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改变的课堂

木木夕

9月12日至9月14日,结合教学视导活动,平凉路小学校领导对四年级生本课堂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其他老师也纷纷走进教室,与孩子们共同感受生本课堂的魅力,向参与生本实验的老师“取经”。 语文课堂上,一篇篇经典课文依旧呈现,但是教学设计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变了,课堂的气氛变了。 其中,梁燕玲老师教学的《题西林壁》一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老师充分考虑到她所带班级学生古诗词积累扎实这一学情,改变了 “正音——释义——悟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你对题壁诗有哪些了解?”、“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及“你还知道哪些哲理诗?”等先学小研究问题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课堂上,孩子们轻松地理解了古诗,更是争先恐后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所知所悟。梁老师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发言,适时点拨,引导着学生关注要点、难点。短短四十分钟,孩子们围绕《题西林壁》这首诗,拓展了近三十首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真正做到了 “高效”。 邢鸿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前置小研究做的扎实有效,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曹娟娟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我看到了……》可以看出"生本教育"的渗透,学生回答问题时观点明确,妙语连珠,显示出较高的学习能力。 而在张艳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在走向“生本”。“谁还想就这个问题谈谈……”、“XX同学说得很精彩,我想补充一点……”、“我用一句话总结一下XX同学的发言……”“我们小组从XX角度收集了资料……”从这 些充满自信的发言片段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能感受到他们享受着合作的快乐。 数学生本课堂同样精彩。周玮老师充分利用了学习小组,让学生“教”学生,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班级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 在9月14日下午的研讨会上,老师们针对课堂中出现的亮点进行了总结,就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更是无私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生本实验中成功的做法。最后,张校长对本次生本课堂的跟踪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成效,也提出了困惑。 随着我校“生本实验”活动的推进,教学课堂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已经初步制定了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的生本备课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