“鲜水海”等,在北魏时期才有了“青海”的称谓,但被称为“湖”,则是到了清代后期。之所以如此,我想,可能是因为历史上人们一直是把她视为浩瀚无际的大海来崇拜的缘故吧。青海湖的湖水含盐量在0.6%左右,比0.3%的海水的含盐量要高一倍,但湖水的含氧量却较低,以至于浮游生物稀少,湖水的能见度高,很多地方的能见度可以达到10米以上。 </h3><h3> 每次驾着车,沿着环湖公路前行,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整个湖泊就像是处在一个四周群山环绕的封闭式的内陆盆地中,东面是巍峨壮观的日月山,南面是层峦叠嶂、常年积雪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逶迤的橡皮山,北面是雄伟壮丽的大通山。在环湖的四周,有广袤的草原,而草原上的景色,也随着不同季节的到来,在呈现着不同的美丽。那些居住在湖边的牧民,有些骑着马,有些骑着摩托车,在蓝天白云下,在幽静的草原上,唱着“花儿”小调,悠闲地放牧着牦牛和羊群。而众多的河流,从四面高山上流下,在草原中流淌,并最终注入到湖中。那湖边的水草,还有夏季那由绿油油逐渐变为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湖水的滋润下,微风徐来,轻轻摇曳,显得是那么的宁静和丰美。四座大山,犹如四幅巍然耸立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及环湖草原紧紧环抱其中。青海湖,就像一盏巨大的椭圆形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真是天上人间,美仑美奂啊! </h3><h3> 当然,青海湖最美的,还是那浩瀚无垠、波光潋滟的湖水。远远望去,青海湖的湖水是湛蓝色的,与白云相连,共长天一色,湖风吹来,涛声涌起,不逊大海,仿佛就到了大海边一样;而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水中,显得是那么的清晰可见。不过,当你走近青海湖,近距离接触她时,你就会发现,青海湖水的颜色并不是单一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湖的颜色或青或绿,或蓝或灰或黄,这些多彩的颜色会同时出现在浩渺的烟波、荡漾的碧水中,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古人会把她当作大海去崇拜,也会让你禁不住发出“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感叹! </h3><h3> 感叹之余,面对美丽的青海湖,一种悲凉又涌上了心头。这种悲凉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恶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青海湖水的水位这些年来在不断下降,湖面也萎缩了不少。据水文资料显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水位下降了约3.5米,湖面面积也缩小了300多平方公里,一些小岛与陆地连了起来,并先后分裂出尕海、新尕海、耳海、海晏湾泻湖等大小不同的多个独立湖体。青海湖,正在逐渐失去她昔日美丽的容颜,在变成湖泊群。如何保护青海湖,保护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避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已经成了我们亟待需要努力去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人类对生态的破坏。这些年来,虽然国家已经把青海湖中独有的湟鱼列为了濒危鱼类,但是,为了满足部分人的口腹欲望和一己之利益,青海湖周边的一些牧民仍然罔顾政府禁令,偷偷捕捞濒危湟鱼私下售卖,以至于湖中湟鱼数量锐减。在湖边的帐篷里,我曾亲眼目睹了牧民拿出捕捞到的死湟鱼与游人讨价还价的情景,由此我想到了湖边那被称为“鸟的王国”的鸟岛。我曾经在这近几年的5~9月份几次来到鸟岛,希望能看到成千上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自由翱翔。然而,每次的到来,都只能见到数量不多的鸟类,哪里有“鸟的王国”的踪影?真是让人乘兴而来,失望而去。究其原因,应该说,与湟鱼数量的锐减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以鱼类为食的鸟类,很多在这里已经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因此而不得不另觅他处求生存。 </h3><h3> 青海湖,我儿时的美丽的梦,现在正在一步步成为梦魇!站在湖边,我的心在滴血! 面对着青海湖,我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黯然神伤,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它祈祷,希望这个王母娘娘的瑶池,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它的美丽,它的风姿,它的原生态!在此,我要呼吁,我们的政府应该加强监管,老百姓能够提高环保意识,政民一道,用实际行动,来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br> </h3><h3> 我觉得,游览青海湖,有几个地方是值得一去的!<br> 1、二郎剑景区:位于青海湖的东南岸,由于该景区是一条狭长的陆地堤带,长有25公里,宽约百步,酷似一把长剑,故因此得名。这里是青海湖的主要景区之一,能看到青海湖最美的湖光山景和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过去叫151基地),还有前几年新建的西海王母娘娘的雕像。