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制瓷胎画珐琅九秋纹碗

兹石楼收藏机构

款识:「康熙御制」青花四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 康熙后期清宫彩瓷一改此前雄丽苍劲之风格,特别在吸纳西洋技艺之后,彩料细腻柔和,气息婉约清新,以致名品迭出,惊艳古今,焕发彩瓷魅力之新姿采,下启雍乾之世华丽彩瓷之先声。 御制黄地珐琅彩九秋同庆碗即为当中杰出的一例,为雍乾嘉三朝所沿袭烧造,是清宫御瓷之经典名品。存世所见有两款: 一为口径12.2厘米左右,胭脂红彩写款,内壁绘饰果实纹,实物可参见1992年9月29日于香港佳士得徐展堂氏静观堂专拍第575号拍品。一为口径11厘米左右,青花写款,较前者稍为多见,多为海内外重要博物馆典藏,流通者寥寥可数,难得一见,本品是为其中之一。 此器造型小巧精致,黄地娇嫩欲滴,绘画精湛,色彩艳丽,通过红、黄、绿、蓝、紫等色的浓淡变化,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富立体质感,为康熙御用瓷之精品佳作。其隽秀而娇巧,优雅而尊贵,胎体细薄坚致,内壁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敷设珊瑚红彩为地,色泽匀净浓妍,以诸色珐琅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图中花枝招展,风姿绰约,妍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画匠以墨彩勾勒花枝叶脉,覆以各式彩料,斑斓绚丽,其中墨绿一色极为凝厚鲜亮,翠韵悠然,为后世所不及,釉上蓝彩淡雅悦目,为康熙后期彩瓷的重要色彩;绘画技巧高超,借以彩料之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质感。布局繁密而有致,不减清疏之气,益见设计构图之佳妙。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遂采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底为青花双方框「康熙御制」四字款,为内府标准的宋椠体,笔道硬朗,端庄周正,青花深沉,紧贴胎骨。 碗底青花双框内楷书「康熙御制」,更显示出其不凡的品级,极为可贵。此「康熙御制」四字款,为内府标准的宋体,笔道硬朗,端庄周正,青花深沉,紧贴胎骨,正是康熙御瓷标准写款,彰示品级之不凡。「御制」款较之「年制」款者,更为稀少,亦彰显与皇室更密切的关系。北京紫禁城御作所绘瓷器,其「御制」款通常为釉上蓝料或红料款,因从景德镇御窑厂预烧的白瓷胎器均已施透明釉。至于以釉下青花书写之「御制」铭款,应为景德镇烧制,即景德镇制作这些瓷胎时,已经具备它的特殊性,后呈进造办处,烧造珐琅彩时,先挑选「好款式」的瓷胎烧造。 随着清宫档案的深入研究,关于康熙珐琅彩料研制的诸多史料揭示,其实珐琅彩瓷创烧成功的过程不是孤立的,除了直接复制西洋彩料以外,在研制当中不断吸收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技术,包括部分彩料的配置均与五彩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也即是说一件康熙珐琅彩瓷不单敷饰纯粹的西洋颜料,也使用了五彩当中的大部分颜料,基本化学成分一致,因此瓷胎画珐琅器不是纯粹西洋舶来之物,而是与中国传统彩绘技术、原料相结合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脱胎于五彩而融入西洋因素为主导的产物。如果我们以此心态看待本品所代表的康熙黄地彩绘花卉题材的御瓷即可理解它们自身具备五彩的风格,但是彩料的种类上更为丰富,而且色泽、画法与康熙朝公认的珐琅彩瓷毫无差别,尤其写款一项,所有康熙五彩御瓷当中未见署写「康熙御制」的款式,唯独珐琅彩瓷方见,因此性质上仍应归属珐琅彩瓷。 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诸多著作中,依然称此康熙珊瑚红地九秋碗为「清康熙磁胎画珐琅五彩西番花红地茶碗」。参见国立故宫博物院《典雅富丽—故宫藏瓷》2013年,页48,图1。 来源:兹石楼收藏机构 后面数张图片为与某国际拍卖行拍品的对比图。从对比中可知拍卖行的为显而易见的赝品。也说明盲目从大拍行购置高价拍品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