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够在人大的开学典礼上发言,我想,这是因为我作为一个毕业将近30年的校友,同时,我也是一名家长,我的孩子,今年也成为了人大新生,和我成为两代校友。
1985年9月,那一年,我成为人大新闻系的学生,在人大校园度过我最幸福也最激荡的四年青葱岁月,人生的诸多第一次都是在人大度过的,第一次独自出门远行,第一次和宿舍8位同学彻夜卧谈,第一次去做社会调查,第一次收到情书等等。前几天,一位师兄还讲笑话,当年他请我在人大东门的小商亭,第一次喝一种叫酸奶的东西,我当场就吐了,一点没给他面子。
半年之前,我们新闻学院召开了一个85级同学校友会,见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回忆起当年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教新闻史的方汉奇教授知识渊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们的班主任涂光晋老师,当年我们把她当妈妈一样看待,多年之后才意识到,其实她那时候也才30多岁。刘夏阳老师在开学迎新时唱了一首《三套车》,收获粉丝无数,之后真的收获师生恋。已经过世的郑超然教授当年总是在课堂上为我们这些无法无天的学生担心:要夹着尾巴做人啊!毕业后的一段时间,我因为暂时没有工作,居住和吃饭都成问题,我们系的朱维民老师知道后,托人转告我:来我家吃饭,免费!
而我们那一届的同学也没有让老师失望,我们毕业后大部分都活跃在新闻传播行业并取得优异成绩,我们的杨华同学,获得了中国新闻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黄文同学,新华社驻外记者,成为科索沃战争中的战地女记者;胡杨同学,已经出版10本书,著名的幸福女作家;张雯同学,创建了儿童救助基金会,救助了成百上千名遭遇不幸的孩子。我去年制作播出的节目《关爱孩子呵护未来》,直接促成了全国人大法工委讨论“拐卖儿童买方入刑”的议题并修正了相关条文,而更多的同学,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我们在人大新闻系所学到的理念:寻求真相、追求真理。
同学们所作的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年在人大所学所思。而感恩母校,也成为我们老同学最喜欢的话题。我们建有各种各样的以人大85命名的微信群,有书画群、合唱群,甚至还有800人大教室群,积极分子就是当年在800人大教室受到电影熏陶的人。我们还共同出资建立了一个基金会,以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校友。这真是一件既有趣又幸福的事情,在人生兜兜转转30年之后,我们还在一起,就像当年刚刚进入人大校门一样。
不知不觉,我的孩子也到了高考季。一个多月之前的7月19号,我们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几天,我们全家人围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笑了又笑,拍照、晒朋友圈,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月,我们和周围的亲朋好友分享着这段快乐和幸福的时光。
前几天,家里的话题转向了报到的细节,那天儿子问:是不是以后只能每周末才回家?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分离的日子快要到了。未来,儿子会离开这个家,回来的时间越来越少,他即将长大,飞向更辽阔的天空。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正如龙应台在她的文章中所写,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我看来,这也正如母校对于学生的爱。
确实如此,今天的开学典礼,也许,正是用这样一种正式的仪式告诉我们:离开父母的孩子,将在这里,用四年的时间,蜕变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在这个新环境里,他们将学习未来独自应对世界的各种技能、学习和世界对话。幸运的是,他们在人大这样一个拥有优秀传承的校园里,他们将学会秉承校训,认真为人,踏实做事。他们将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独立思考,坚持追求真理的步伐。
在这里,中国最顶尖的老师能给他们最开阔的视野,这里,臭味相投的同学或将成为未来互相信任的伙伴,这里有青春相伴,或许能够找到相伴一生的爱人。
作为校友,作为家长,我热切地期待并坚信四年之后的你们,必将风华正茂,而未来,也一定如学校所期待的那样,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