不过,建议大家一定要坐游艇去到象牙寺,不光途中能领略青海湖中的美丽,而且上岸后的美丽的景色及水底清晰的能见度,能让你有一种到了海边的感觉,美丽极了!<br><br>二郎剑景区大门。</h3> <h3>湖边的白塔和经幡。</h3> <h3>西海王母娘娘雕像。</h3> <h3>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h3> <h3>象牙寺码头边的湖水清澈见底,如大海一般。</h3> <h3>夫人的背影。</h3> <h3>湖边的小湖。</h3> <h3>圣洁的信仰。</h3> <h3>美丽的湖畔。</h3> <h3>象牙寺的景色。</h3> <h3>2、鸟岛:位于青海湖的西边,由于湖水的下降,这里已经与陆地相接,成为一个半岛了。从景区大门到鸟岛,还有一段距离,陪同父母坐着景区电瓶车去鸟岛,但见路边是一片湿地,父亲告诉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这里是一片泽国,属湖中的一部分,随着水位下降,这里已逐渐变成了湿地和陆地。由于鸟岛周边三面环水,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草茂盛,鱼类较多,是鸟类繁衍生息的天然场所。每年春天,当印度洋上的暖流开始出现时,斑头雁、鸬鹚、鱼鸥等禽鸟就会一路向北迁徙,来到这里筑巢。加之布哈河的入湖口就在鸟岛的附近,每年六七月份,湖里的湟鱼成群结队,顺着布哈河口溯流而上,在水流平缓的布哈河及支流的淡水河道产卵育幼。这些丰富的湟鱼饵料,给鸟类提供了很好的地理环境,从而吸引了众多的鸟类在此栖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的王国,也造就了鸟岛这一举世闻名的奇观。<br>鸟岛的观鸟处有两个地方:一处在海西山,需通过长长的地下甬道,在甬道的尽头,透过玻璃窗口,远距离观察斑头雁等鸟类,鸟类活动地带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另一处在相邻的海西皮岛,它的东面是悬崖峭壁,上面停满了鸬鹚,是鸬鹚的乐园,游客可以直接走到岛的旁边,近距离观察鸟类。<br>另外,景区还装备有游艇,供游客游览美丽的青海湖风光。<br><br>鸟岛上望湖水,颜色变化一览无遗。</h3> <h3>悠闲的斑头雁。</h3> <h3>大雁展翅翱翔。</h3> <h3>鸬鹚岛上观鸬鹚,远处是湖心的海心山岛。</h3> <h3>鸬鹚岛上。</h3> <h3>鸬鹚岛边观景。</h3> <h3>鸟岛远眺。</h3> <h3>湖边雪山。</h3> <h3>鸟儿自由翱翔。</h3> <h3>3、日月山:又名赤岭,位于青海湖的东南面,海拔3520米,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也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一条主要通道,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1300多年前,此山是唐朝与吐蕃王国的分界地。据说唐朝文成公主就是在此告别送亲的队伍,面向长安方向,跪下三拜,最后望了一眼家乡,从此踏入吐蕃王国,与松赞干布一道,谱写了一曲藏汉和亲、民族一家的历史佳话。现今山上有相互呼应的日月两亭,亭内留有一块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h3> <h3>牧歌。</h3> <h3>远望。</h3> <h3>白云悠悠。</h3> <h3>草原深处。</h3> <h3>4、倒淌河:位于青海湖的东边,日月山的西南面的草原上。这里,本是一个很平凡的地方。从日月山脉西侧流下来的雪水,自高向低,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途经这里。自从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时翻过了日月山来到这里,这里就有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文成公主在此驻跸时,想到今生恐再难以回乡,思乡之情悲从中来,整日泪流满面而成小溪。因不愿亲人看到,故祈求苍天,让小溪改变流向,从而形成了“倒淌河水向西流”的奇观。</h3> <h3>唱晚。</h3> <h3>秋季。</h3> <h3>文成公主雕像。</h3> <h3>5、金银滩草原和原子城:位于青海湖的东北角,平均海拔3200米。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西北歌王王洛宾在这里拍电影,邂逅了美丽的藏族姑娘卓玛,写下了闻名于世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1958年,这里被划为军事禁区,之后,诞生了令中国人民引以自豪,令世界刮目的“两弹”---原子弹和氢弹。八十年代,这里才逐渐解禁,被世人称为“原子城”。现存有原221核工厂遗址,并建有一座原子城纪念馆。<br><br>初夏的草原。</h3> <h3>金银滩草原的金色。</h3> <h3>金秋放牧。</h3> <h3>原子城,背影是我的父母。</h3> <h3>6、环青海湖风光。<br><br>绿色草原。</h3> <h3>金秋牧歌。</h3> <h3>金秋草原。</h3> <h3>草原秋韵。</h3> <h3>湖边油菜花。</h3> <h3>寻美。</h3> <h3>草原牧歌。</h3> <h3>湖边人家。</h3> <h3>雪山风光。</h3> <h3>雪山夕照。</h3> <h3>背影。</h3> <h3>7、飞机上鸟瞰青海湖。</h3> <h3>湖中海心山。</h3> <h3>鸟岛。</h3> <h3>鸟岛及周边。</h3> <h3>海晏湖、泻湖。</h3> <h3>注:本篇于2017-5-18修改定稿,2017-5-25发表于《旅游作家》微刊网络平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